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软骨藻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对活性氧的影响. [方法]流武细胞仪法测定0、0.01、0.1、l μmol/L软骨藻酸作用PCI2细胞24h后,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活性氧生成的影响. [结果]软骨藻酸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对照组(凋亡率为0.250±0.053)相比,所有染毒浓度组PCI2细胞凋亡率均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将PC12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G2/M期,0.1、1 μmol/L组中处于G2/M期的PC12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浓度组均可使PC12细胞的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平均荧光强度增加(0.01 μmnol/L组为187.140±3.629,0.1 μmol/L组为206.023±5.277,1 μmol/L组为348.915±3.343),与对照组(163.660±4.059)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骨藻酸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发生,将PC12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G2/M期,并使得细胞内的ROS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毒性与谷氨酸递质水平及谷氨酸转运体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活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毒细胞胞外Glu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谷氨酸转运体EAAC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0.25μmol/L鱼藤酮染毒24h即可引起PC12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渗出量显著增加;0.5μmol/L以上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释放Glu增加,谷氨酸转运体EAAC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鱼藤酮引起神经细胞损伤可能与其增加Glu释放和降低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电化学检测不同糖浓度环境下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方法:以PC12细胞为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无糖阴性对照组、1 mg/ml低糖组、4.5 mg/ml阳性对照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基于PC12细胞质的循环伏安行为,评价不同糖浓度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PC12细胞在1 mg/ml低糖组细胞数较无糖阴性对照组生长快,但上述两组均较4.5 mg/ml阳性对照组细胞数少;电化学检测PC12细胞在+0.69V处出现不可逆氧化峰,并且该电化学信号可用于跟踪细胞活性变化,检测无葡萄糖阴性对照组、1 mg/ml低葡萄糖组均较4.5 mg/ml阳性对照组细胞活性弱,且均存在糖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利用电化学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对PC12细胞活性影响是可靠且敏感的;葡萄糖浓度可影响细胞活性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DM)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 对培养的PC12细胞分别进行处理:(1)终浓度为0、10和100 μmol/L的DM分别处理PC12细胞1、6和12 h(两因素析凶设计);(2)终浓度为0、10和100;μmol/L的DM分别处理PC12细胞1、6、24h或24、48 h;(3)PC12细胞分别在终浓度为10m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2 h、终浓度为500 μmol/L的DL-甲硫氨酸磺酰亚胺(BSO)及终浓度为40 μmol/L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预处理16 h,再给予10 μmol/LDM作用6ho所有处理结束时,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测定细胞ROS含量.结果 DM诱导ROS生成呈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10 μmol/L DM处理组PC12细胞增加ROS的DCF荧光强度,是溶剂对照组的2.2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分别用NAC、BSO及tBHQ预先处理PC12细胞均能明显降低DM所增加的ROS,分别是DM组的22%、6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能诱导PC12细胞ROS生成增高,胞内巯基水平和抗氧化功能降低可能是ROS生成增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醋酸铅对PC12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醋酸铅对PC12细胞凋亡和caspase 3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唑盐 (MTT)法检测IC50 值 ,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3 3 2 5 8/PI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凋亡 ,比色法测定caspase 3活性。结果 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处理细胞 48h ,其IC50 值为 (0 44 5± 0 0 80 )mmol/L ;用 0 2 5、 0 5mmol/L醋酸铅处理细胞 48h ,可见凋亡峰和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两铅处理组经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检测出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cas pase 3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醋酸铅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 3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斌  李龙  董杰  陈丹  李涛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20(6):337-339,F003
目的探讨软骨藻酸(domoicacid)对人神经胶质瘤(H4)细胞的氧化损害及对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蛋白的诱导。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4细胞分别给予0.064、0.64、6.4μmol/L软骨藻酸,24h后测定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细胞生存率、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O-1蛋白表达。结果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实验中H4细胞生存率随软骨藻酸剂量增大而下降,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各剂量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6.4μmol/L组MDA含量与0.064μmol/L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细胞胞浆HO-1弱阳性染色,0.064、0.64、6.4μmol/L组分别呈低、中、高密度阳性染色。流式细胞术显示各剂量组HO-1荧光强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6.4μmol/L组与0.064μmol/L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软骨藻酸对H4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和氧化损害作用,并可能通过氧化损害间接诱导HO-1蛋白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实验以PC12细胞系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探讨丙烯醛对其毒性作用及其特征,为丙烯醛对A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细胞急性毒性实验测得其LC50;测定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后的细胞内总GSH含量和caspase 3酶活性,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质在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CCK-8毒性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丙烯醛LC50分别为29.91 μM、21.94 μM;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24 h后可引起细胞内总GSH的下降;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24 h后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未见明显上调,但短时间处理(2 h、4 h和8 h)可见明显上调倾向;western blot实验可见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8 h后有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而处理24 h后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丙烯醛对PC12细胞有较强的急性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丙烯醛诱导的细胞内GSH的耗竭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软骨藻酸 (domoicacid)对小鼠脑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红素氧化酶 -1(hemeoxygenase-1,HO -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 5d腹腔注射软骨藻酸染毒后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 (TBA )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MDA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HO -1分布及表达。结果 低剂量 (1/ 90LD5 0 )组海马、高剂量 (1/ 10LD5 0 )组大脑皮层和海马MDA含量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对照组大脑皮层和海马HO -1阳性细胞平均光度 (A)分别为 0 0 953± 0 0 2 52和 0 0 940± 0 0 3 0 4;低剂量组皮层和海马A分别为 0 14 10± 0 0 40 7和 0 14 0 6± 0 0 3 54,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高剂量组大脑皮层和海马A分别为 0 162 6± 0 0 3 74和 0 160 4± 0 0 3 2 5,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软骨藻酸对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具有氧化损害作用 ,并诱导皮层和海马HO -1蛋白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中的毒性作用。方法用高分化的PC12细胞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抑制及细胞代谢状态,生化分析法检测SOD活力、MDA含量,特异性DCF-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 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部分细胞呈悬浮状态;细胞线粒体代谢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PC12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的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高;荧光探针标记显示PC12细胞荧光强度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结论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抑制细胞增殖,影响线粒体代谢,氧化应激可能在鱼藤酮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时间铅暴露对PC12细胞活力及DMT1表达的影响。方法 PC12细胞生长至对数期, 将其暴露于不同梯度(0、0.01、0.1、1、10、100 μmol/L)醋酸铅, 分别继续培养24、48、72 h;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mRNA的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D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铅暴露24 h时, 各剂量染铅组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 铅暴露48、72 h时, 细胞活力随染铅剂量增加而递减, 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在铅暴露24 h时, DMT1(+IRE)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染铅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 铅暴露48 h时, 细胞DMT1(+IRE)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 在铅暴露72 h时, 细胞DMT1(+IRE)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染铅浓度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各组DMT1(-IRE)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铅暴露可降低PC12细胞活力, 铅早期诱导PC12细胞DMT1(+IRE)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 晚期使其表达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甲醛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损伤特征及机制。方法 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与不同浓度甲醛(20,40,80,160μmol/L)共培养,24h以后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漏出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含量;生化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磷酯酰丝氨酸结合蛋白-异硫氢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死亡;免疫着色实验技术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前体表达。结果 20~160μmol/L甲醛诱导细胞死亡,低剂量甲醛(<80μmol/L)主要诱导凋亡,高剂量甲醛(>80μmol/L)主要诱导细胞坏死;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具有甲醛浓度依赖性,从(374.04±15.64)U/L增加至(800.18±24.84)U/L,且一氧化氮含量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醛浓度依赖性诱导总一氧化氮合酶及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表达增加,半胱氨酸蛋白酶-3前体蛋白酶原表达随甲醛浓度逐渐增强;氨基胍保护组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甲醛呈浓度依赖性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死亡;机制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有关;氨基胍对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铅对小鼠海马一氧化氮含量及合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铅对小鼠脑海码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铅暴露组母鼠在小鼠出生第1d时,开始通过饮水饲以不同浓度醋酸铅:2.4,4.8,9.6mmol/L。分别在7,14,28,42d处死小鼠。测定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铅暴露组NOS活性为下降(14,28,42d)趋势。7d,铅暴褥组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8d和42d时,4.8,9.6mmol/L铅暴露组NOS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暴露组NO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小鼠相应期NO含量低。28,42d铅暴露组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铅暴露组小鼠脑海马NO含量和NOS活性变化可能是铅中毒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琳琳  李龙  王斌  董杰  陈丹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5):386-388,427
[目的 ]研究软骨藻酸对H4细胞血红素氧化酶 1(hemeoxygenase 1,HO 1)的诱导。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0、0 .0 64、0 .64、6.4μmol/L软骨藻酸作用细胞 2 4h后HO 1蛋白表达、HO 1mRNA转录和HO 1酶活性。[结果 ]HO 1蛋白表达 :0 .0 64、0 .64、6.4μmol/L浓度组的荧光强度分别为 ( 68.0 7± 7.0 7)、( 81.3 4± 8.64 )和 ( 81.95± 8.3 0 ) ,与对照组 ( 60 .60± 5 .3 6)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HO 1mRNA转录 :0 .0 64 μmol/L组相对表达量为 ( 0 .43 9± 0 .0 0 7) ,与对照组( 0 .411± 0 .0 0 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0 .64 μmol/L和 6.4μmol/L组分别为 ( 0 .5 0 6± 0 .0 13 )和 ( 0 .63 1± 0 .0 3 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HO 1酶活性 :0 .0 64mol/L组为 ( 3 89.3 2± 3 4.75 )pmol/(mg·h) ,与对照组 ( 3 2 6.75±2 7.0 5 )pmol/(mg·h)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0 .64和 6.4μmol/L组分别为 ( 4 61.75± 2 7.84)和 ( 687.5 0± 3 5 .93 )pmol/(mg·h)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前述 3指标结果均有随剂量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结论 ]软骨藻酸能诱导H4细胞HO 1蛋白表达、HO 1mRNA转录和HO 1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4.
电磁辐射急性辐照致PC12细胞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磁辐射急性辐照对PC12细胞的影响.方法对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以65mW/cm2电磁波急性照射20min,于辐照后即刻、3、12、24h四个时相点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并采用Annexin-V-FITC及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凋亡率.结果电磁波辐照后即刻PC12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率变化不明显(P>0.05),辐照后3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LDH释放率明显增加(P<0.05),到24h后达到峰值(P<0.01).电磁波辐照后即刻PC12细胞凋亡开始增加(P<0.05),3h后凋亡细胞进一步明显增多,凋亡率约为20%,24h后细胞凋亡再次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磁辐射急性辐照后早期即可引起PC12细胞损伤,而在辐照后24h出现一种"继发损伤反应",细胞凋亡可能是电磁辐射辐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类毒素-A对PC12细胞内ATP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类毒素-A(ANTX-A)对PC12细胞内ATP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0、10^-9、10^-8、10^-7mol/L)ANTX-A刺激PC12细胞1 h,或10^-7mol/L ANTX-A刺激PC12细胞不同时间(0、30、60、90min)后,诱导PC12细胞激活;2相刺激方法(用ANTX-A 2次处理PC12细胞)诱导PC12细胞脱敏;用比色法测定这2种状态下胞内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结果 10^-9、10^-8、10^-7mol/L ANTX-A激活PC12细胞1 h和10-7 mol/L ANTX-A激活PC12细胞30、60、120 min时,胞内Na^+-K^+-ATP酶活力均有下降趋势,Ca^2+-ATP酶活力在不同激活状态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在2相脱敏试验中,当第1相ANTX-A浓度为10^-8、10^-7mol/L时,所对应脱敏状态胞内Na^+-K^+-ATP酶活力也均有减少趋势,Ca^2+-ATP酶活力比相应激活状态明显降低(P<0.01).结论 Ca^2+-ATP酶在ANTX-A激活和脱敏PC12细胞过程中可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镍对雌性大鼠生殖细胞的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硫酸镍(NiSO4)1.25,2.50,5.00mg/kg染毒,1次/d.连续21d。染毒结束次日进行超数排卵和卵细胞体外培养,观察排卵数和存活情况.同时酶法测卵巢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染毒组动物超排卵总数和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的各观察时相卵母细胞存活数均减少。卵巢NOS酶活力和NO量升高。结论 卵巢NOS活性增加、NO水平升高可能是致卵巢功能损害,卵细胞质量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AA)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0、62.5、125、250、500、1 000μmol/L AA为染毒剂量,染毒1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丙烯酰胺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PC1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用MDA和T-AOC试剂盒检测细胞MDA和T-AOC改变。结果染毒12 h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染毒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AA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随着染毒量的上升而升高,T-AOC含量随染毒量的上升而降低。结论 AA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活性,损伤细胞DNA,并诱导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锌对白内障大鼠肝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对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肝脏中NO含量和NOS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给白内障大鼠眼内补锌对其肝脏中NO含量和NOS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在乙醇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50、10、150、200mmol/L的乙醇对PC12细胞进行48h染毒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检测乙醇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用荧光底物法测定细胞蛋白酶体的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00mmol/L以上浓度的乙醇染毒48h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且呈现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蛋白酶体活力的测定表明,乙醇显著抑制蛋白酶体的活力,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乙醇可能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的活力,干扰了某些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从而产生了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