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几种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微粒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射剂特别是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已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较大的微粒可引起血管栓塞,导致静脉炎和形成肉芽肿等不良后果。故2000版药典中规定输液中不容性微粒不得超过规定限量要求,此项标准作为药检合格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输液在与其化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配伍后往往引起不溶性微粒的变化,下面将我院常用于输液配伍的几种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中进行微粒数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考察6种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光阻法测定配伍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结果:配伍后混合溶液中不溶性微粒(尤指≥2μm和≥5μm)显著增加,且同一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后结果亦有所差别。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及对其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的监控。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曦  吕超智  杨荔  陈晖  崔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77-1480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已众所周知,2005年版《中国药典》比较2000年版对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查有了更严格更明确的规定。作者对本院2003年以来临床输液反应残液的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送检的175例输液反应残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检出含细菌内毒素大于0·5 Eu·mL-1的有11例,占6·3%;而可见异物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不合格的有112例,占64%,输液中加入中药注射剂的输液反应残液绝大多数可见异物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不合格,....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5种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模拟临床用量在2种常用溶媒中稀释成输液,测定5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不溶性微粒。结果:5种中药注射剂的原药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但配成输液后其不溶性微粒大量增加,其中2种不符合《中国药典》对静脉注射剂的要求。结论:输液加入中药注射液后不溶性微粒的明显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七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靖贤 《中草药》2002,33(10):899-901
静脉输液中微粒过多会造成局部血管堵塞 ,供血不足 ,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牙肿、过敏反应、热源样反应等[1]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起效快、作用持久、副作用小 ,临床上常与输液配伍静滴 ,而其与输液配伍后 ,配伍液的澄明度合格但不溶微粒超标 ,潜在危害较大。本研究对几种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的配伍液进行了不溶性微粒检测 ,证实了输液配伍后澄明度合格而不溶性微粒超标的可能性 ,并观察到不同粒径的不溶性微粒倍增程度不同。1 材料与仪器1 .1 实验材料 :葡萄糖注射液 ( GS,…  相似文献   

7.
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国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进行了严格的限量控制。静脉用中药注射液是与大输液相类似的无菌制剂 ,我院临床上通常是将茵栀黄注射液、苦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与输液同时静脉滴注。为了考察静脉用中药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分布情况 ,笔者作了如下实验。1 仪器与药品双人超净工作台 ,SED— 2 0 2型 (安徽蚌埠净化设备厂 ) ;KF- 4型微粒计数器 (湘西仪器仪表总厂天平仪器厂 )。氯化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静脉用中药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目及各环境因素如洁净程度、放里时间,温度等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纯中药针剂和与输液配伍后在各考察因素条件下不同时间点采取的样品,采用智能输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微粒数目。 结果 7种纯中药针剂不溶性微粒较多;临床非洁净条件下的配伍可增加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数1:在15,25℃条件下随放里 时间延长,经配伍的含中药注射别的输液中10≥μm微粗数明显婚加;而在20℃条件下其变化不大。在相同放里时间,巧, 25℃时多数样品中≥10μm,≥25μm不溶性微杜数明显高于加℃时的数目。结论生产厂家应进一步改善制剂工艺,提高 产品质童。提示临床应在洁净环境、适当温度(20℃较好)及临用前配伍药品,并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9.
陈奇  刘秋琼  赵珊 《中药材》2006,29(12):1369-1372
目的:定量研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普通病区冲配的6种中药注射剂复配液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光阻法对空白输液及在不同环境下配置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检查。结果: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内冲配的中药注射剂复配液微粒数较病区配置的明显减少。结论:配置环境是影响复配输液中微粒多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13种中药注射液在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配置后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药物浓度中的不溶性微粒。方法:模拟临床输液配置操作过程,对浙江省中医院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配置后,采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测定进入病人静脉前液体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药物配置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药物浓度增大,不溶性微粒数增多;输液配置完毕后,放置时间越长,不溶性微粒数越多。结论:我们在配置静脉输液时要根据临床规定用量,控制药物的浓度,不宜过大;输液配置完毕后要尽快用于病人,减少输液的放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考察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方法利用ZWF-4D型注射液微粒检测仪测定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目。结果各配伍液中≥25μm,≥10μm,≥5μm,≥2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增加,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增加的程度有别。结论应重视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与输液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38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与8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晓兰  张维  郭景仙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9):1516-1518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对传统医药的研发,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静脉用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在临床治疗中,药物要加入各自的溶媒溶解或稀释后才能静脉注射,药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后的微粒数才是进入人体内的不溶性微粒数,因此药物与溶媒的合理配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数的重要环节。笔者选择常用的38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及常用的8种溶媒,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汇总其在临床的使用情况,分析在相互配伍中的应用要点,为临床安全使用静脉注射剂提供帮助。1材料来源1·1查阅数据库查…  相似文献   

14.
9种中药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中药注射液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将9途中药注认分别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用微粒分析仪对其微粒进行测定。结果:≥10μm的微粒显著增加。结论:应在提高输液质量要求的同时提高静脉注射针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药粉针与中药水针中的溶性微粒进行对比,同时阐述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从而确定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是潜在的、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液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中玉  陈庆平  张丽君 《中成药》2002,24(12):U010-U011
《中国药典》规定装置 10 0mL以下的注射液不做不溶性微粒 (以下简称微粒 )的检查。中药注射液常为 2mL至2 0mL的规格 ,因此不作微粒的检查。但临床上常将中药注射液加入输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配伍后微粒数量常有改变。本文对几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进行临床常规配伍后进行了微粒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仪器与药品1.1 仪器ZWF 4D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律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 ) ,净化工作台 (天津市医药净化设备厂 )。1.2 药品0 .9%氯化钠注射液 (A ,本院自制 ,批号 0 10 6 15 ) ,10 %葡萄糖注射液 (B ,本院自制 ,批号 0 10 6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4种中药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及pH值的变化。方法:用微粒分析仪和pH计测定配伍前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的微粒数目及pH值,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及pH值改变。结果:配伍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1或P〈0.05)。结论: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密切注意不溶性微粒的监控,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不溶性微粒分析在临床注射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敏  张爱琴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4):1917-1918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包括容量不少于100mL的静脉输液,俗称大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以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等方式注入人体,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粒径〈50μm)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污染、可流动的外源性物质,它们可能引起血管阻塞、供血不足、静脉炎、血栓、局部组织坏死等疾病,长期大量使用,对心、肺、肝、肾等器官均有严重危害,因此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分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磊刚 《河南中医》2014,(7):1414-141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方法:按照中药注射剂在配伍过程中的变化所干涉的文献和临床实践,探讨在临床配伍中的中药注射剂产生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结果:中药注射剂在具体的配伍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与产生浑浊及沉淀、增加微粒数量、降低含量等有关。结论:若采取不恰当的方法进行合并药物配伍,就会导致药物发生异常反应,从而降低疗效,严重时还会加深毒性。  相似文献   

20.
丘百珠 《环球中医药》2013,(Z1):146-147
目的探讨中药静脉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对配伍前的葡萄糖大输液及其与5种中药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进行分别的测定,同时对配伍后不同时间点的微粒数进行统计比较。结果5种中药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中小微粒的数目明显多于大微粒的数目;葡萄糖大输液与5种中药静脉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目显著增加,同时6种样品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10μm的数目明显比≥25μm的数目多,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静脉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目会显著增多,临床应给予该现象以充分的重视,从而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