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致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疗效。方法频发单源性室早导致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7例,长程心电图示24 h总早搏个数为33 117±11 173个,均行射频消融治疗室早。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观察术前术后超声及长程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室早后6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1.0±0.12级vs 2.2±1.1级,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小(45±9 mm vs 59±15mm,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高(0.55±0.09 vs 0.40±0.08,P<0.01)。结论频发室早可引起心动过速心肌病,射频消融室早可逆转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频发室性早搏逆转"扩张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脏扩大合并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心脏大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文对5例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早合并左心室扩大的患者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消融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例(CTR)、心功能(NYHA分级)等指标.结果 射频消融术前,所有患者均显示LVESD和LVEDD扩大、LVEF下降、CTR增大和心功能减退.成功消融室早后随访6个月,上述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早是临床上少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根本病因,射频消融根治室早后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减退可完全或部分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3.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在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筛选、左室电极的植入及评价CRT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年龄60±1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均经VVI评价左室内十二节段任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及标准差,并分析左室内收缩最延迟部位。行CRT治疗,将左室电极植入左心收缩最延迟部位相关的冠状静脉窦分支血管内。分别在术后第1,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CRT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以及VVI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随访3个月,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I~II级,6min步行距离由309.77±76.05m增至402.06±87.09m(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0.32±0.04增加至0.42±0.07(P<0.01),二尖瓣返流减少。VVI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心脏的同步化状态、指导CRT的治疗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室间隔(IVS)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利用 Sigwart法行 PTSMA治疗 HOCM25 例,术前后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电图变化;消融前及术后1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 IVS 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结果:术后即刻,静息时LVOTG由(72.6±25.9)mmHg(1 mmHg=0.133 kPa)降至(21.8±7.4)mmHg,主动脉收缩压由(120.5±7.1)mmHg升至(140.8±8.2)mmHg,主动脉舒张压由(68.5±6.8)mmHg升至(79.3±7.5)mmHg,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压由(44.1±6.0)mmHg升至(55.7±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IVS平均厚度为(23.2±3.7)mm,术后1 个月为(21.6±3.8)mm;术前 LVOTG为 (74.6±28.8)mmHg, 术后 1个月为(18.0±6.2)mmHg(均P<0.05)。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3.1±0.4)级,术后 1 个月提高到(1.8±0.5)级。术后有永久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5 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 例。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改善症状,治疗HOCM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摘 要 ] 目的:观察对于扩张型心肌病伴有频繁室性早搏患者,相比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能否改善患者心功能。方法:入选从2014年3月-2016年5月入选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伴有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大于1万/24h)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导管消融组,一组为药物治疗组。导管消融组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术;药物组只接受传统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心衰症状和改善心室重构的药物。药物治疗组的室性早搏的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效果不佳,加用胺碘酮。所有患者术前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分级采用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方法。所有患者出院后第一个月门诊随访一次,随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各随访一次,随访时接受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功能分级评估。结果:共入选102例患者,其中导管消融组50例,药物治疗组52例。平均随访16±5.6个月,导管消融组手术成功率94%(包含二次手术患者),室性早搏数量(15672±4567个/24h vs 1001±234个/24h)明显减少,心功能状态明显好转(2.6±1.1 VS 1.4±0.5 p=0.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0.33±0.07 vs 0.43±0.03)。药物治疗组随访结束时早搏数量(15373±3556个/24h vs 14980±3789个/24h),心功能分级(2.7±1.0 VS 2.9±0.8 p=0.12),和左室射血分数(0.34±0.06vs 0.30±0.05)无明显改变。导管消融组的心功能(1.4±0.5 vs 2.9±0.8 p=0.001) 、左室舒张末内径(57±4mm vs 67±9mm p=0.001)左室射血分数(0.43±0.03 vs 0.30±0.05 p=0.001)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相比药物治疗,通过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53例,其中42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1例房颤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53例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2.30±0.47级vs 3.0±0.02级)、左房内径(44.9±3.8 mm vs52.2±4.2 mm,P<0.05),LVEF(0.43±0.02 vs 0.32±0.03)及二尖瓣返流(1.5±0.2 vs 3.18±1.75,P<0.01)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窦性心律患者术后各项心功能及不同步指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与房颤CRT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CRT与窦性心律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23例,其中13例窦性心律患者及4例房颤患者(房颤CRT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另6例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患者)继续服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LVEF、二尖瓣反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17例患者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3.00±0.00)级vs(2.25±0.50)级]、左心房内径[(52.75±3.50)mm vs (45.25±3.50)mm,P<0.05]、LVEF[(36.25±4.79)% vs (42.00±5.16)%]及二尖瓣反流(3.25±0.50 vs 1.50±0.58,P<0.01)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药物治疗患者比较,房颤CRT患者LVEF、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有效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行CRT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与窦性心律患者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 目的 对植入CRT的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年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在我科住院的终末期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36例,评估、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年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钠肽(BNP)、血浆肌酐浓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患者NYHA分级改善(3.6±0.3 vs 2.5±0.4,P<0.05),LVED缩小(72.4mm±6.7mm vs 60.5mm±6.3mm,P<0.05),EF增大(27.1%±6.6% vs 45.2%±4.5%,P<0.05),血浆BNP浓度明显下降(12135.1pg/ml±3897.1pg/ml vs 6094.0pg/ml±2103.9pg/ml,P<0.05),血肌酐水平较前明显下降(220.18ug/ml±33.2ug/ml vs 156.4ug/ml±20.5ug/ml,P<0.05)。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改善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室起搏电极部位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 12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CRT,其中93例将左室电极植入侧后静脉、侧静脉或后静脉(A组),另16例植入心中静脉(B组)、12例植入心大静脉(C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组患者术后NYHA分级得到显著改善,QRS波时限变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显著缩小(P<0.01);B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部分指标及QRS波时限显著改善,但其NYHA分级无显著改变;而C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CRT时应尽可能将左室电极置于左室侧壁或侧后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cTnI)检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左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确诊为CHF的住院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1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受试者左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及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FABP、cTnI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H-FABP、cTnI水平对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LVEDV、SV、CI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Ⅰ级、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Ⅳ级CHF病人LVEF降低,LVEDD、LVESD、LVESV、E/A水平升高(P<0.05)。CHF病人血清H-FABP、cTnI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升高(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LVEDD、LVESD、LVESV、E/A、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LVEF、E/A、H-FABP、cTnI是预测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CHF病人左心功能,联合检测血清H-FABP、cTnI对CHF病人心脏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心功能、QRS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心功能超声指标。结果 9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从(3.5±0.4)级改善为(2.3±0.4)级,QRS时限从(157.0±21.4)ms缩短至(131.0±23.6)ms,LVEF从(26.7±5.2)%提高至(39.7±7.9)%;以上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分别在植入起搏器后2个月及7个月死亡。结论 CRT通过改善心脏收缩同步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心肌缺血的左室舒张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对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肺静脉(PVF)和二尖瓣(MVF)血流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87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LVEF≤40%和>40%分为A(38例),B(49例)两组,应用经胸(TTE)和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对OPCAB前及术后3月内的PVF、MVF和LVEF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PVF、MVF各项参数术后测值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术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峰值流速均示升高(P<0.05),PVa负值减低,PVs/PVd提高,MVe/MVa减低(P<0.05~0.01)。TTE对PVF血流参数的测值低于TEE(P<0.05)。LVEF(56.1±12.1)%较术前(48.2±13.6)%显著增加(P<0.01),EDV(P<0.01)、ESV(P<0.001)测值较术前显著降低。A、B两组术后LVE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B组术后各项测值高于A组(P<0.05~0.01)。结论OPCAB能够显著改善左室整体功能,并明显提高心脏的舒张状态。伴有明显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心功能仍能得到显著改善。多普勒超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定量评价血管重建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频发性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PVCs,简称"频发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部分频发室早患者出现心脏扩大,此类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效果及术后心脏大小的变化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旨在研究频发室早伴心脏扩大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脏大小的变化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因频发室早行射频消融术的300例患者。术前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55.0 mm,女性50.0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患者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频发室早被消除后心脏大小的变化。结果共21例频发室早伴心脏扩大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术前LVEDD为(57.5±3.1)mm。术后17例患者LVEDD在一年内恢复正常。术后LVEDD均值为(52.4±3.5)mm,术前及术后LVEDD的差值为(-5.1±3.7)mm(P0.0001)。术前及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分别为57.5%±6.5%和61.2%±4.9%,两者差值为3.3%±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4)。起源部位(左室或右室)对射频消融术后的心脏大小和功能变化并无明显影响。结论射频消融术对频发室早伴心脏扩大患者的心脏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CHF患者行CRT,全部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置入左室导线1根至心脏静脉,术后随访13.8±10.4个月,观察心功能,患者活动度及夜间心率、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心功能超声指标。结果24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例猝死,有效率92.3%,心功能NYHA分级,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患者活动度从0.17±0.24小时/天增加至2.98±0.46小时/天,夜间心率由80.8±12.0次/分降低至61.3±2.5次/分,QRS波时限从158.60±31.86ms缩短至130.95±23.44ms,P<0.05。LVEF从0.21±0.05提高至0.35±0.05,P<0.05,其他相关超声指标较CRT之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CRT是治疗CH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八味通络颗粒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八味通络颗粒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八味通络颗粒,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反映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加速时间(ACTe)和E峰减速时间(DCTe)。结果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A、E/A、IVRT及DCTe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A、DCTe明显降低(P<0.05),E/A明显增加(P<0.05)。结论八味通络颗粒能明显改善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指标,可提高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I、II、III、IV级,另取40例门诊体检者(对照组)。对各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门诊体检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评分,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纽约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门诊体检者、心功能I、II、III、IV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分别为0、1.43±0.87、2.15±0.96、3.27±1.02、5.46±1.43,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门诊体检者、心功能I、II、III、IV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纽约心功能分级越严重,心衰超声指数越大(P<0.05)。结论:心衰超声指数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纽约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心衰超声指数可用于评价与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顽固室性早搏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除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逆转室性早搏引起的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功能不全之外,对于某些具有触发室颤的频发室早,及早发现并采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放电和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顽固室性早搏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除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逆转室性早搏引起的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功能不全之外,对于某些具有触发室颤的频发室早,及早发现并采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放电和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应用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高血压伴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加氯沙坦组(联合治疗组:n=28),依那普利组(对照组:n=22),比较两组6个月内血压、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功能及左室结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在改善左室功能和结构方面明显优于单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20极标测电极(DD电极)指导左室乳头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间11例左室乳头肌起源的频发室早患者,按照标测方法分为DD标测组(6例)和传统4极消融导管逐点(PBP)标测组(5例),确定理想的室早起源靶点后进行放电消融。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以及术中参数,观察两种标测方法随访期的消融成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左室乳头肌频发室早患者,年龄41±18岁,男性5例(45.5%),平均24h室早负荷18.6%±8.2%。与PBP标测组相比,DD标测组总手术时间(95.8±7.4 vs. 141.2±12.3min)、消融时间(6.1±3.0 vs. 15.8±4.7min)、射线曝光时间(14.2±1.5 vs. 24.4±5.4min)明显缩短,消融点数(6.8±1.9 vs. 14.8±3.6个)明显减少,室早时靶点局部V波领先体表室早QRS间期(37.8±7.2 vs. 25.4±2.8ms)明显提前。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DD标测组未发生标测及消融相关并发症,而PBP标测组术中出现1例心包积液。随访15.1±1.3月,DD标测组所有患者经射频消融后均无室早再发,成功率为100%,而PBP标测组3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60%。结论:DD电极可易化左室乳头肌室早射频消融,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X线曝光,随访期消融成功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