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人工合成的高活性钠素(hANP)对妇高征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及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探讨hANP治疗妊高征的作用机制,对43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hANP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12例,分别给予hANP6μg/kg加入5%葡萄糖10ml及5%葡萄糖100ml静点30分钟,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用药前后血浆心钠素(ANP)及内皮素(ET)水平并监测血压变化。同时取正常妊娠妇女12例为对照组。结果:妊高征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血浆ANP、ET水平显著增高、ANP/ET比值显著降低(P<0.01),hANP治疗后血浆ANP显著增高(P<0.01),ET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NP/ET比值显著增高(P<0.01)。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30±102kPa。安慰剂组用药后血浆ANP、ET水平及MAP均无显著变化。结论:hANP纠正妊高征ANP/ET平衡失调,在改善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浓度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后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动态变化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及比色法对 3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 6h内、 6h后、 24h、3d、5d、7d连续测定其血浆ET、NO浓度。结果脑梗死发病6h后至7d前血浆ET、NO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两者浓度均在发病6h后始增高(P<0 .05),24h达高峰(P<0.01),持续3d后始下降,7d后接近于正常(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其血浆ET、NO浓度明显高于无两病史者(P<0.05~0.01)、结论ET和NO是致脑梗死发展的重要因素,ET、NO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脑梗死及选择治疗时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了25名健康志愿者和2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脑出血12例、脑梗塞16例)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含量。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血浆ET、ATⅡ均高于正常对照(P<0.01),ANP含量则低于正常对照(P<0.01),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浆上述指标差异不明显。同时发现基底节区病变者血浆ET虽然比正常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大脑皮层和其它部位病变者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0.01),且血浆ET和ATⅡ均与ANP成负相关(r=-0.48和-0.47,P<0.01),血浆ET和ATⅡ之间成正相关(r=0.56,P<0.01).结果提示,ET与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发病及部位有关,且与血管活性多肽(如ANP、ATⅡ)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内皮素-1(ET-1)变化和银杏叶制剂(GBE)对其影响。方法对单纯SAH组和GBE处理组大鼠检测SAH后24h内颅内血浆及脑组织ET-1含量的动态改变。结果 SAH组血浆及脑组织 ET-1含量分别于 SAH后即刻和 1h明显增加,并维持 24h(P<0.05,0.01)。GBE组SAH后ET-1增加的程度显著小于SAH组(P<0.05,0.01)。结论血浆及脑组织ET-1增多可能是造成脑部大血管和微血管痉挛及其缺血性脑损伤的原因之一,GBE则可逆转ET-1的上述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内皮素-1(ET-1)变化和银杏叶制剂(GBE)对其影响。方法 对单纯SAH组和GBE处理组大鼠检测SAH后24h内颅内血浆及脑组织ET-1含量的动脉改变。结果 SAH组血浆及脑组织ET-1含量分别于SAH后即刻和1h明显增加,并维持24h(P〈0.05,0.01)。GBF组SAH后ET-1增加的程度显著小于SAH组(P〈0.05,0.01)。结论 血浆及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精氨酸加压素在内毒素热限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文观察了家兔静脉注射不同剂量ET后中隔区,下丘脑组织及血浆中AVP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ET发热过程中,中隔区,下丘脑及血浆AVP含量均显著增多(P<0.01);ET发热达热限时,体温不再升高,中隔区与血浆AVP含量也不再增多,且中隔区及血浆AVP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984,0.05<P<0.01;r=0.994,P<0.01);此时,下丘脑升高的AVP含量开始下降(P0。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5例脑梗塞患者血浆中ET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期血浆中ET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ET和NO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ET和NO敢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测定血浆ET和NO水平有助于脑梗塞病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不饱和脂肪酸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脓毒症大鼠,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血浆TXB2、6-酮-PGF1α、PGE2及肝脏枯否氏细胞膜、红细胞膜花生四烯酸(A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脓毒症大鼠血浆三种AA代谢产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枯否氏细胞膜和红细胞膜的AA含量明显降低(P分别<0.01和<0.05)。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治疗后,血浆TXB2、PGE2明显降低,两种细胞膜AA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血浆6-酮-PGF1α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提示在炎性反应时细胞膜AA发生明显变化,而肠道给予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变膜AA含量,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ET与CGRP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5例HIE新生儿血浆ET与CGRP含量变化。结果显示,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浆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血浆CGR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恢复期较急性期显著  相似文献   

10.
缺氧与复氧均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和损伤,本研究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释放在其中的作用。培养的新生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在缺氧条件下(0%O2-95%N2)培养6~24h,其上清液ACE活性无显著变化,而细胞活力于缺氧12~24h显著增加(与常氧组相比增加20%~33%,P<0.05)。PAEC在缺氧条件下培养24h,复氧培养3~6h后其上清液ACE活性显著增加(与常氧组和缺氧组相比P<0.01),于12h恢复至复氧前的水平。细胞活力的变化与ACE的变化类似,复氧3~6h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1与常氧组相比),12h恢复至正常。上述结果表明PAEC的ACE和细胞活力的变化可能对肺动脉壁本身RAS功能的调节及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色素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连美玲1王志荣1陈建辉1曹琼1李东野1鹿群先2茶色素(Teapigment,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过化学结构的转化而制成的天然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茶黄素、茶红素、...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研究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对11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与无DPN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PN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DPN组微血管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均有显著异常。与无DPN组比较,DPN患者血液流速明显减慢(P<0.05),并有明显的血细胞聚集(P<0.05)、袢周渗出(P<0.01)与出血(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95%CI:1.182.09)。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成大鼠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模型后,大鼠全血粘度(23s-1、5.75s-1)、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内粘度、红细胞刚性系数、Cason屈服应力等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 0.05),其余指标也高于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小板亦被激活,发生粘附、聚集反应。预先给予脑脉宝(由生黄芪、丹参、当归、川芎、地龙、水蛭、三七、牛磺酸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豁痰,通络,补肾”功效)可显著改善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性异常,除115s-1切变率下全血粘度、Casson粘度、内粘度外,其余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0.05),并可改善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提示该药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浓、粘、凝、聚等异常改变,促进血液循环正常运行,减轻脑损害。其机理可能与其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及保持红细胞膜、增强红细胞变性等药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对脑缺血动物脑微循环及脑皮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压氧对脑缺血动物脑微循环及脑皮质血流量的影响1蔺世龙2刘景昌2冶建宏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方面进行了不少探讨,其中临床使用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已经取得明显疗效[1],同时对缺血性脑损伤机理的研究亦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1~6]。本...  相似文献   

15.
降粘抗栓片Ⅰ号对犬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研究复方中药制剂—降粘抗栓片Ⅰ号(JNKST Ⅰ)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经胃一次性灌胃给药,经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测定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JNKST Ⅰ可维持冠脉结扎后心功能趋势,能减少冠脉结扎后冠脉流量的下降程度(P<0.01);能降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加快红细胞电泳(P<0.050.01)。结果提示,JNKST Ⅰ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RNA和马洛替酯治疗家兔肝纤维化后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和马洛替酯治疗家兔肝纤维化后肝组织形态学变化1胡积军2彭雁忠2邓斌2杨丽华2黄其通2有人报告[1]核糖核酸(RNA)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血吸虫肝纤维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肝组织RNA含量逐渐减少[2]。本实验选用RNA和马洛替酯来阻抑实验性血吸虫肝纤维...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汗疱疹和湿疹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况王宝娃*于小玲*赵子文*董晓青*有些皮肤病虽已有诊断,但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文献报导,某些皮肤病存在着毛细血管形态和功能的异常[1],为此本文对银屑病、汗疱疹和湿疹三种皮肤科常见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以期对...  相似文献   

18.
不同疾病宫颈微区血流量及温度的变化和意义1宋欣2李向红2刘凤英2胡金麟2田牛2陈秋梅3金有慧3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但其中某些疾病的病因及发生、发展过程尚末完全阐明。我们对不同疾病状态下宫颈微区血流量及温度进行了测量,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9.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血栓性脑缺血,研究脑血栓形成的组织形态学特点,观察脑皮层微区(25μm2)内钠(Na+)、钾(K+)、钙(Ca2+)及镁(Mg2+)含量(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及全血血小板聚集(阻抗法)的改变并探讨其在脑缺血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4h全血血小板聚集明显升高(P<0.05),皮层实质血管内大量血小板堆积;24h后神经元坏死乃继发于血栓形成所致的脑缺血。缺血区Na+、Ca2+含量增加(P<0.05)不仅是脑缺血时能量衰竭的结果,也是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变形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血压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组白细胞滤过指数(IF)明显大于正常血压组(P<0.01),低切变率全血粘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6274,P<0.01)。提示:高血压病程中全血粘度升高与白细胞变形性(LD)降低有关,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导致LD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