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学》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温病学》教学的实践体会,提出了"5个结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温病学》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外向型人才,实施《温病学》中英双语教学十分必要。目前《温病学》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结合目前温病学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提出了建议。认为只有深入地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将《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探索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外向型人才,实施《温病学》中英双语教学十分必要。目前《温病学》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结合目前温病学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提出了建议。认为只有深入地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将《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探索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是脱胎于经典名著中的学科,兼具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双重属性.如何从学科特点和培养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化《温病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温病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温病学》教研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温病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项原则,现分述如下: 1系统教学原则 首先,要明确温病学有独特和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根据病因、病机、诊断来辨证治疗四时温病的格局,这种格局体现了《温病学》学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PBL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病学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如何在温病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们长期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温病学教学实践中引入了PBL教学法,为加强《温病学》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实践体会报告如下,欢迎教师、学生指正。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历来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中医教育面临严峻形势之际,有必要对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目录时提出的,包括了高等中医院校原有的《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和《温病学》3门课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实为中医教育体系的改革举措之一,它必须有适合其学科特点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现行的《温病学》教材从基本理论到临床实践,已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温病学的各个方面,尽管某些内容还存在商榷之处,但总体来说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温病学》PBL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通过PBL模式教学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明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温病学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运用典型病例、联系专题病案讨论、采取对比鉴别法、利用多媒体和实施PBL教学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以期对温病学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0.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学科之一 ,从此学说的诞生就一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温病学也是中医学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根据目前温病学教学实际 ,温病课的教学也亟待改革 ,但温病学教学改革的实质应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等综合性改革 ,尤其应从根本即教材上动手。绝非是把《温病学》的编次、标题的重新安排和证型的来回搬动 ;更不应是争论其是基础课还是临床课 ;应设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于以上 ,笔者对温病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设想。1 精选教材开设讲座注重原著的学习  当前《温病学》全国统编六版教材主要分为三部分 ,…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中医学科目录调整已于 1 997年正式出台 ,原有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一个学科。作为一个新的学科 ,应如何发展 ,其研究对象、范围、任务、教材编写及研究生招生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亟需研究和解决。现就个人一己之见 ,与同道共商。1 新学科命名问题解放后 ,全国高等教育创办中医药大学以来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温病学》作为经典著作而成为中医院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之后 ,四门学科的建设基本自成体系 ,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应…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经典课程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在中医院校前期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 ,它的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下面就中医临床基础三门经典课程在中医学课程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谈谈自已的看法。1 正确认识经典著作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 ,她根植于优秀而丰富的中华文化 ,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医经典著作 ,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已接近 5 0年的历史 ,自从 1 998年国务院颁布新学科目录后 ,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隶属于中医临床基础二级学科 …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尤其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个学科合称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是理论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亦是中医早期的基本临床学科,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学科之一。长期以来,温病学教学在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环节上有明显欠缺,案例教学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案例教学的概念,及其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温病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设置、案例的准备、与课堂理论教学的衔接,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温病学》是对近千年中医药防治急性外感热病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在《温病学》教学中,为了达到"理论联系临床、紧密地结合临床、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目的。防止教学与临床脱节,单纯为教学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五年制本科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值得在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温病学》创立的诊疗体系,不仅是外现的辨治纲领,而且对临床各科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此,从《温病学》体系的不同层面进行剖析,对于进一步开拓《温病学》研究思路、方法,拓宽其临床运用范围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温病学》、《伤寒论》是中医古典临床医学专著。为多数中医院校历来作为主干必修课程 ,定位在基础教学中 ;近年来 ,也有少数院校将其改为选修课仍作为基础选修。课程定位不明 ,性质不清是长期以来对它们认识不足的原因。表现在 :对其重要性不能充分肯定 ,褒贬不一 ;模糊的学科概念 ,基础临床不清 ;波动的教学课时 ,随意增减 ;不规范的课程排序 ,2、3、4学年任意安排。   1 997年 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专业研究生招生目录进行了修订 ,将金匮要略、温病学、伤寒论这三门课程确定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二级学科 ) ,基本…  相似文献   

18.
《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临床学科,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探求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改进课程设置,以及科研融入、多媒体运用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是一门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临床学科,也是一门中医临床经典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对临床各科有指导意义的桥梁学科.长期以来,温病学教学在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环节上有明显欠缺,而案例教学则可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就案例教学在温病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形式,对中医学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以经典课程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是中医学教育的关注点。《温病学》是中医经典课程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者以ADDIE模型为依据,从教学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到评价几个方面加强了《温病学》课堂教学设计,转变了教学思路,使课堂由"学生依赖"到"学生主导"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