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体外白细胞粘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敏  王国华 《现代免疫学》1999,19(4):219-221
利用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 对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 G T F) 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在体外具有白细胞粘附抑制能力, 并且这一生物学活性具有抗原特异性( P< 001 ) 。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的活性检测周一鸣赵进昌兰中芬赵丽华李文凡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HBV-STF)的活性检测还有不少问题,诸如设备要求高,结果不稳定等,为此,本实验利用MTT比色法、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以及Ea花环形成试验对小鼠脾脏HBV-STF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探讨抗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简称TF-SS)治疗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我们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绵羊,尔后取其脾脏,用透析法制备TF-SS,并作免疫活性测定。另外制备正常人牌(FF-H),绵羊脾(FF-S),猪脾(TF-P)等转移因子作为对照,现将四种TF的部份免疫活性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转移因子早巳应用于临床,最早是Levin (1969)用正常人转移因子(TF)治疗一例魏阿综合症获得疗效。近几年来在各种免疫缺陷病及传染病、肿瘤、带状疱疹、白塞氏病症、麻疹肺炎等症都有很明显效果。但对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近几年来还未见报道。今将21例流行性腮腺炎用牛脾转移因子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MTT—LAI方法鉴定人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方  王国华 《免疫学杂志》1994,10(3):181-183
本文以四唑翁盐-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代替同位素-LAI实验。用于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抗原特异活性的检测。克服了同位素法的不便。在摸索到最佳sp-TF1浓度和胃癌抗原浓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胃癌抗原存在下,sp-TF1能明显抑制白细胞的粘附;而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则无此作用。且sp-TF1与乙脑病毒或乙肝抗原共同温育也不表现出粘附抑制活性。实验证明:MTT-LAI实验是体外检测特异性转移因子细胞免疫活必  相似文献   

6.
中国微生物学会委托山东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及广东微生物学会筹备及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转移因子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来自全国13省市的102名代表济济一堂,共同讨论了有关“人的转移因子”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活性检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总结了我国十年来在人转移因子研制及应用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交流了经验,提出了问题。并由全国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昌潍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山东省血站等单位参与,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执笔,制定了“全国转移因子制检规程(暂定草案)”。  相似文献   

7.
转移因子的贮存条件与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的贮存条件与其活性的关系沈玉王彦宏,冷南,林文棠,王树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西安710032)研究表明,转移因子(TF)在体外可对淋巴细胞转化发挥效应(见:Denisr,Burger,ArthurAetal.HumanTF:ef...  相似文献   

8.
姜训  马焱 《现代免疫学》1994,14(3):179-180
胎盘转移因子对大龄小鼠SOD活性及LPO水平的影响浙江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杭州310006)姜训,马焱,袁琛潇胎盘转移因子(HumanPlacentaTransferFacfor.HP-TF)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作用”’。木文观察了HP-...  相似文献   

9.
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最早由Lawrence[1]于1949年发现,作者从对某一特定抗原有明显皮肤反应的供体采集白细胞并制备白细胞抽提液,然后将抽提液注入无皮肤反应或免疫抑制的受试者,而受试者随即出现强烈的皮肤反应,这一实验结果很有力的证明了个体间的全身性和特异性免疫可以发生转移,因此实现这种转移功能的白细胞抽提物被称为转移因子.目前,TF被用于治疗病毒、寄生虫、真菌、自身免疫及恶性失调等引起的疾病.按性质TF可以分为特异性转移因子( specific TF,STF)与非特异性转移因子(non-specific TF,NSTF).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tumor specific transfer factor,TSTF)是指用肿瘤组织作抗原免疫健康动物(如羊、猪、兔等)后,取动物的血液、脾脏和淋巴结组织,采用非特异性TF的常规方法而获得的提取物的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2].相对分子质量(Mr)为3000~5000,对热不稳定,但耐低温,在4℃保存1年仍有稳定的免疫活性[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人脾转移因子,鼠脾转移因子、照射鼠脾转移因子进行抗放试验。结果表明,对射线照射后T淋巴细胞的下降,有明显的保护和恢复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转移因子的防护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MTT-LAI方法鉴定人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四唑翁盐-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MTT-LAI)代替同位素-LAI实验,用于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sp-TF_1)抗原持异活性的检测,克服了同位素法的不便。在摸索到的最佳sp-TF_1浓度(10 ̄(-4)u/ml)和胃癌抗原浓度(10 ̄(-3)ug/ml)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胃癌抗原(scAg)存在下,sp-TF_1能明显抑制白细胞的粘附;而非特异性转移因子(TFn)则无此作用。且sp-TF_1与乙脑病毒(EBv)或乙肝抗原(HBsAg)共同温育也不表现出粘附抑制活性。实验证明:MTT-LAI实验是体外检测特异性转移因子细胞免疫活性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此外.本文用该法观察了不同温度下sp-TF_1活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口服转移因子阻断实验小鼠免疫抑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口服和肌肉注射转移因子对由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口服和肌注转移因子均能阻断由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的白细胞数、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脾重指数的下降作用。口服与肌注转移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了口服转移因子与肌肉注射转移因子有同样的阻断小鼠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简称TF)有无抗原特异的转移活性,是“涉及这种物质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TF研究三十余年,转移活性未能得到彻底阐明,其原因之一,是要证明免疫活性从供者转移给受者,必须首先证实受者对该免疫活性的免疫原是阴性。然而以往实验所用的环境抗原不能排  相似文献   

14.
羊脾转移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及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单核细胞获得的提取物,特别是由淋巴细胞释放的许多细胞间作用因子,可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活性。近二十多年来已证明这类白细胞透析物具有转移细胞免疫的特殊功能而称之为转移因子(TF)。它不仅可以非特异地选择性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还能诱导淋巴细胞释放干扰素而促进机体抗感染防御功能。因而将转移因子列为免疫增强剂,在治疗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慢性粘膜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全国转移因子学术会议于5月15日至17日在湖南衡阳市召开。本届会议是根据我国转移因子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发展的需要,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北京红十字转移因子研究中心主办,并由在转移因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空军衡阳医院具体筹办。参加会  相似文献   

16.
TF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反应的影响张粒,张成武,舒荣华(江西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南昌330006)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具有多种免疫学活性,但对此迄今缺乏一种稳定、有效的体外检测方法,随着对TF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了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F)的制备,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作了较全面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F为核苷酸和肽类,分子量为3800~5000道尔顿,无蛋白质反应及毒副作用,性质较稳定。其生物学活性类似于转移因子、α-干扰素及胸腺肽,具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免疫增强剂与调节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转移因子定量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转移因子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在国内外已持续多年。近年来,动物转移因子也先后在国内外得以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是转移因子的定量标准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仍有争论。在四次国际转移因子学术讨论会上,各国学者各抒己见,对此问题未能科学地  相似文献   

19.
<正> 业已证明,含转移因子(TF)的白细胞透析物中具有两种生物学效应,其一为抗原依赖的特异效应,此与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及淋巴因子生成反应的转化有关;另一是非抗原依赖性效应,包括趋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转移因子(TF)能转移和重建细胞免疫功能已被多数临床工作者所公认。目前国内外应用TF治疗免疫缺陷病、各种细菌、病毒和霉菌感染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各种疾病用药剂量与疗程的研究甚少。我们应用TF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较显著。本文试图着重对TF佐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剂量与疗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