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怎样防治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病变主要在结肠内,细菌引起结肠化脓出血,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便。  相似文献   

2.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小儿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痢疾杆菌菌株的变异,使痢疾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临床疗效不尽理想。从2003年~2006年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菌痢(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用庆大霉素加磺胺增效剂治疗普通型急性菌痢,经过32例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有发热、腹痛、粘腋脓血便、里急后重。严重可短期内出现抽搐、休克等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既往病人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措施,效果欠佳,现采用保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30例,取得了很好效果.明显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5.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有发热、腹痛、粘腋脓血便、里急后重.严重可短期内出现抽搐、休克等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既往病人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措施,效果欠佳,现采用保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30例,取得了很好效果,明显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6.
免疫染色法检验痢疾杆菌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检查,主要仍靠细菌培养法,但阳性率不很高。1979年夏季,我们两科在空军第四研究所痢疾研究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对17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粪便标本,进行了免疫染色快速检查痢疾杆菌的方法,共做256例次,明显缩短了检验时间,提高了阳性率,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介绍: (一)试剂配制:1.痢疾杆菌抗血清 福氏痢疾杆菌多价抗血清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抗血清是用各自  相似文献   

7.
红霉素、氨苄西林联合治疗小儿菌痢的2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革兰氏阴性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基层医院的儿科常见病。多年来,氨苄西林一直作为一线首选药,但由于耐药质粒(R)可在痢疾杆菌之间或可由大肠杆菌等转导给痢疾杆菌,因此其耐药菌株日渐增多,临床上由于氨基甙类及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的经济价值,经过招远市中医医院儿科多年来临床经验应用红霉素与氨苄西林联合治疗小儿菌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小红  栾继霞  苗淑秋 《中外医疗》2009,28(15):153-153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发,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并含有黏液或脓血等。轻者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障碍,重者伴有惊厥,循环衰竭,与饮食不洁有密切关系。多见于2~8岁小儿,本病起病急,发展快,传染性强,极易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小儿健康。  相似文献   

9.
田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395-396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以夏秋季多见,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及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抗生素使用的局限性。为探讨头孢哌酮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我们于2003年7月—2006年10月对10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随机分别采用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并作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对1995-1999年6558例急性腹泻患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其中感染性腹泻535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208例。发病高峰季节在7-8月份。男性患略多于女性,15-45岁占半数以上。以工人占首位。感染途径主要是食入不洁食物。本组霍乱弧菌培养检出率为零。细菌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为27.36%,包括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结论:严格饮食 部门的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控制急性腹泻流行及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黄慧 《右江医学》1999,27(3):142-143
报告用氟哌酸和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8例,并与非保留灌肠治疗的44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粪便性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日数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P<0.05)。认为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接进入病变部位,保证局部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迅速有效地杀灭痢疾杆菌,并能促进病变部位溃疡面肉芽生长,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即痢疾杆菌属)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方法结论 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可攻逐积滞,清热化湿;上巨虚为大肠下合曲池为阳明经合穴,公孙为足太阴 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共奏清热行乏通调大肠之功效.内关可降逆止呕,中脘可调理中焦.诸穴合用可以清利中下焦湿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氏菌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大便培养分离所得46例痢疾杆菌进行菌型分析和药敏试验,并观察平均住院日的变化。结果:3年细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46株,全部为福氏菌,血清型及亚型2a取代其他型及亚型;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痢疾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增加,对红霉素、氨苄西林、苯唑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等几乎完全耐药。急性细菌性痢疾平均住院日有延长趋势,治疗难度增大。结论:福氏志贺氏菌是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的血清型,宜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延边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菌组的分布及菌株耐药性,并比较了二三个不同年代的痢疾杆菌菌型。结果表明,福氏痢疾杆菌仍是我州流行的主要菌组,宋内氏菌和志贺氏菌有相对升高的趋势,并出现了鲍氏菌,福氏痢疾杆菌的比率则有所下降。现在流行的痢疾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显示高度敏感性,对红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一般以夏天多见,但在气候较暖的江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细菌性痢疾的治疗,目前虽有许多针对痢疾杆菌的药物,如抗菌素、磺胺类、呋喃类等,但是,由于痢疾杆菌对这些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②,对于一些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往往疗效很差;另外,这些药物有许多副作用,如:氯霉素、合霉素对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易引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本地区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水源污染,5—9月成为该病高发期。本人用铁苋蒲公英煎剂  相似文献   

18.
福氏志贺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氏菌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分离所得46例痢疾杆菌进行菌型分析和药敏试验,并观察平均住院日的变化。结果3年细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46株,全部为福氏茵,血清型及亚型取代其它型及亚型;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痢疾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增加,对红霉素、氨苄西林、苯唑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等几乎完全耐药。急性细菌性痢疾平均住院日有延长趋势,治疗难度增大。结论福氏志贺氏菌是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的血清型,临床治疗宜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19.
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致病菌,临床上可引起细菌性痢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卫生条件不能得到充分的改善、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决定了当前迫切需要研制痢疾疫苗。现对第一代(全细胞死疫苗)、第二代(减毒活疫苗)和第三代(亚单位疫苗)痢疾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细菌性痢疾44例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志贺菌属 (痢疾杆菌 )是我国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所致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夏秋常见传染病。农村发病率高 ,加之我院多数病人来自农村 ,多已在基层医疗单位治疗 ,大部分已用多种抗菌药物 ,相当一部分肠道病变发生了变化 ,且在病程中产生了耐药性 ,给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指导临床用药 ,减少用药盲目性 ,作者对本院 44例经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菌痢病人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以总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 1998~ 2 0 0 0年在本院传染科就诊病人 ,病史不超过两个月 ,大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生长。其中 ,男 2 8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