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省名山县疟疾发病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名山县疟疾发病下降过程中,社会与环境等因素变化对发病的影响。方法 对影响疟疾发病的相关因素资料作前后对比。结论 名山县疟疾下降因素中,以积极防治为主导在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率持续下降,从1993-2000年8年来,从86.19/万下降到1.82/万,达历年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名山县疟疾发病下降过程中,社会与环境等因素变化对发病的影响.方法对影响疟疾发病的相关因素资料作前后对比.结论名山县疟疾下降因素中,以积极防治为主导在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率持续下降,从1993-2000年8年来,从86.19/万下降到1.82/万,达历年最低点.  相似文献   

3.
4.
名山县是四川省的疟疾重流行县之一,1951~1990年发生了5次疟疾暴发流行。从1993年开始,在农村防保网络功能,综合防治措施落实程度,防治经费等方面无明显加强的情况下,疟疾发病率连续9年持续下降。为此,作者对名山县疟疾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疟疾防治中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环境因素变化对疟疾流行和防治的影响。方法 调查农村历年水稻耕作方式,历年农药使用情况,农村人居环境以及经济变化情况等。对比分析这些变化对媒介按蚊孳生繁殖和疟疾流行的影响。结果 水稻推行湿润灌溉和农药使用量逐年加大,人房和牛房的媒介按蚊密度分别下降71.43%和86.73%,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人蚊接触减少,疟疾病例减少,流行强度减弱,流行季节高峰削弱,流行面逐渐缩小。结论 水稻耕作方式的变化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控制媒介按蚊孳生繁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遏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疟疾防治中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环境因素变化对疟疾流行和防治的影响。方法调查农村历年水稻耕作方式 ,历年农药使用情况 ,农村人居环境以及经济变化情况等。对比分析这些变化对媒介按蚊孳生繁殖和疟疾流行的影响。结果水稻推行湿润灌溉和农药使用量逐年加大 ,人房和牛房的媒介按蚊密度分别下降 71 .43 %和 86.73 %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人蚊接触减少 ,疟疾病例减少 ,流行强度减弱 ,流行季节高峰削弱 ,流行面逐渐缩小。结论水稻耕作方式的变化和农药的使用 ,有利于控制媒介按蚊孳生繁殖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遏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疟疾不同时期防治策略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四川省不同抗疟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 按发病率>10/万为流行,>1/万-≤10/万为控制流行,≤1/万为基本消灭,作为疟疾流行程度划分标准。评估“两根治一预防”、“两根治+灭蚊”和“水旱轮作”3种抗疟措施的效果。结果 两根治一预防的抗疟措施,消灭了恶性疟和三日疟,控制了疟疾暴发流行,降低了发病率。两根治+灭蚊措施,控制了疟疾流行,降低了危害。水旱轮作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疟疾流行条件,疟疾发病率连续8年下降并巩固在1/万以下。结论 水旱轮作是推进疟疾防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四川省不同抗疟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按发病率 >1 0 /万为流行 ,>1 /万~≤ 1 0 /万为控制流行 ,≤ 1 /万为基本消灭 ,作为疟疾流行程度划分标准。评估“两根治一预防”、“两根治 +灭蚊”和“水旱轮作”3种抗疟措施的效果。结果两根治—预防的抗疟措施 ,消灭了恶性疟和三日疟 ,控制了疟疾暴发流行 ,降低了发病率。两根治 +灭蚊措施 ,控制了疟疾流行 ,降低了危害。水旱轮作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疟疾流行条件 ,疟疾发病率连续 8年下降并巩固在 1 /万以下。结论水旱轮作是推进疟疾防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解放以来,新疆疟疾主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而天山南麓疟疾发病情况曾于60年代对阿克苏地区温宿、乌什县作过部分调查(蒋梦渔1962、1966)。为了掌握该地区疟疾发病现状,我们于1985年4~8月对温宿、乌什、拜城县的5个乡进行了单次横向调查,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发病情况、人群抗体水平调查及传疟媒介生态习性、栖性、媒介能量、萨氏按蚊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对各种不同流行区应采取的具体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强调对江淮丘陵高疟区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包括加强查治传染源、监测防治蚊媒、完善疟疾疫情报告和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疟疾暴发区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预先设计的问卷表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蚊帐使用、化学预防和流动史等信息. 结果共调查66例病人和57例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了33个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2个独立的因素.男性疟疾发病的几率低于女性(OR=8.53,95% CI 0.97~74.24) ,日落后从劳作地回村者的疟疾发病危险度低(OR=0.06,95% CI 0.01~0.68). 结论在暴发流行区,仅有几个因素影响不同人群的的疟疾发病.日落后从劳作地回村者的疟疾发病危险度低,提示控制措施应重点放在控制和预防村内感染和传播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抗疟措施对疟疾疫情控制的效果。方法 于1998—2001年选择疟疾发病率在0.1%以上,人口范围大致相同的桂五镇和王店乡为试点,对所有疟疾病例用氯喹、伯氨喹啉(氯伯)4日疗法,1月后同法复治。在不同乡镇不同年份分别采取不灭蚊,仅对人房灭蚊和人房畜舍都灭蚊的媒介控制措施后进行观察。结果 在采用人房、畜舍同时灭蚊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发病率等多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并存的复合媒介地区,要重点抓住现症病人的治疗和1月后复治工作,同时采用人房、畜舍一起灭蚊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医生在疟疾控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巩固抗疟成果和拟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乡村医生计划。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在3县9乡(镇)27村抽取27个卫生室和67名乡村医生,进行有关疟疾知识和完成抗疟工作的问卷调查。结果:乡村医生疟疾知识问卷回答正确率为79.3%,其中,接受过抗疟培训者的正确率高于未经培训者。乡村医生完成上级交付抗疟工作任务的占82.5%,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在经费投入、优惠政策、奖惩及劳务报酬等解决较好的地方,乡村医生完成抗疟工作优于解决较差的地方。接受过抗疟培训者完成工作任务率为91.9%,好于未培训者。结论:需对乡村医生进行较系统的抗疟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并加强管理和扶持,才能使乡村医生更好地完成抗疟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山东省疟疾高发区部分自然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的关系,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 疟疾高发区抽取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以户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此 外,收集2006-2010年研究现场疟疾发病资料,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各自然社会因素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 析,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自然社会因素与发病率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山东省疟疾高发区疟疾平方根发病率(Y)与 杀虫剂户率(X3)和纱门、纱窗户率(X4)呈负相关(P 均< 0.05),与住房周围水环境户率(X5)和暴露率(X6)呈正相关(P < 0.05),建立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 = 0.032X5+ 0.048X6- 0.495,R2= 0.973。结论疟疾发病与多种自然社会因素存在 明显的相关性。清除住房周围蚊媒孳生地,做好傍晚暴露人群的个人防护,正确使用纱门纱窗和驱避剂,是当前行之有 效的疟疾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内江市疟疾防治措施与发病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中部 ,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和隆昌县等 5区县 ,人口为 41812 88人 ,占全省疟疾流行县总人口的 5 8%。 1999年疟疾发病 13例 ,占全省总病例的 1 1% ,发病率为 0 0 3/万 ,比全省平均发病率 0 14/万低 78 6 %。我们对过去几年的各项防治措施与发病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以便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巩固成果提供依据。方法所用数据为各区县每年疟疾防治措施实施结束后 ,汇总存档资料统计整理。疟疾现症病人治疗采用氯喹合并伯氨喹八天疗法 ,1年内有疟史者春季进行抗复发治疗 ,发病 2例的病灶点进行全民治疗 ,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