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辐射可以诱导细胞基因组发生不稳定性改变,表现为一系列的延迟突变表型。错配修复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复制后修复机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保守的修复机制,不仅可以通过异二聚体的形式直接参与修复过程,也可以通过cdc2磷酸化途径对细胞周期进行间接调控。因此,探讨基因组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是我们深入了解电离辐射的损伤与修复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简要论述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形成及癌变的基本过程,影响基因组不稳定性及癌变的主要分子机制,如DNA修复机制、细胞周期进程调控机制、抑癌基因及原癌基因突变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形成及癌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简要论述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形成及癌变的基因过程,影响基因组不稳定性及癌变的主要分子机制,如DNA修复机制、细胞周期进程调控机制、抑癌基因及原癌基因突变且不稳定性形成及癌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3和hMSH6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4个位点(D2S1233、BAT-26、D17S261、D17S799)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3和hMSH6的突变。结果:(1)散发性结直肠癌的hMSH3、hMSH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0.4%、25%;(2)D2S123、BAT-26、D17S261、D17S799 4个位点的不稳定性检出率分别为12.5%、18.8%、10.4%、8.3%;(3)hMSH3和hMSH6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显著(P<0.01)。结论:(1)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散发性结肠癌发生的重要机制;(2)部分微卫星不稳定性是由错配修复基因hMSH3和hMSH6突变引起,其余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涉及到其它错配修复基因;(3)可通过单独检测BAT-26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来确定RER阳性,这在肿瘤的防治中将是一种更加简单,准确的分子手段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α粒子照射后除了引起机体本身的可见的变化如细胞死亡、增殖、癌变,其引起的遗传损伤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辐射可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过程.使受照射细胞的应答反应传递到子代细胞中,并表现出一系列遗传学变化。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可能与旁效应、自由基、DNA修复缺陷、端粒功能失调以及基因大片段缺失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基因功能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DNA损伤修复过程和遗传不稳定性致癌机制的理解。通过观察XRCC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可以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的这一基因家族的多数成员均参与几种重要的DNA修复途径,包括碱基切除修复、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重接。XRCC基因的鉴定及其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遗传稳定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点是受照细胞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频率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生物终点包括核型异常、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及延迟的细胞增殖性死亡等。保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一些关键基因的损伤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和传递起重要作用,遗传外因子也会影响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对辐射致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因组不稳定性是DNA接受损伤因素作用后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它不仅使受损细胞的损伤敏感性提高,加速损伤,而且具有传递性,即:基因组不稳定性所致的遗传效应并不是出现在受照细胞本身,而是以加强自发突变的形式表现在受照的子代细胞中。邻苯二胺是药物合成、染料、杀虫剂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副产品,是一种强的化学诱变剂。  相似文献   

9.
对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基因功能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DNA损伤修复过程和遗传不稳定性致癌机制的理解。通过观察XRCC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可以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的这一基因家族的多数成员均参与几种重要的DNA修复途径,包括碱基切除修复、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重接。XRCC基因的鉴定及其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遗传稳定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α粒子照射后除了引起机体本身的可见的变化如细胞死亡、增殖、癌变,其引起的遗传损伤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辐射可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过程,使受照射细胞的应答反应传递到子代细胞中,并表现出一系列遗传学变化。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可能与旁效应、自由基、DNA修复缺陷、端粒功能失调以及基因大片段缺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点是受照细胞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频率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生物终点包括核型异常、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及延迟的细胞增殖性死亡等。保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一些关键基因的损伤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和传递起重要作用,遗传外因子也会影响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对辐射致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烷化剂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损伤修复能够使肿瘤细胞耐受化疗药物造成的DNA损伤而存活,因此,调节某种特殊的DNA修复路径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另外,有些DNA修复路径在一些肿瘤细胞中是失活的。目前,以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错配修复蛋白作为调节靶标,提高化疗效果的联合用药策略正在进行各期临床实验。靶向DNA修复机制增强抗肿瘤化疗药物的疗效、克服肿瘤耐药正成为肿瘤个体化化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辐射致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在哺乳动物细胞和体内广泛的存在,使受照的细胞子代增加了遗传变化的频率。在辐射诱发小鼠白轿病中,受预照射的CBA/H小鼠本身的白血病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并不显著,但子代小鼠中受γ射线照射后与单独受到γ射线照射的小鼠相比,白血病的潜伏期缩短,发病率增高。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使整基因组处于临界突变状态。随着基因组不稳定性过程使细胞内一些关键的基因(如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突变,癌症发生。因此,基因组不稳定性在癌症的起始过程中作为一个关键的早期事件,要能起着特殊的,也许是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效应。方法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检测克隆形成率和微核发生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照射2、4、6、8和10Gy后传代培养,在40代后各剂量组再次统一照射2Gy,进行辐射损伤的检测。结果首次照射后,克隆形成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存活细胞经二次照射后,SCGE结果和微核发生率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γ射线不仅在肝细胞中产生直接的生物效应,而且还可以诱发产生可遗传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使子代细胞中的突变频率增加,表现出滞后的遗传改变。二次事件的放大作用是研究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泛素化修饰在DNA损伤信号中发挥重要功能,包括细胞周期监控、DNA修复、细胞衰老和程序性死亡的调控。CUL4A-DDB1泛素连接酶通过DCAFs靶向调控特异性的底物,启动DNA切除修复机制对受损DNA进行修复。近期的研究表明CUL4A-DDB1泛素连接酶协助DNA修复因子与受损DNA的识别,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030006)王仲文综述陈如松审校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征是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增加了获得改变的频率。低水平电离辐射对人的最主要的危险是诱发癌症[1]。癌细胞典型的表现为基因组非整倍体和染色体重排。基因...  相似文献   

17.
耐辐射奇球菌(DR)是研究辐射抗性的模式生物,PprA蛋白(pleiotropic protein promoting DNA repair)是DR中一种特有的、促进DNA修复的多效蛋白.笔者对PprA蛋白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的功能进行了综述,另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域及与PprA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了解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DNA双链断裂修复是DNA损伤最主要的修复途径之一,修复基因可以修复DNA损伤,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目前已知参与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机制有两种——非同源性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该文介绍了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几种重要的修复蛋白。  相似文献   

19.
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在哺乳动物细胞和体内广泛的存在 ,使受照的细胞子代增加了遗传变化的频率。在辐射诱发小鼠白血病中 ,受预照射的 CBA/ H小鼠本身的白血病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并不显著 ,但子代小鼠中受γ射线照射后与单独受到γ射线照射的小鼠相比 ,白血病的潜伏期缩短 ,发病率增高。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使整基因组处于临界突变状态。随着基因组不稳定性过程使细胞内一些关键的基因 (如癌基因活化 ,抑癌基因失活 )突变 ,癌症发生。因此 ,基因组不稳定性在癌症的起始过程中作为一个关键的早期事件 ,可能起着特殊的 ,也许是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离辐射直接造成生物靶分子细胞DNA的损伤,DNA的损伤类型很多,其中以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最为严重。DNA DSB的修复较其他类型的DNA损伤更加困难。不修复则可能导致染色体断裂和细胞死亡,而修复不当则可能导致染色体缺失、重排、转位和倒置等,从而易于形成肿瘤等疾病。DNA损伤的不完全修复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机体细胞为了对抗损伤,发展出多个修复系统来保证基因组的完整性,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是DNA DSB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对于保持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完整性十分重要。重组即遗传物质的重排,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主要是利用DNA序列间的同源性来识别,而负责配对和重组的蛋白质因子并无碱基序列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