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九气拈痛胶囊对雌性痛经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九气拈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阿司匹林、月月舒作对照,通过对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模拟痛经症)的影响,以大鼠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为观测指标。结果:九气拈痛胶囊能明显抑制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具有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经九气拈痛胶囊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九气拈痛胶囊有改善大鼠血浆中β-EP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止痛法组方的九气拈痛胶囊对痛经大鼠子宫组织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以催产素所致的大鼠子宫组织剧烈收缩致痛经模型,对九气拈痛胶囊与月月舒冲剂进行相关的药效作用比较,以放免法检测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0)含量的变化.结果:九气拈痛胶囊能明显抑制痛经大鼠扭体发生率及扭体发生次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鼠子宫组织中NO、ET-1含量的变化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理气活血止痛法组方的九气拈痛胶囊有改善子宫组织中ET-1及NO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九气拈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疼痛的作用机制 ,笔者通过该药对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 (模拟痛经症 )的影响 ,以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性 ,血浆、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变化为观测指标 ,对其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1 1 实验动物 SD品系雌性大鼠 84只 ,鼠龄 3月 ,体重 2 0 0~ 2 5 0g ,由湖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 :2 0 -0 0 2号。1 2 实验用药 九气拈痛胶囊 ,由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药剂科提供 ,批号 :980 2 2 0 6;月月舒冲剂 ,河南宛西制药厂 ,批号980 5 11;阿斯匹林 ,湖南南光药业有限公司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经宁栓剂对痛经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催产素引起大鼠子宫收缩为痛经模型,随后用痛经宁栓剂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月月舒和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痛经宁栓剂的镇痛作用及对子宫卵巢发育的影响。检测子宫组织中PGB2α、NO、PGE2及ET含量。结果:痛经宁栓剂组对痛经大鼠子宫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痛经大鼠子宫组织中PGF2α及NO含量以及升高PGE2及ET的含量,显著降低PGF2α/PGE2及ET/NO值;对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所致疼痛亦有很好的镇痛效果。痛经宁栓剂对大鼠子宫卵巢发育无明显影响。结论:痛经宁栓剂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经拈痛胶囊(肉桂、九香虫、小茴香、当归、五灵脂、香附、延胡索、冰片)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0例,与九气拈痛丸治疗的6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比较均P<0.01,前后差值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主症消失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咳高组、咳低组、桂龙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咳喘宁和桂龙咳喘宁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ET-1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NO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咳高组和桂龙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ET-1含量,咳低组血清中ET-1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各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NO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咳高组血清和肺组织中ET-1含量低于桂龙组(P<0.05或P<0.01),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NO含量明显高于桂龙组(P<0.05或P<0.01)。结论:咳喘宁胶囊可通过降低ET-1, 提高NO含量,控制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作为痛经症模型,以阿司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子宫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能明显抑制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具有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NO的含量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治疗后,子宫组织ET-1含量降低,而NO含量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治疗中,3:1组与1:1、2:1、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提示芍药甘草汤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其临床治疗痛经症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子宫组织中ET-1、NO活性有关,且芍药与甘草比例为3:1时镇痛作用可能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没竭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血浆催产素(oxytocin,OT)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3例,随机分为加味没竭片治疗组(加味没竭片组,33例)和月月舒7中剂对照组(月月舒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16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经期血浆OT含量变化。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O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患者血浆OT含量与疼痛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8,P<0.01);治疗后加味没竭片组OT含量显著下降(P<0.01),优于月月舒组(P<0.01)。结论:加味没竭片能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血浆催产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痛经宁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宁颗粒剂对痛经模型大鼠、小鼠的影响,了解痛经宁的药效学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作用环节;同时作急性毒性实验了解其安全性。方法(D利用缩宫素所致SD雌性大鼠痛经模型,观察病经宁颗粒荆不同刺量对大鼠扭体次数,扭体发生率,子宫组织中内皮素及前列腺素等的影响。②观察痛经宁颗粒对醋酸所致ICR雌性小鼠疼痛的影响,记录小鼠出现疼痛的时间(潜伏期)及15min内的扭体次数。③观察痛经宁颗粒对热板法所致ICR雌性小鼠疼痛的影响。④将痛经宁颗粒刑制成最大浓度水溶液给小鼠灌胃,计算最大给药量。并观察小鼠给药后7d内重量,进食量,饮水量,活动,二便及死亡情况。结果:①痛经宁颗粒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降低扭体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月月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内皮素覆前列腺素F2a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及NO的含量,其效果与月月舒及阿司匹林组相似(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对于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痛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与空白组比较,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P〈0.01),延长潜伏期(P〈0.01),与月月舒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痛经宁颗粒最大浓度给药后7d,小鼠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痛经宁颗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②有改善子宫组织内皮素及前列腺紊活性的作用;③博理学试验表明痛经宁颗粒无毒性作用,间接说明痛经宁颗粒是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畅祛痛汤对寒凝痛经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及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加寒冷刺激制备大鼠痛经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及温畅祛痛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阳性药组予痛经宝颗粒混悬液20g/kg灌胃,温畅祛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温畅祛痛汤24、12、6 g/kg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每次10 m L/kg,共10 d。观察各组大鼠扭体反应,测量大鼠子宫收缩情况,检测子宫组织中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血栓烷B_2(TXB_2)、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子宫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 mRNA表达。结果温畅祛痛汤能显著延长寒凝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潜伏期(P 0. 01),减少扭体次数(P 0. 05),减少子宫收缩波数量(P 0. 01,P 0. 05)和收缩峰峰值(P 0. 05),抑制子宫活动度(P 0. 01),升高子宫组织中6-keto-PGF_(1α)和NO含量(P 0. 01,P 0. 05),降低TXB2和ET含量(P 0. 01,P 0. 05),上调子宫组织中e NOS mRNA表达(P 0. 01,P 0. 05),下调i NOS mRNA表达(P 0. 01)。以温畅祛痛汤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温畅祛痛汤有良好的抗痛经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以温畅祛痛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子宫收缩,扩张血管,缓解子宫缺血乏氧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  相似文献   

20.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