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综述川产道地中药材干姜、生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姜的道地性考证、栽种适宜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药性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我们认为在药性理论研究方面,必须依循系统中药学思想,借助中医特色的证候动物模型,揭示药性科学内涵,以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营大礼 《中国药房》2008,19(18):1435-1436
于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又名白姜、均姜。干姜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功能;临床上主要治疗用于肠炎、腹泻、呕吐、冠心病、心肌梗塞、手足皲裂等疾病。干姜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干姜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抗病原体、保肝利胆、抗溃疡、改善心血管系统等药理作用。本文对干姜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作一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姜、干姜、炮姜对胃寒证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探讨温热药性本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0℃冰水灌胃+10℃泡浴+0.3 mol·L^(-1)冰氢氧化钠刺激)和生姜、干姜、炮姜3个给药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灌胃给予8.1 g·kg^(-1)生姜、干姜、炮姜),连续给药7 d。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GDH)等能量代谢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干姜、炮姜给药组的Na^(+)-K^(+)-ATP酶含量分别为(0.36±0.06)、(0.29±0.02)、(0.35±0.03)和(0.38±0.09)U·mgprot-1,Ca^(2+)-Mg^(2+)-ATP酶含量分别为(1.07±0.32)、(0.41±0.24)、(0.94±0.27)和(0.87±0.15)U·mgprot-1,GDH含量分别为(5.12±0.80)、(3.07±0.92)、(4.37±1.12)和(4.56±1.38)U·mgprot-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姜、炮姜给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组、模型组和生姜、干姜、炮姜给药组的SDH含量分别为(59.69±5.12)、(15.59±7.95)、(24.02±6.74)、(34.08±13.81)和(51.44±11.42)U·mgprot-1,DβH含量分别为(61.96±2.87)、(36.47±1.18)、(45.75±3.07)、(48.38±3.07)和(57.83±1.44)pg·mL^(-1),ACTH含量为(23.51±2.07)、(68.48±5.06)、(61.19±2.54)、(44.51±5.42)和(39.88±5.42)ng·L^(-1),TSH分别为(12.69±1.02)、(5.40±0.40)、(6.90±1.10)、(7.84±1.10)和(11.21±0.51)mU·L^(-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生姜、干姜、炮姜给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生姜、干姜、炮姜均可改善寒证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炮姜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温热效应最强,干姜次之,生姜较弱。  相似文献   

4.
"干姜"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中另立生姜和干姜分开来用。干姜又名白姜、均姜、泡姜、淡干姜。干姜的功效是温经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明代李时珍说:"干姜用母姜造之……以白净结实的为良,过去人称其为白姜,又曰均姜。"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因此血虚的人可以用,而  相似文献   

5.
孟喜成 《中国药房》2011,(23):2182-2184
目的:建立测定干姜、炮姜和生姜3种药用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 2(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水(72∶2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进样浓度分别在1.156~231.200μg·mL-1(r=0.999 9)、1.072~214.400μg·mL-1(r=0.999 8)、1.031~206.200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0%、98.06%、96.39%,RSD分别为1.18%、0.87%、1.37%(n均为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可为药用姜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同时快速鉴别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方法 采集多批次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光谱处理技术结合因子分析法,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同时,对三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所建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将三者进行两两区分,对校正集和验证集预测准确率均为100%.通过聚类分析,干姜、炮姜和...  相似文献   

7.
8.
崔国静  刘芳 《首都医药》2011,18(7):52-52
自古就有典籍记载:"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早在汉代就有关于炮姜的记载,宋代有了炮姜炭的应用。二者不为一物,功效、性状皆有不同,应加以区分,避免出现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使用中药,避免药害(drug misadventure,DM)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本文提出了中药DM与中药ADR的区别,并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探讨了相应对策。认为医师用药不当、患者对中药治疗的不依从性及药物本身原因都可造成中药ADR及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的发生。临床使用方法得当,就可以避免中药DM和减少中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药安全性评价与监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现代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护方法。方法依据国家颁发的《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技术要求以及有关文献介绍的方法,对中药安全性及监护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与结论通过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旨在建立临床常规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温。归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肾,固精缩尿等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益智的植物来源及鉴别益智为多年生草本,高1~3m。叶柄短;叶片披针形,长20~35cm,宽3~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缘具脱落性小刚毛,叶缘具细齿;叶舌膜质二裂,长1~2cm,少数达3cm,被淡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炮制是多方面的,有多种方法。对一般中药材炮制加工而言,往往是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有几方面的意义,这些虽有主次之分,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总之,根据处方、调剂和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除去杂质,利于储藏便于调剂和服用,降低有毒成份及不良反应,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如蜜炙款冬花,  相似文献   

13.
枳壳为常用中药,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等症。临床药用主要是“麸炒枳壳”。麸炒后可缓和其辛燥之性。  相似文献   

14.
高宾  唐锴 《首都医药》2011,(15):50-50
薏苡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李时珍曾指出:"薏苡仁多种之,二三月宿根自生,叶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茎开花结实,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如糯米,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同米酿酒。"  相似文献   

15.
菊花为常用的中药,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既可作为药用,也可作为茶饮。其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根据产地和加工方法小同,药材分为“亳菊”、“滁菊”、“贾菊”、“杭菊”。  相似文献   

16.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为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附子药名由来相传,很久以前,附子是山中的一种野生植物,没被人们发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由于药名相似,外形、功效相近或同种药物炮制方法不同,在中药处方及调剂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影响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现将工作中遇到的易出现药品混淆的几种情况举例加以说明。1药名相似1.1肉豆蔻、红豆蔻、白豆蔻与草豆蔻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燥湿散寒,醒脾消食。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  相似文献   

18.
鸭跖草为较常用中药,始著录于唐代《本草拾遗》。陈藏器曰:"鸭跖生江东、淮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好为色,有角如鸟嘴。"《本草纲目》释名: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兰姑草。李时珍曰:"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生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  相似文献   

19.
水蛭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名医别录》云:水蛭生雷泽池泽。五月、六月采,暴干。《神农本草经集注》云:处处河池有之……以水中蚂蝗得啮人,腹中有血者,干之为佳。诸小者,皆不堪用。《唐本草》云:  相似文献   

20.
刘振启  刘杰 《首都医药》2011,(15):52-52
防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李时珍曰:"防己如险健之人,幸灾乐祸,乱首为乱阶;若善用之,亦可御敌,故取此意。"来源、采收及炮制加工药材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