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东鹏 《上海医药》2009,30(4):182-185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低于2%,而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为13%。由于老年人房颤发病率增高,栓塞性卒中作为其主要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风湿性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7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危险性可增加4倍,栓塞性卒中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房颤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凝治疗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并在适应证、药物选择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房颤是常见而顽固的房性心律失常,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房颤的病因也在变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取代心脏瓣膜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因各种不适反复住院,引发心衰、卒中、猝死使房颤患者病死病残率高,远期预后较非房颤患者差。房颤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5.6倍,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窦律患者更是高出17倍。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则致死致残率剧升,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本文就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并脑卒中抗凝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房纤颤并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住院房颤患者312例,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74例,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238例,房颤并脑卒中51例。分析合并的疾病及临床抗凝应用情况。结果房颤合并脑卒中发病率16.3%,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中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均口服抗凝治疗,卒中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25~75mg/d159例,有36例脑卒中,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 82例,有9例脑卒中,口服华法林71例,有6例脑卒中。结论房颤患者的合理抗凝治疗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剂量应在100—300mg/d之间。  相似文献   

4.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研究证实卒中危险在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增加 17倍,在非瓣膜病的慢性房颤增加 5倍[1],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占有较大比例。NVAF与卒中危险升高极相关,但 NVAF与无症状性脑梗塞(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关系研究较少。有SCI的病人可能以后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大[2]。本研究旨在评价老年人NVAF与窦性心律对照组比较是否SCI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随着人口老龄化变得越来越常见。有人研究认为50-59岁房颤发病率为1.5%,而80—90岁则高达23.5%。房颤被认为是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胡大一等研究提示,房颤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平均每年5%,占脑栓塞的10%~15%;患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没有房颤的 5—7倍,当心脏有瓣膜病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发生比例更高。据国外5个大规模临床试验(房颤 ASAK,SPAE,BAATAE,C房颤A,SPWAT)的综合分析报道,合理的抗凝治疗可使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降低约68%,而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降低得更多。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酒精作用等,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人中,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增近1倍;55~64岁人群每年新增0.2%-0.3%,而85~94岁人群每年新增3.5%。房颤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高淑彩 《河北医药》2013,(18):2822-282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1],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2],Wolf等[3]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在平均70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3%,住院患
  者房颤的脑卒中患病率达24.8%,80岁以上脑卒中的患病率高达32.9%,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1,4],因此,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规律的抗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抗栓疗效。  相似文献   

8.
瓣膜性心脏病引起房颤及脑栓塞高危患者的非瓣膜病性房颤发生脑卒中危险眭大,系统在长期应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脑栓塞发生率为68%,因此早期及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洽疗是降低高危房颤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国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总患病率为0.77%,患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卒中发生率[1]。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AHA/心律学会(HRS)房颤防治指南指出,房颤的治疗措施以原发病治疗,纠正病因和诱因,行节律控制(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和室率控制(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保护心功能),防治栓塞并发症为主。该指南也提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房颤预防中的作用[2]。本文对此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心脏病暨欧洲心脏病大会将主题定为“老年与心血管病”这决非偶然。世界各国都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心脏病的患病风险也随年龄增长逐步的增高,而老年人患房颤、心衰、瓣膜病、中风和冠心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心脏病暨欧洲心脏病大会将主题定为“老年与心血管病”。这决非偶然。世界各国都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心脏病的患病风险也随年龄增长逐步的增高,而老年人患房颤、心衰、瓣膜病、中风和冠心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心房纤颤(房颤)发病率增高,由房颤所致栓塞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随之增高。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以合并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如何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并最大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人们所关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率失常,并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年龄低于5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低于2%,而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则增加到13%[1],由于老年人房颤发病率增高,作为其重要合并症之一的栓塞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风湿性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7倍,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危险性可增加4倍,栓塞性脑卒中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房颤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并在适应证、药物选择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老年干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我院干诊科所有诊断为房颤并且资料完整的病例12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无房颤的窦性心律、年龄匹配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用动态心电图和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房颤与冠心病以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1),房颤组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房颤发生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无显著相关性(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房颤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年龄、器质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同龄人高5~6倍,≥75岁的房颤患者更是卒中发生的高危人群,80岁以上房颤患者卒中发病率接近10%[1].根据目前房颤各大治疗指南,在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治疗手段.虽然高龄本身就是房颤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但由高龄房颤患者大都合并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可能有卒中史、服用各种药物,根据HASBLED评分同时也是出血高危患者[2].其次,服用华法林初期需要频繁检测凝血功能给患者带来不便,所以华法林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本研究探讨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治疗对高龄房颤患者抗凝作用的效果,研究高龄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宜方法,以期在预防高龄房颤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同时尽量避免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凝血功能检测次数,以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房颤引起脑卒中的风险亦随年龄增长而加大,在60岁以下的房颤患者中,脑卒中发生率不到1%,而在80岁以上者,脑卒中发生率为8%~10%。1房颤的临床评价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并且伴随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房颤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Wolf等[2]在研究报道中提到,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3%~5%,其中一半是缺血性脑卒中。我国著  相似文献   

17.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患。也是近几年心脏内、外科共同期望攻克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目前有房颤病人800多万。据统计,正常人卒中每年发生率一般是1%,但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倍;瓣膜病房颤中风发生率更高,是正常人的17.6倍;房颤引起的中风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达25%左右,死亡率可达25%。一日前在欧美的大型治疗中心,导管根治房颤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常规一线治疗方法,成功率达到80%~90%。国外导管消融每年有3万多例,美国占了2万例,国内才做了2千例,相差10倍。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房颤是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长[1].房颤不但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也可引起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等,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 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1],本文对我院100例房颤住院患者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房颤的病因诊断价值及其房颤f波振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6例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F组)与684例不合并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AF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AF组有以下特点:①年龄偏大。②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低。③神经系统损害较严重。④颈内动脉闭塞常见。⑤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 NVAF是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且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