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2.
<正>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3.
徐玉峰 《河南中医》2003,23(4):54-54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 ,主治胆虚痰热上扰 ,症见虚烦不眠 ,胸闷 ,口苦 ,呕涎等症。笔者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现举例如下。1 咳嗽李某 ,女 ,5 0岁 ,农民 ,1998年 6月 15日就诊。主诉 :咳嗽、吐痰、易感冒 ,每于冬天加重 ,缠绵难愈 ,曾多次应用西药及中药 (用药不详 )效果不佳 ,近 1周又感冒 ,查 :咳嗽 ,吐白稠痰 ,轻度气喘 ,乏力 ,面色萎黄 ,舌体淡胖 ,边有齿痕 ,苔薄白略腻 ;血液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 ,唯中性粒细胞偏高 ;X线片示 :两肺纹理增粗、增强。诊断为脾虚湿痰咳嗽。方用温胆汤化裁 :半夏 15 g ,陈皮 15 g ,茯苓 15g ,白术 15 g ,枳实…  相似文献   

4.
<正>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原方中无茯苓而有生姜,且量较重。目前临床所用多为《医宗金鉴》所载的温胆汤。本方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枳实以下气,加竹茹以清热。全方温凉并用,清热而不寒,下气而不泻。主治胆经痰热,虛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单纯的二陈汤重在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内停,胃失和降。温胆汤重在清胆和胃,用于痰热上扰而  相似文献   

5.
6.
温胆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胆汤出自陈言所著《三因极—病证方论》 ,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白茯苓、大枣组成 ,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效。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脏躁、咳嗽、眩晕等病证皆获良效 ,兹举例介绍如下。1 脏躁和某 ,女 ,71岁 ,2 0 0 2年 3月 2 8日初诊。患者性情急躁 ,半年前因与家人争吵 ,自感委屈 ,常气愤不已 ,语无伦次。 1周前突然情绪激动 ,无端自笑或悲伤痛哭 ,有时蹬足抓胸。曾在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 ,服西药疗效不佳。刻诊 :患者烦躁不宁 ,不能自制 ,头痛纳呆 ,心悸胸闷 ,失眠多梦 ,舌淡红、苔黄腻 ,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9.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 8味药物所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要用于肝脾不和 ,脾失健运 ,水湿停滞 ,湿聚成痰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之证 ,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 ,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方中半夏性味辛温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合而用之 ,辛开苦降 ,为方中之君药 ;陈皮理气健脾 ,化痰燥湿 ,枳实破气消积 ,化痰散结 ,共为方中之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 ,湿去则无生痰之源 ,竹茹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合为方中佐药 ;…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其方药组成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主治胆经痰热,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温胆汤在临床上经过加减化裁,治疗因痰热所致的诸疾.现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12.
崔永星  贺瑞兴 《陕西中医》2003,24(12):1131-1131
温胆汤出自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 ,与《千金要方》之温胆汤相比 ,增茯苓、大枣 ,生姜改为 5片 ,主治痰热内扰 ,胆胃不和之虚烦不眠 ,惊悸不安 ,呕吐 ,呃逆 ,胸脘痞闷 ,癫痫狂等证。笔者根据本方宗旨 ,灵活化  相似文献   

13.
十味温胆汤具有益气养血、理气化痰之效。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气血亏虚、痰浊上扰之喘咳、郁症、眩晕、盗汗等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胆汤立方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于其制方精要,配伍巧妙,自南北朝时期始,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流传至今。根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十三首,出自十一部方书。其中尤以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最为出名。在《集验方》亡佚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言其主治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由半夏、竹茹、枳实、生姜、陈皮、甘草(后世多加入茯苓)组成。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选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疾病收到满意效果,现举验案4则。 例1:李某,男,58岁,工人,1998年4月6日初诊。心悸、胸痛半月余,劳累加重,休息则稍减,伴头……  相似文献   

16.
陆玲菲 《江苏中医药》2003,24(11):53-53
温胆汤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等作用 ,原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而设。近年来 ,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震颤、眩晕、癫痫等 ,每收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 震颤陈某 ,男 ,4 5岁。 1997年 8月15日初诊。患者诉头摇、手足微颤反复发作已 2年。近月来发作更甚 ,颤抖 ,手不能持物。由家属扶来就诊 ,步履困难 ,坐立不稳 ,两手及下肢颤动不止 ,头昏目眩 ,胸闷泛恶 ,呕吐痰涎 ,言语不清 ,心烦不眠 ,食欲减退 ,口苦、口臭、平素嗜好酒烟。舌体胖大有齿…  相似文献   

17.
一、眩晕证王某,男,54岁,教师,1986年10月17日就诊。眩晕月余,近期加重,且头晕目胀痛,身倦乏力,胸闷呕吐,心烦而悸,舌质淡,苔腻,脉弦滑。此乃脾虚生痰,痰阻气机,郁而化火,浊阴上逆,而发眩晕。治宜燥湿化痰,降逆和中。方用温胆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陈远华 《陕西中医》2005,26(11):1237-1237
温胆汤出自宋,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与《千金要方》之温胆汤相比,增茯苓、大枣、生姜,主治胆郁化热,胃失和降,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惊悸不安,恶心呕吐,呃逆,胸闷,纳差等症,笔者根据本方宗旨,在临床当中,灵活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4例,谈点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柯梦笔 《新中医》1996,28(10):17-18
温胆汤临证举隅柯梦笔温胆汤首载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实门。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6药组成。功能清热化痰,和胃止呕,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笔者临证应用温胆汤以痰多,呕恶,胸脘痞闷,口粘味苦,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并随热重、痰盛、风动、气郁、...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出于唐·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之温胆汤的药物组成为:半夏二两、生姜四两、桔皮三两、枳实二两、竹茹二两、甘草一两,共六味药物。宋以后医家减率温元生姜,加甘淡之茯苓和甘平大枣而成。既能宁心安神,又可健脾化痰。原方之功能主治,《千金·胆腑·胆虚寒》谓“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胆寒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