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牛永国 《临床医学》2010,30(8):51-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超,CTA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 20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为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及CTA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 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2014年7年间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于我院行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362例患者进行5年疗效随访,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所有患者Fontaine分期均在Ⅱb~Ⅳ期之间,362例患者393条下肢(31例为双下肢)均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术后常规应用降糖、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降压等治疗,指导饮食和运动治疗,定期随访。结果 362例患者43例失访,其余319例患者中死亡74例,病死率23.2%,其中36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6例死于糖尿病肾病,4例死于足部感染,3例死于呼吸道感染,16例死于肿瘤,9例死因不明。现存活的245例患者中,髂动脉病变为主者19例(20条血管),股腘动脉病变为主者63例(69条血管),膝下动脉病变为主者124例(133条血管),股腘动脉和膝下动脉病变均较严重者39例(46条血管)。5年内介入血管再狭窄的93例(94条血管:双侧再狭窄者仅1例,为双侧膝下动脉介入治疗后者),76例为膝下动脉的介入后再狭窄,其中截肢6例,再次行介入治疗者52例。介入血管通畅者132例,其余20例无法判断。结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以膝下病变为主,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保肢率高,远期疗效好。介入治疗成功后的运动治疗和内科治疗对保持介入血管的长期通畅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44例)和非强化组(44例),强化组给予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非强化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患肢血管内径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2 h餐后血糖、HbA1c及HOMA-IR等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2 h餐后血糖、HbA1c及HOMA-IR等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强化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非强化组(P0.05);治疗前,两组ABI、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BI、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患肢血管内径等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强化组ABI、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均高于非强化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肢血管内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肢血管病变的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入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动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动脉的血管病变特点及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 和临床价值.方法 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对36例患者43条患肢行对比剂跟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然后对膝以下病变动脉行球囊成型术.结果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范围广,膝以下血管以重度乃至完全闭塞为主,同时累及双支及三支血管者38条,约占88.37%;43条患肢膝以下血管介入总成功率88.37%;所有手术成功患肢血流均明显改善,疼痛、麻木感缓解,皮温及ABI指数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加快.结论 经皮血管球囊成型术微创、安全、有效,对糖尿病足膝以下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肢血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至3月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0例和保守组20例,均以膝下段动脉病变为主。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强化治疗和抗血小板、扩血管、活血等常规治疗。介入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长球囊行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症状改善及多普勒超声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随访1周,介入组技术成功率90.0%(18/20),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发生率高于保守组(80.0%vs 40.0%,P<0.01);患肢麻木减轻或消失、皮温上升、疼痛缓解等症状改善发生率分别为65.0%、85.0%和85.0%,较保守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ABI比较,介入组由术前的0.48±0.16升至术后的0.87±0.14(P<0.01),对照组由术前的0.49±0.19稍许上升为术后的0.50±0.11(P>0.05),介入组术后明显高于保守组治疗后(P<0.01)。介入组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痛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于已明确诊断的糖尿痛下肢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病人运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或两侧股动脉穿刺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围术期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患肢的观察等.[结果]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病人足部皮肤温度升高,末梢血液循环明显改善,足部动脉搏动增强,近期疗效明显,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手术并发症,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减轻痛苦,提高了其生活生命质量,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至少有一条开放者行PTA.术中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直径的长球囊导管(长80~120 mm)进行球囊腔内血管成形. 结果 对56条患肢中的38条行PTA,34条患肢完成治疗(34/38, 89.47%),其中4足(有溃疡)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患肢皮肤颜色、皮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9条(9/34,26.47%)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1条为急性闭塞),再次进行血管成形治疗,患肢缺血症状消失. 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较为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本组56例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男34例,女22例,年龄48~76岁,中位年龄62岁。Fontaine分期,Ⅱb期(中至重度间歇跛行)19例,Ⅲ期(缺血性静息痛)21例,Ⅳ期(不同程度的溃疡和坏疽)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肢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并于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行患肢跛行距离、足趾皮温、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CT血管成像(CTA)或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结果 56例患者的103条病变肢体共有膝下动脉长段闭塞血管127支,平均闭塞长度(14.51±5.62)cm;其中106支长段闭塞动脉通过球囊扩张成形得以再通,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成功率为83.5%。术后所有开通成功的患肢皮温改善明显,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跛行距离、足趾皮温、ABI、TBI等在术后1、3、6、12个月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共38条肢体(40.9%)发生了再狭窄,12个月的肢体保全率高达92.2%(95/103)。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虽然其远期再狭窄率较高,但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缓解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缺血肢体的肢体保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性下肢重度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的74例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Rutherford分期、介入治疗完成时的流出道SVS评分以及术后30d并发症.随访并通过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一期通畅率、症状缓解率、生存率、保肢率,观察其疗效.结果 入选患者74例,患肢89条.平均年龄(70.5±7.4)岁.吸烟者30例、高脂血症22例、高血压病36例、冠心病20例、肾功能不全12例.Rutherford分期:Ⅲ期29条、Ⅳ期30条、Ⅴ期16条、Ⅵ期14条.术前踝肱指数(ABI)平均0.37(0~0.72).术前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平均7.5分(3.5~10分).膝下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92.1%,术后ABI0.78(0.33~1.15)(P<0.01),术后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平均6.0分(1.5~10分)(P<0.01).随访患者74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1~23个月),失访6例,其中死亡3例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率91.9%.1年生存率94.6%,1年保肢率91.9%.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52.8%,1年时症状缓解率83.4%.结论 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1年的通畅率较低,但症状缓解率明显,有较高的保肢率,使其可以作为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治疗的首选,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泼尼松联合方案(VDL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L-ASP的毒副作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3月对18例初治ALL患者。采用VDLP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L-ASP的毒副作用,并给予治疗及护理。结果5例发生急性胰腺炎,10例发生肝功能损害。2例出现皮疹,1例发生继发性高血糖。治疗1疗程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死亡2例。结论L-ASP在治疗ALL联合化疗效好,但其毒性反应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除了严密监控L-ASP使用过程,还应加强其毒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对症护理,可确保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廖培娇 《护理学报》2002,9(4):34-35
笔报道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护理,提出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心理护理,术前积极护肝治疗,尽量行深静脉穿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术后重点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时发现早期的并发症,注意防治常见的并发症如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认为做好肝叶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手术前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防治手术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1].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共情不仅是一种专业的技能,更需要良好的素质和真诚的态度.通过阐述共情的概念、结构,分析共情在医护人员与职业病患者沟通中的作用,把共情作为理解人际关系,沟通关系的金钥匙,并结合临床病例提出了共情训练的方法与步骤,以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先经抗心力衰竭治疗,胺碘酮治疗过程全程实施精心护理,分析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75例急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全程护理及相应治疗后,72例恢复窦性心律;3例经电除颤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胺碘酮注射治疗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低血压及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过程中,实施全程精心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精确合理用药,可取得较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rvice use, perceived helpfulness of services, and the services requested of 157 families living with a child or adolescent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specifically asks if service use and service need is a function of certain social demographic factors. Wherea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ADHD is a fairly universal experience, as indicated by the high rate of service use across ethnic groups, income status, sex, and family composition, single-mother families used the most services, Hispanic families used the fewest, and families with boys with ADHD used more services than families with girls with ADHD. Income was not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any services used or services requested. This study lends strength to the argument that more specialized services for certain groups are needed in venues with local community services, such as school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se children and families are already seeking hel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并观察疗效.结果:64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35 min,出血少,无手术并发症.34例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T管引流.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行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7.
Melioidosis, an infection due to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is endemic in southeast Asia and northern Australia. We reviewed our experience with 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melioidosis in 63 patients over a 6-year period. Outcom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ceftazidime-treated patients (n = 153) despite a deliberate selection bias to more-unwell patients receiving meropenem. The mortality among meropenem-treated patients was 19%. One patient had a possible drug fever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eropenem. We conclude that meropenem (1 g or 25 mg/kg every 8 h intravenously for >/=14 days) is an alternative to ceftazidime and imi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melioidosis. The use of meropene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ssociated with melioidosis.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是以头部反复发作性的搏动性头痛、钝痛或胀痛为特征 ,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自 1 995以来 ,运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 56例疗效尚可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皆符合 1 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指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且由神经内科医生确诊为偏头痛。所有病例中 ,男 1 9例 ,女 37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58岁 ,平均 37.5岁 ;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1 7年。1 .2 .中医辨证分型肝阳头痛 :一侧或两侧头痛 ,头痛剧烈兼有眩晕、烦躁、胁痛、口苦等证 ,舌红苔薄黄 ,脉弦有力。痰浊头痛 :…  相似文献   

19.
王茜  赵春艳  丁静 《全科护理》2013,(25):2309-2310
[目的]总结多孔聚乙烯高分子合成材料(Medpor)填充联合钛板及钛钉固定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对40例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人行Medpor填充联合钛板及钛钉固定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结果]术后所有患眼眼球内陷均得以矫正,双眼突出度基本一致,复视情况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眼球各方向运动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加强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人行Medpor填充联合钛板及钛钉固定治疗的护理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