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室异位搏动或起搏时,激动沿正常房室通道或旁道从心室传到心房时所表现的心电现象称为室房传导现象[1]。室房传导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心电现象的电生理基础,也是引发起搏器综合征的主要原因[1-2]。当心脏传导系及各腔室处于静息状态时,心房激动可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并激动心室,同样,心室激动也可通过房室通道逆传心房。在有房室旁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心  相似文献   

2.
DDD起搏是指心房、心室顺序起搏,且心房、心室均具有感知功能,心房感知后抑制心房起搏脉冲而触发心室起搏脉冲,心室感知后则可抑制心室及心房起搏脉冲的双腔起搏模式.以DDD模式进行起搏时,心电图中可根据患者自身的心率和房室结传导情况的不同而表现为4种不同的组合:①心房起搏,心室起搏;②心房起搏,心室感知;③心房感知,心室起搏;④心房和心室均为自身激动.  相似文献   

3.
图13设定DDD起搏器不同A-V间期值后记录的心电图。A.心室起搏信号夺获心室,B.心室起搏信号后的QRS波群为心室融合波群(包括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的成分),C.心室起搏信号消失,心房激动沿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三、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心电图表现如前所述,DDD起搏器具有类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植入后可使患者原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图5)。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具有多方面含义,这些功能特点在其心电图上都有相应的表现。1.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的房室传导间期。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A-Vinterval,AVI)代表…  相似文献   

4.
1概念 人工心室起搏时(例如VVI起搏模式),起搏激动沿室房传导途径逆传并夺获心房,形成逆行P波(P^-波)。  相似文献   

5.
心室激动顺序对犬左室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设立心室激动顺序正常或异常的4种起搏方式,观察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引起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只,随机顺序进行右房-希氏束顺序起搏、右房右室顺序起搏、希氏束近端起搏和右心室起搏,在每种起搏稳定3分钟后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右房-右室顺序起搏与右房-希氏束顺序起搏比较,心输出量(CO)、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等客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左室松驰时间常数(T)增加;右心室起搏与希氏束近端起搏比较,CO、+dp/dtmax和-dp/dtmax均降低,T增加。结论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可以影响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保持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进行DDD起搏时,心房电路具有感知心房激动(P波)及触发心室起搏的功能。若传导系统存在逆行传导,则逆行传导的P波可被心房电路感知,再经房室延迟时间而起搏心室。心室起搏后,激动又传至心房,心房感知后再触发心室起搏,如此周而复始引起环行心动过速。本院20例双腔心脏起搏病例中,一例术后三个月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5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6年"入院,入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内电生理检查示心室S1S1500~600 ms刺激时显示室房分离,当心室起搏间期减至400~310 ms时,室房传导恢复为1∶1,当进一步减小心室起搏间期至300 ms时,室房偏心性传导呈2∶1形式,提示左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3相、4相阻滞。采用激动标测行射频消融成功,分级递增心室刺激室房分离。  相似文献   

8.
在10例经典Ⅰ型房扑病人进行心内膜标测。用探查电极在30个间隔相等的右房记录部位系统和顺序地记录双极电图,测定各部位的激动时间及相对的激动顺序。然后进行快速心房起搏。完成后静注普鲁卡因胺,转为窦性心律之后再次进行右房标测和用类似房扑的频率做心房起搏。测定从起搏部位到达其他部位的时间,并将窦性心律和房扑时得到的资料进行比较。激动顺序标测提示右房游离壁呈头-尾方向激动,房间隔呈尾-头方向激动,提示右房内有一个折返环存在。6例在整个房扑周期都可记录到电活  相似文献   

9.
<正>起搏器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单纯右室起搏发展到心房、心室双腔起搏,起搏器逐步向接近心脏生理传导系统的方向发展。窦房结节律优先(sinus preference),便是其中一种起搏器的特殊功能。1理论基础众所周知,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是通过窦房结先激动,起搏心房,之后传导到房室结,再沿左右束支传导,激动左右心室。因此,除非是持续性房颤患者,一般普通起搏适应证患者都是在心房也置入电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会导致心室失同步、心脏重构以及心功能恶化。希氏束起搏是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激动通过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传导可保持或恢复心室的同步激动,避免了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是目前起搏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就希氏束起搏的相关研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室起搏管理(MVP)这一功能为美敦力公司开发,MVP模式下,双腔起搏器的基本起搏模式为AAI(R),但起搏器的心室通道具有感知功能和备用起搏功能,起搏模式可以在AAI(R)和DDD(R)之间转换。在AAI(R)起搏模式下,单个心房激动未下传激动心室并不触发起搏器发生模式转换,也不触发起搏器发放心室脉冲(VP),心室备用脉冲的发放时间为心房逸搏间期计时结束后的80 ms处;如果连续4个P波中有2个不能下传激动心室,则AAI(R)起搏模式将自动转换为DDD(R)起搏模式。MVP功能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的心室漏搏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心室漏搏造成的长短周期序列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即使起搏器能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但如果自身房室传导间期过长,则失去了房室顺序收缩对心输出量的改善。如存在心房起搏功能或心房感知功能不良会造成房室不同步。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后,AAI(R)起搏模式下如果心房通道发生超感知,会导致心室漏搏。MVP功能打开时会抑制心室安全起搏功能发挥作用。如室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的QRS波位于心房起搏后80 ms内,不会被起搏器感知,使起搏器判断错误,起搏器误认为心室发生了漏搏,触发心室备用脉冲在心房逸搏间期结束后80 ms处发放。上述缺点限制了MVP功能在临床上的使用,如能对MVP功能做一改进,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如果在两个心房事件间期的50%处或心房事件后一定时间处(如350 ms时)仍未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时,起搏器发放心室备用脉冲,可能会减少MVP的不良影响,这一改进和AV Search的区别在于房室搜索是逐渐延长还是突然延长。  相似文献   

12.
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是保持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先决条件。而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 ,不但丧失房室的同步性 ,而且改变了心室正常的激动顺序 ,对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本文简述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对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以说明保持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重要意义。1 心室激动顺序对心功能的影响正常窦性心律时 ,心室激动沿希氏 浦肯野系统迅速扩布 ,几乎均匀地同时扩布到左、右两心室。然而右室心尖部起搏时 ,右室心尖部首先激动 ,经心肌间的直接传导 ,沿室间隔向上分别激动左、右心腔 ,使整个心室收…  相似文献   

13.
希氏束起搏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新方法。希氏束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是相对生理性的起搏模式。对于心衰、左束支传导阻滞等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希氏束起搏和双心室起搏有着相同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希氏束的解剖结构、希氏束起搏的定义,及其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临床适应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生理性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希氏束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理想的心室生理性起搏方式。该文主要介绍希氏束起搏的靶点、定位标准、临床实现方式及优势等。  相似文献   

15.
上下两条Ⅱ导联为VVI右室起搏的心电图记录。两条心电图的起搏频率分别为80和90bbm。起搏的QRS后均随一个室房传导的P~-波,第一个R—P~-间期为0.22s,第二个R—P~-间期为0.30s,第三个P—P~-间期为0.44~0.48S。此时P~-冲动即折回心室产生一次心室回声。由于这个心室回声距前一次心室起搏信号短于一个起搏周期,换言之,这个心室回声是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16.
起搏器综合征(PS)是由于在起搏,特别是在室性起搏时,不良的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的后果所造成,其临床状和体征多种多样。本文阐述了老年人PS的相关问题。起搏的副作用当心脏以右心室起搏,逆向右房传导时,发生室-房传导。除非房室结受损,90%室-房传导要经过房室结。如果发生室-房传导,心房收缩可与心室收缩(在心室起搏期)一致,以拮抗房室瓣关闭。结果导致两房平均压升高,心输出量降低,神经体液因素如儿茶酚胺、心房利钠肽发生变化,于是引起PS。自主性作用在起搏期间,血管张力、交感神经系统和心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右室起搏改变心室激动顺序,容易导致心室激动不同步、心房颤动及三尖瓣反流,而希氏束起搏能够沿着正常传导系统下传,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目前最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现就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室起搏电图现象分析,发现有如下特征:(1)当心室起搏出现逆行P波时,RP-间期长度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两个RP-差值≥60ms;(2)RP-突然净增60ms或达到250ms(不作房室结内隐匿性折返解释);(3)RP-间期成倍增长,有时伴有心室回波;(4)紧随心室起搏QRS波后有两个P-波,应考虑为1:2室房传导,但需除外预激旁道参与逆传;(5)起搏源性室房传导中断后重新开始时,RP-往往较短。据此,作者提出通过推理分析可在体表心电图上作出起搏源性房室结双径(或多径)路传导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电激动顺序与正常生理起搏顺序相反,经临床试验证实会导致心室重构、影响心脏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心律失常发生和死亡[1-6].而希氏束区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目前起搏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心室超搏对血浆心钠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21例有或无室房传导病人的心室不同起搏频率时血液动力学与血浆心钠素(ANF)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有室房传导病人ANF水平及心内压力随心率加快逐渐升高,心率越快,ANF水平升高越明显。无室房传导病人在心率加快时虽心内压力也升高,但ANF水平却无显著升高。由此推测:心室起搏频率增加引起的ANF水平升高主要与心房压力升高及心房反复牵拉有关,而与心率变化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