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33岁,因关节疼痛、面部红斑3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面部可见蝶形红斑,颜面无水肿,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四肢关节无畸形,功能无障碍.  相似文献   

2.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0岁.主因胃脘部疼痛伴泛酸、烧心1个月余,在当地卫生室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首诊医师查体:神志清,面色黧黑,活动自如,无强迫体位,剑突下压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基因IFIT1的功能。方法:首先将IFIT1从穿梭表达克隆转入真核表达克隆,然后转导进入Jurkat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再用CD3和CD28刺激单克隆,检测膜分子的表达、细胞凋亡、增生、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生物学指标;最后应用RNAi技术,下调IFIT1的表达,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比较分析IFIT1的功能。结果:IFIT1的过度表达在T细胞中能诱导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的分泌增加,下调IFIT1的转录水平后能部分下调IL-4和IL-10表达,而与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细胞的增生、凋亡无关。结论:SLE相关新基因IFIT1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与Th1/Th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国内SLE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2005-01~2009-06间国内期刊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业文献,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4101篇,其中论文数量较2005年以前增长明显,研究热点内容及趋势较前有所变化。结论我国SLE的研究力量仍以风湿病学、皮肤病学、肾脏病学三大学科为主;狼疮性肾炎及自身抗体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但亦有不少新的研究主题涌现。  相似文献   

6.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30岁,未婚,2 a前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在我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长期服用泼尼松片10mg/d,氯喹0.25 g/d.因咽干、咽痛5 d,吞咽时明显加重,伴畏寒、发热、多黏痰,于当地医院诊为"咽峡炎",予抗炎治疗3 d,咽痛无好转,遂到我院就诊,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咽炎"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7.
杨慧 《中医药导报》2006,12(7):70-7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虽以多系统受累为主要特点,但在病程的某一时期,可以是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的损害为突出表现,以致易被误诊为肾炎、心包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癫痫或关节炎等。有时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可持续缓解多年。我科收治1例误诊为感染性发热、肺部感染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小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00-100
患者吴丽,女,22岁,住院号:85293,孕36周,下腹部不规则疼痛1天,于2011年7月1日入院,有狼疮性肾炎五年,孕后停药。入院时体检:T37℃,P20bpm,R70bpm,BP120/80mmHg,面色正常,心肺无异常,腹隆,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双下肢3度浮肿,产检:宫高34cm,腹围100cm,ROA,胎心音150次/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SLE中医证候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L)对正常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在SLE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细胞的抑制率。结果:TPL对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s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与正常人相比较,TPL对于SLE患者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根据TPL作用于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s的半数抑制浓度差别说明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剂量对SLE发挥最大治疗作用,而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30例)和Ⅱ组(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自拟活血化瘀方,30例),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CD8+、CD3-CD16+CD56+NK)、血浆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抗凝血酶III(AT-III)]及抗ds-DNA抗体转阴率。结果 Ⅱ组总有效率为96. 67%,显著高于Ⅰ组的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Ⅱ组治疗后CD4+(35. 27±6. 75)%、CD4+/CD8+(1. 26±0. 23)、CD3-CD16+CD56+NK (8. 17±1. 25)%高于Ⅰ组(31. 69±6. 43)%、(1. 14±0. 18)、(7. 26±1. 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Ⅱ组治疗后血浆MMP-3 (645. 21±12. 66)μg/L、AT-Ⅲ(79. 83±13. 06)%水平高于Ⅰ组(75. 35±14. 06)μg/L、(72. 75±12. 91)%,抗ds-DNA阳性率(10. 00%)低于Ⅰ组(3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自拟活血化瘀方可改善SLE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对 SLE辨证分型论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认为目前证型分类凌乱 ,分型方案缺乏定性、定量指标 ,治疗方法偏于弥散。因此制定统一的、客观的并含有微观定性定量指标的辨证分型标准及治疗大法势在必行 ,将有助于中医诊断治疗学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5.
复方[自身清]治疗活动性SLE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根据滋阴益气,清热解毒法,采用复方“自身清”为主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AI评分,Chubick记分及血沉、抗dsDNA抗体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患者控制病情平均所需激素量,在治疗6个月后较3个月后及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显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达86.67%,而临床副作用轻微。说明本疗能控制,缓解SLE活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活动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原发性腹膜炎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极易误诊、误治,现报道以原发性腹膜炎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1例并作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急性腹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历介绍 患者,女,48岁,因腹痛腹胀2d伴发热入院,查体:T 38.5℃,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软,唇红,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皮损,各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胸部叩诊清音,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坦,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肝浊音界正常,肠鸣音1次/min,四肢关节外形正常,活动良好,腹穿少量黄色脓液,血常规WBC 5.0×109 L-1,RBC 3.80×1012 L-1,Plt 78×109L-1,Hb 100 g/L.APTT、TT、PT在正常范围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范围,B超示肝胆脾正常,腹腔少量积液,EKG窦性心动过速,腹部CR:未见异常(立位),上腹CT:节段性肠壁肿胀(加强CT),HIV-Ab阴性,HBSAG阴性,HCV-Ab阴性,TP阴性.  相似文献   

18.
对SLE辨证分型论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SLE辨证分型论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目前证型分类凌乱,分型方案缺乏定性,定量指标,治疗方法偏于弥散,因此制定统一的、客观的并含有微观定性定量指标的辨证分型标准及治疗大法势在必行,将有助于中医诊断治疗学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SLE证候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用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SLE差异基因 ,比较不同证型的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各组均采集静脉血 5mL ,肝素抗凝备用。提取mRNA后等量混合 ,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共发现了涉及细胞因子及受体、免疫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NA和RNA结合、转录蛋白、细胞的外基质成分等 16大类 5 80条基因有显著差异表达 ;热毒炽盛型和阴虚内热型SLE大部分基因 ,特别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 SLE的发生是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表达与证型的内在联系应在基因鉴定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39岁.因发热、脚痛伴呼吸困难4d于2007年1月9日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8.9℃,脉搏138次/min,呼吸34次/min,血压16/10.2kPa.全身无皮疹,巩膜无黄染.呼吸急促,左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右下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138次/min,律齐,无杂音.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