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3例小儿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3例小儿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方法:对23例小儿静脉输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23例小儿静脉输液反应经过及时处理均未发生意外。结论:在输液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巡视能有效地减少在输液中出现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措施:1.加强制度化管理;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3.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度;4.提高穿刺技术水平;5.加强职业安全教育;6.强化沟通与健康宣教.结果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发生护理差错例次由所改进.结论 加强医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减少纠纷投诉,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的护理细节,防止输液并发症,引发护理纠纷,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回顾近三年我院儿科所收治的176例患儿静脉输入三种刺激性药物的资料,分析总结配药、静脉穿刺、输注的过程中,健康教育等应注意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吴俊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93-389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6月半年来368例需要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将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教育活动贯穿始终。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尊重和认可,对治疗护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论健康教育用于静脉输液的全过程,不仅能提高护理操作效率,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沟通在门诊两岁以上小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322例门诊两岁以上输液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66例,观察组采取沟通技巧和患儿有效沟通后输液;对照组采取常规输液程序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效率、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几率、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及患儿家长对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沟通能提高门诊两岁以上患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减少输液过程中的药物外渗,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两岁以上小儿静脉输液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小儿静脉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传统的小儿头皮向心性穿刺输液法,易于掌握,但也易出现液体渗出,因而降低了小儿静脉输液的效率,限制了某些药物如钙剂、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头皮输入.我们采用小儿额部静脉逆行穿刺法,避免了局部渗出,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方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因其血管粗,常用于抢救危重患儿时药物的快速输入及正常输液中一些刺激性药物(如红霉素、钙剂、甘露醇等)的输入。但对一些重度脱水患儿、肥胖患儿,颞浅静脉不易看到,用常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低且渗药率高。为提高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及时抢救患儿,我们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结合临床实践,对小儿头皮颞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系小儿液体疗法主要的输入途径。不仅通过输液能撮入定量水分;尚能纠正水及电解质的不平衡;并从静脉输入治疗药物等三个目的,在抢救重症病人和输血时,都离不开静脉穿刺。小静脉穿刺输液,在儿科治疗中是常用的操作技术,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较其他部他静脉穿刺更为方便,并易于掌握。头皮静脉浅表、清晰可见,易暴露及固定,不易在患儿烦躁乱动时穿破血管,多年来.根据小儿的特点.穿剂技术要求熟练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健康宣教对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568例,时间为2016年5月18至2017年11月30,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健康宣教;对照组—常规护理,对2组家属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家属对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98.59%,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健康宣教应用于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中,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家属对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例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抗癌药或输入浓度较高的液体如复方安基酸等。使血管严重受损,临床表现有静脉炎、静脉变硬甚至阻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也有部分肥胖和小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易见,输液十分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在传统输液(顺向静脉穿刺输液)法较少穿刺的部位,改变静脉穿刺方向,即逆向静脉穿刺输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人文关怀,提高小儿输液室的满意度,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输液治疗的全过程.结果 人文关怀使患儿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友好,积极配合穿刺治疗,门诊小儿输液量上升.结论 人文关怀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我院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方法: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准确输入药物治疗量的技巧、利用输液瓶放低法穿刺的技巧。结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结论: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儿额部静脉逆行穿刺法经临床验证可减少液体渗出,有利于某些药物如钙剂、去甲肾上腺索等药物的头皮静脉输入,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方便。而传统的小儿头皮静脉向心性穿刺输藏法,操作虽然方便,但易出现液体渗出,降低了输液效率。我们自1996年1月~1996年12月对600例次小儿额部静脉输藏操作进行前瞻性临床实验,以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液体渗出为监测指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病人安全。方法:随机抽查入住呼吸内科的静脉输液病人230例。结果: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2h 49例;输液卡填写不完整60例,输液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26例,特殊药物顺序安排不合理10例,未注意配伍禁忌3例,热原样反应2例,液体外渗12例,静脉炎8例。通过对静脉输液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后,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静脉炎、静脉输液药物变色反应和输液并发症明显减少,减少护患纠风,病人满意度增加。结论:应重视对输液的各个环节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加护士的编制,对病人开展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及增加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以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注重操作前、中、后的护理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方法:对150例患儿在小儿静脉输液时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和几点护理方法。(1)穿刺技术。(2)固定方法对。(3)光线的选择。(4)药物渗漏的护理方法。(5)输液反应。结果:2009年1月~2009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150例患儿中,142例均是1次静脉穿刺成功,7例发生药物渗漏,1例发生输液反应。结论:掌握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可以保证静脉输液得顺利进行,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小儿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体会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庄红卫,王毅,秦芙蓉小儿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途径,由于小儿生理上的特点,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输菠过程中如有不用易出现输液反应,轻者寒战高热,重者发生惊厥,休克甚至造成死亡。根据多年来临床观察,输液反应一般发生...  相似文献   

17.
凌世英 《医学文选》2006,25(2):282-283
外周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治疗小儿疾病的基本手段,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工作者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我院用“以人为本”理念,在输液中注重人文关怀。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由静脉向体内输入药物,它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给药途径,通过静脉输液可补充营养和水份并排出毒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小儿好动,不合作,其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小儿输液时经常发生药液外渗,局部出现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导致静脉炎.不仪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回顾总结我院儿科312例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对引起小儿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及早发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对策,以减少小儿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佩兰  黄坚彤 《吉林医学》2012,33(22):4847-4848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在门诊使用5.5号针头输液对滴速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6万门诊成人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万,其中试验组使用5.5号针头输液,对照组使用7号针头输液,两组在静脉穿刺后均常规调节滴速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及输液后15 min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输液期间及输液后15 min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在门诊为成人患者输液使用5.5号针头能提高滴速控制的准确性,有效避免患者自行调快滴速现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的药物、输液器具或配药、加药及其环境被致热原、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输液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以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为了有效减少输液发热发应,本文对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