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黄寿坤  江海盈 《广东医学》2004,25(11):1301-1303
目的 探讨E -选择素 (E -selection)第 4外显子A5 6 1C基因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心绞痛 (anginapectoris)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15 5例心绞痛患者和 16 0例正常对照者E -selectin基因型 ,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E -selectin基因型AA ,AC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85 2 % ,14 8%和 93 1% ,6 9% ;等位基因A ,C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 6 % ,7 4 %和 96 6 % ,3 4 %。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 ,AC基因型患心绞痛的风险是AA基因型 2 36 0倍 (OR =2 36 0 ,95 %CI:1 10 9~ 5 0 2 5 )。结论 E -selectin第 4外显子A5 6 1C基因多态性与心绞痛的发病有相关性 ,C等位基因可能是心绞痛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E-选择素基因A561C(S128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中国人群中E-选择素基因A561C(S128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95例≤7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E-选择素基因型,同时检测血脂、血糖、尿素、肌酐水平,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结果 我们发现3个基因型(AA,AC,CC),E-选择素基因型AA,AC,CC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8.9%、19%、2.1%和91.1%、7.9%、1.0%;等位基因A、C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4%、11.6%和95%、5%.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表明AC基因型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是AA基因型2.73倍(OR=2.73,95%CI=1.10~6.91).结论 E-选择素基因A561C(S128R)多态性明显影响血压,C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E 选择素基因第 4外显子S12 8R多态性在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 16 5例湖北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人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E 选择素基因型 ,并进行不同种族间比较。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基因型以SS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SR型 ,其频率依次为 92 .7%和 7.3% ;其等位基因以S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R型。与美、德、英等国人群相比 ,该位点多态性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E 选择素基因第 4外显子 12 8位点存在S/R多态性 ,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在汉族人群冠心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7例冠心病(CHD)患者和从正常人群中抽取的213例对照人群进行调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E-选择素S128R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问卷调查吸烟习惯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冠心病组SR RR基因型频率(17.77%)显著高于对照组(5.16%),P<0.05。冠心病组E-选择素血清水平[(37.8±7.3)μg/L]与对照组[(27.5±8.1)μg/L]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病组中SR RR基因型携带者的E-选择素血清水平[(43.3±7.9)μg/L]显著高于SS基因型者[(34.2±7.5)μg/L,P<0.01]。调整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后,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对冠心病发生交互作用有显著意义的OR值分别为:SR RR-曾吸烟1.56,SR RR-仍吸烟4.52。结论SR RR基因型携带者经常大量吸烟,其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分内含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3个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2号外显子5'非翻译区存在G98→T所致的G98T多态性(G/T等位基因);4号外显子EGF结构域中存在A561→C所致的Ser128Arg多态性(A/C等位基因);11号外显子膜结构域中存在一个新的A1856→G所致的A1856G多态性(A/G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T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结论T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2例健康体检者的E-选择素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血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 E-选择素S128R基因型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6.39,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SR基因型患脑血栓形成的风险是SS基因型的3.05倍,(OR=3.05,95%CI:1.29~7.20);等住基因频率在2组中差异也有显著性(X2=5.94,P<0.05,OR=2.84,95%CI:1.23~6.55).结论 E-selectin基因S128R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具有相关性,R等位基因可能是北方汉族人脑血栓形成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SR基因型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E-selectin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脑血栓形成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分内含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3个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2号外显子5’非翻译区存在G98→T所致的G98T多态性(G/T等位基因);4号外显子EGF结构域中仔在A561→C所致的Sel128Arg多态性(A/C等位基因);11号外显子膜结构域中存在一个新的A1856→G所致的A1856G多态性(A/G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T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结论:T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辽宁西部地区汉族人群E-选择素基因Leu554Phe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冠心病患者和125例正常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E-选择素基因型LL、LF、FF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75%,12.71%,2.54%和93.60%,6.40%,等位基因L、F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10%,8.90% and 96.80%,3.20%.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LL+LF基因型患冠心病的风险是LL基因型的4.980倍(OR=2.633,95%CI:(1.098~6.312).结论 辽宁西部地区汉族人群E-选择素存在基因Leu554Phe多态性;E-选择素Leu554Ph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相关性,F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228例脑梗死患者及232例正常对照者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 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等位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2.256倍(OR=2.256,95%CI:1.227~4.147);携带C等位基因的脑梗死个体血浆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E-选择素第2外显子G98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多态性与健康人群血脂谱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30例湖北地区无血缘关系健康汉族人群,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其E--selectin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影响.结果正常汉族人群中E-selectin基因型以GG型发生频率最高(91.7%),男女间差异不显著,且基因型间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汉族人群中存在E-selectin基因多态性,且与血脂水平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1.
E-选择素S128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E-选择素 S12 8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探查 E-选择素 S12 8R多态性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 结果 冠心病组 R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 (11.96 % vs 4 .71% ,P<0 .0 5 ) ,SR+RR基因型者空腹血浆 E-选择素水平高于 SS基因型者 (33.2 3± 7.2 0 vs 2 2 .5 8± 8.2 8ng/ m l,P<0 .0 5 )。 结论  E-选择素 S12 8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R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反映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研究稳定性心绞痛(SA)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高凝状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对象分为SA组(15例)、UA组(21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与SA组或健康对照组比较,UA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升高(UA组、SA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2±6.0、8.0±6.6、3.3±1.6ng/ml,P<0.01),凝血酶原片段浓度增加(3组分别为1.37±0.61、0.54±0.11、0.45±0.23nmol/L,P<0.0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及尿纤维蛋白肽A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α2抗纤溶酶降低。SA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外(P<0.01),两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UA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认为高凝状态可能是UA某些临床特征的发生机制,UA与SA患者在某些指标水平上的差异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普拉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伐他汀每日10mg,晚餐后服用,疗程共4周。治疗前后检查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CRP水平,具有抗炎作用,这种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0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进行了讨论,要做到早期诊断,或避免误诊,临床工作者应熟悉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对照,认识其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20人,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NPY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血浆NPY水平为202.12±35.34pg/m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164.45±24.27pg/ml和156.35±21.84pg/ml(均P<0.05)。且经2周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PY含量显著下降至159.66±18.75pg/ml,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浆NPY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显著升高,NPY参与了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Q)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疗程为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6.2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1例 ,均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 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 5 0 0 0IU ,Q12h皮下注射 ,连用 5天 ;合用辛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口服 ,连用 14天。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或死亡 ,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 ,有效率 92 .5 %。对照组 2例进展为AMI ,有效率 78% ,二组比较差异性显著。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并改善心肌缺血 ,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氯吡格雷75mg口服,qd,连用14天(疗程均为两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仅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