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新生儿重度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1例血总胆红素〉342μmol/L的足月重度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48h持续蓝光治疗,其中27例联合输注白蛋白治疗(A组),24例联合换血治疗(B组)。光疗开始后6、12、24、48h检测静脉血总胆红素,对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及住院时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 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经治疗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6、12、24h胆红素下降差值B组大于A组(P均〈0.01),但治疗48h后2组总胆红素下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3例患儿出现听力损伤,3个月后复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善。B组与A组听力减退发生率(12.5%vs11.1%)及住院时间〔(9.1±2.1)vs(9.9±2.8)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持续蓝光照射联合换血疗法仍为首选方法,但总的疗效与持续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输注疗法相当,在无换血条件的基层医院亦可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输注方法。  相似文献   

2.
洪余清 《中外医疗》2010,29(14):19-20
目的探讨蓝光加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1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98例,2组在性别、日龄、体重、黄疸病因及程度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连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观察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间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24h后胆红素值(258.6±35.6)μmol/L,48h为(212.5±35.6)μmol/L,72h为(192.8±34.1)μmol/L,黄疸消退情况:平均每2.9天降至标准以下。与对照组相比较,24、48、72h胆红素值及退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2.73,3.73,2.71,5.94;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李永芹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2-113
目的观察蓝光联用大黄液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蓝光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大黄液直肠给药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未结合胆红素(I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TBiL为(124.30±24.7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56.40±29.6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BiL为(89.10±11.3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8.50±12.6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3d黄疸消退,对照组在治疗后5~7d黄疸消退。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蓝光联合大黄液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持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参考依据。方法: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儿科收治86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单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治疗。A组24 h内蓝光照射8 h,停16 h;B组24 h内蓝光照射12 h,停12 h;C组为持续24 h光疗,停24 h,三组均以2 d为一个疗程。统计其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结论:3组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相似,但是间断光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8 h/d间断光疗更具有临床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5.
陈俊  田鸾英  黄璐  常利利  宋艳 《海南医学》2012,23(13):13-14
目的探讨G6PD缺陷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影响。方法确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7例,分为两组:G6PD缺陷症组37例,G6PD正常组4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双面蓝光光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血红蛋白和治疗后TSB、血红蛋白、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前TSB分别为(278.43±15.26)μmol/L和(276.68±12.15)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65.58±10.90)g/L和(160.95±9.76)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后TSB分别为(168.70±9.79)μmol/L和(162.68±12.09)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50.59±7.82)g/L和(153.63±7.80)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总光疗时间分别为(65.51±16.87)h和(45.00±12.67)h(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7.22±1.60)d和(5.58±1.45)d(P<0.01)。结论 G6PD缺陷症新生儿虽无明显溶血发生,但G6PD缺乏也会延缓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增加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诊治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差异。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血总胆红素为(291.5±42.8)μmol/L,治疗后为(214.2±33.9)μmol/L,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患儿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淋巴细胞亚群CD35^+、CD3^+、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高于治疗前百分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可改善胆红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损伤,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4月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80例的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光疗后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三组比较,4h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8h组(P〈0.05),12h组与4h组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水平没有差异(P〉0.05)。间歇光疗的副作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其中总照射时间越长,血清胆红素降低越明显,间歇时间短有利于方便护理,减少染色体损伤机会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华北石油总医院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胆红素上升快或水平高者给予纠酸、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滴注,对症及支持治疗,如供氧、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灌肠、茵栀黄口服。两组治疗前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应用经皮胆红素监测仪监测每日胆红素变化,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102μmol/L的天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102μmol/L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2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10例(35.72%),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102μmol/L的天数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6PD缺陷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影响.方法 确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7例,分为两组:G6PD缺陷症组37例,G6PD正常组4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双面蓝光光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血红蛋白和治疗后TSB、血红蛋白、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前TSB分别为(278.43±15.26) μmol/L和(276.68±12.15) 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65.58+10.90) g/L和(160.95±9.76) g/L (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后TSB分别为(168.70±9.79) μmol/L和(162.68±12.09) μmol/L (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50.59±7.82) g/L和(153.63±7.80) 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总光疗时间分别为(65.51 ±16.87)h和(45.00±12.67)h (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7.22±1.60)d和(5.58±1.45)d (P<0.01).结论 G6PD缺陷症新生儿虽无明显溶血发生,但G6PD缺乏也会延缓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增加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王瑛  王金秀  江华  张琳  刘滢  丁雪晶 《上海医学》2012,35(12):1043-1046
目的预测新生儿出院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母婴同室中胎龄≥35周且出生体重≥2000g的健康近足月和足月新生儿1989例,测定其出生1周内经皮胆红素(TcB)水平。出生后168h对应最高危区域的TcB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以小时为单位的TcB曲线图将出院前的TcB测定值转换至"危险区域",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cB百分位列线图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结果 TcB的平均峰值为(169.3±32.5)μmol/L,其中,P40、P75和P95的TcB值分别为164.2、191.5和218.9μmol/L;TcB≥220.6μmol/L占7.6%(152/1989)。TcB值随出生小时数的推移迅速升高,但变化幅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生儿不同季度和出生后不同时间点的P95TcB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8和39.0,P值均<0.05)。高危区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为26.6%(38/143),中高危区域为10.6%(64/603),低危区域出院后无1例新生儿的TcB值升至中高危及高危区域。出院后随访无1例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胎龄和新生儿出院前TcB值相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4(95%CI为0.8491~0.9117),小于单纯以小时TcB水平预测的0.8826(95%CI为0.8517~0.9134,P<0.05)。结论出院前对新生儿进行高胆红素血症风险评估,对及时发现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测胆红素的局限性。方法同时采集374例黄疸足月儿经皮测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值,并对上述两指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74例足月儿经皮测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两指标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P〈0.01)。将数据进一步划分,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90.7μmol/L时,两者的线性相关较好,r=0.7;但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90.7μmol/L时,两者的线性相关减弱,r=0.46。结论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总体上呈正相关,特别是对轻、中度黄疸,但对较重的黄疸,两者相关性减弱,提示经皮测胆红素适合作为筛查高胆红素血症的指标,在决定治疗时,尤其对较重的黄疸,应以血清总胆红素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陈风展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27-2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对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患儿入院时年龄分为三组:〈4 d为1组,共17例;4 d≤年龄〈8 d为2组,共22例;≥8 d为3组,共40例。观察各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以及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对三组入院时总胆红素及2次光疗12 h后总胆红素减少的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及入院时总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2次光疗12 h后1组总胆红素减少量(99.14±53.75)μmol/L明显低于2组(135.57±31.85)μmol/L和3组(122.84±33.35)μmol/L,有显著性差异(F=4.430,P=0.015)。结论出生〈4 d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疗效可能没有4 d以上者好,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9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1—12月,随机分为3组,持续光疗组、间歇光疗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治疗后的不同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48 h及72 h胆红素值分别为(233.27±32.11)μmol/L、(183.27±32.11)μmol/L,低于间歇光疗组,观察组住院时间(5.23±0.73)d较间歇光疗组短(P﹤0.05),观察组总光疗时间(42.7±8.89)h,较持续光疗组短,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7%,较持续光疗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运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Bhutani曲线)来合理安排光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胡君伟  赵妮 《吉林医学》2011,(3):422-423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新生儿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开始口服茵桅黄口服液(5ml/次,2次/d),同时口服二联活菌颗粒(1/3支,3次/d,温水冲服),疗程5~7d。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预防组72h胆红素增高值为(137.5±6.9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3±8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桅黄口服液加二联活菌联合应用,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敏  赵利华 《四川医学》2011,32(2):292-294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108例,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A组(单纯按摩)、B组(单纯灌肠)、C组(按摩灌肠)和D组(对照组)4组(每组各27例)。4组早产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及蓝光治疗。通过采用按摩、灌肠以及按摩+灌肠等干预措施,观察黄疸持续天数、光疗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2周内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按摩灌肠组与单纯按摩组、单纯灌肠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黄疸持续天数、光疗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有减少(P〈0.05)。结论早期实施按摩灌肠等护理干预能降低早产儿黄疸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轻、中、重度高胆组。选取同期生理性黄疸不明显(TSB〈85μmol/L)的足月顺产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NSE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各组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高胆组NSE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程度越严重,NSE水平越高。结论:NSE水平变化对高胆红素血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监测新生儿是否进入胆红素脑病危险期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双盲法监测2011年10月~2013年1月足月窒息新生儿61例(观察组)入院时(日龄≤48h)、日龄3~5 d时血清铁(SI)和血清铁蛋白(SF)的含量,并与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重度窒息组入院时SI分别为(9.7±4.1)μmol/L、(7.6±2.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3.8±4.0)μmol/L(P均<0.05);SF(144.7±58.9)μg/L、(121.0±31.9)μg/L,均低于对照组(212.1±89.7)μg/L(P均<0.05),重、轻度窒息组差别比较P>0.05。3~5 d时轻、重度窒息组SI分别为(19.1±5.1)μmol/L、(24.3±5.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5.2±4.9)μmol/L(P均<0.05);SF(360.1±94.2)μg/L、(538.6±97.8)μg/L,均高于对照组(219.5±76.1)μg/L(P均<0.05),重、轻度窒息组差别比较P<0.01。结论窒息患儿的循环铁在出生后48 h内降低,日龄3~5 d时升高。提示在脑循环再灌注时存在铁代谢紊乱,铁离子对脑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