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类型心房颤动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入院心房颤动患者共141例,排除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8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5例,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1例。另选30例无心力衰竭、无肾功能衰竭、无心律失常患者作对照。患者于入院后4~24 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静脉血10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并检测电解质。结果对照组NT-pro-BNP(215.5±102.2)pg/ml,低于房颤组的(825.2±186.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永久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NT-pro-BNP (2103.3±680.2)pg/ml,显著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696.4±183.0)pg/ml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562.7±113.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室房颤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并与房颤类型有密切相关,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NT-pro-BN水平明显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及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心律失常,且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我院从1974年6月至1984年6月收治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证实,资料较完整者118例,其中90例经超声心动图,69例经X线检查,诊断均已明确者列入病因分析范围。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118例中男69例,女49例。年龄15~85岁,其中小于30岁者22例;30~59岁者66例大于60岁者30例。二、房颤类型:器质性108例占91.6%,功能性例占108.4%;阵发性65例占55.8%,持续性53例占  相似文献   

3.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治疗的理想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窦律。胺碘酮被认为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房颤的药物。本文报告1998年6月~2001年1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非瓣膜病房颤患者42例 ,其中持续性房颤7例 ,阵发性房颤35例。阵发性房颤为每周发作1次以上 ,每次至少持续30min ;或每日发作数次 ,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年龄50~76岁 ,平均60岁 ;男24例 ,女18例。房颤病程2周~7年 ,平均1.3年 ;左房直径27.1~49.3mm ,平均34.1mm。1.2用药方法胺碘酮负荷量为0.2g,3次/d ,共7d ,然…  相似文献   

4.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简称房颤,是一种由心房出现不协调激动所致的心房无效收缩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传统房颤分为首发房颤、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五种。当今,导管消融术、起搏器植入及各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房颤的治疗,但存在疗  相似文献   

5.
俞永美  裘文娟 《护理研究》2006,20(30):2762-276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上升,Lasso电极标测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是治疗心房颤动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因其有明确的消融靶点和消融终点,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治疗房颤的技术方法。我院于2001年2月开展此项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06年2月接受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病人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24岁~75岁,平均45.2岁;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39例。2治疗方法常规穿刺右侧股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及右心室起搏电极,选用带房间隔穿刺…  相似文献   

6.
老年房颤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常见的心律失常,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至今缺少有效的处理措施,成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课题。房颤的病因较多,且不同年龄组的主要相关病因不同。本文旨在对老年房颤的病因作一回顾分析。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2月-2000年2月在我院进行疗养治疗的房颤患者共51例,男40例,女11例,年龄65-91岁,平均年龄75.2±12.8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9例,占37.3%,持续性房颤32例,占62.7%,持续时间2-46年,平均12.5年。房颤均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近年来 ,对房颤的发生机理及其治疗研究较多 ,对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洋地黄仍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而房颤时伴长R R间期的意义尚不明确 ,如何据此把握洋地黄的使用 ,我们回顾性分析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经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 4 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房颤时伴长R R间期与地高辛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9例 ,女 12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5 9± 7.36 )岁。冠心病 2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 ,风湿性心脏病 4例 ,肺心病…  相似文献   

8.
王传振  李秀兰  李纲 《临床荟萃》2001,16(5):207-20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者 ,但亦有 5 %~ 6 %的患者无心脏病征象 ,即所谓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 (lone atrial fibrillatin,L AF) [1 ] 。其临床特征为暂时、反复、阵发性或慢性房颤 ,无任何原因可稽。我们于 1991年至 1998年 12月共诊治特发性房颤 2 1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2 1例患者均为阵发性房颤 ,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最小者 17岁 ,最大者 6 2岁 ,平均年龄 42 .6岁。临床诊断根据Framinghan标准。 2 1例房颤患者入院后均做常规检查和心电图、二维心脏超声检查 ,均…  相似文献   

9.
王玲  高迎春  卢薇  任志亮 《临床荟萃》2003,18(19):1112-1113
本研究采用无创性食管起搏技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阵发性房颤 )患者做心脏电生理研究 ,通过测定P波时限 ,心房不应期及房间传导时间等指标 ,旨为心房颤动 (房颤 )的预测和治疗提供帮助。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阵发性房颤组 (房颤组 ) 18例 ,其中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2 7~ 6 5岁 ,平均 (48± 3)岁 ,近 1年内有反复发作房颤史 ,且记录到至少一次心电图或Holter有阵发性房颤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心房增大者 ,临床诊断为特发性房颤 ,食管起搏心电生理检查时为窦性心律。非房颤组 (对照组 )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年…  相似文献   

10.
136例心房颤动的急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 )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人群发生率约 0 4% ,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 6 5岁以上为 3 %~ 5 % ) [1 ] ,心脏病人发生率达 4%~ 5 % ,有心脏扩大及伴有心力衰竭者可高达 40 %。本文分析 2 0 0 1年 1~ 12月间急诊的房颤 136例 ,并讨论其特点与体会。1 资料与方法2 0 0 1年 1~ 12月间的急诊房颤病人 136例 ,男性 6 1例 ,女性 75例 ,年龄 42~ 92岁 ,平均 ( 6 8 6± 19 3)岁。阵发性房颤 31例 ,持续房颤或永久性房颤 10 5例。阵发性房颤是指房颤发作持续 48h之内 ,常可自动终止 ;…  相似文献   

11.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简称房颤,是一种由心房出现不协调激动所致的心房无效收缩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传统房颤分为首发房颤、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五种。当今,导管消融术、起搏器植入及各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房颤的治疗,但存在疗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我院对7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48~73岁,平均56.7岁。其中5例为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药物治疗不佳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例为症状明显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例为慢性房颤患  相似文献   

13.
丁超 《临床荟萃》2016,31(1):3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房颤的症状和时程可分为首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根据血流动力性是否稳定和病程长短,可选择复律维持窦性心律策略、心室率控制策略和长期抗凝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作为传统口服抗凝药物(OAC)的替代选择。除了药物治疗措施之外,房颤进行导管消融的地位逐渐提高,特别是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已经从过去的药物治疗失败后的可选治疗策略发展成为一线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琪琼  张薇 《临床荟萃》2003,18(7):406-40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 ,在一般人群发病率为 0 .4 %以上 ,而在 70岁以上年龄组可达 9% [1] 。房颤可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来分类 ,新近的房颤防治指南建议将其分为阵发性 (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 ,PAF)、持续性 (persistantatrialfibrillation)和永久性房颤 (permanentatrialfibrillation) 3型。在去除可逆病因的条件下 ,房颤持续时间≤ 7天、可反复发作、能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 ;持续时间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急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1例房颤患者,按其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23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7例;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心房内径。结果:永久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均大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26,P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31,P0.01;白细胞介素-18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成正相关,r=0.34,P0.01。结论:房颤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可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收集2008年-2009年住院患者中300例房颤病例,从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波形、分型及意义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与同年龄非房颤患者相比较,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往往较差,且常伴随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故其血栓栓塞并发症及致死率均较高。因此,有效治疗房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998年,Haissaguerre等发现,肺静脉电活动往往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灶,这使导管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在2014年美国心房颤动最新指南中,对至少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经皮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已被推荐为首选治疗方式。在国  相似文献   

18.
周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842-5843
对我院1997-01-01~2006-12-31老年房颤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6例,女101例,男女比例为1.35∶1。年龄65~89岁,平均(75.4±12.3)岁。对多次住院患者以最近一次住院资料为准。1.2方法本组均经常规心电图和(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房颤的分类根据L evy等[1]的分类方法,按照房颤持续时间长短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1.3主要危险因素的制定标准高血压:采用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指南修订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冠心病:有明确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冠…  相似文献   

19.
50例心房颤动病因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经治心房颤动患者50例,进行有关体表12导联心电图2次以上描记。现对其发病因素及心电图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5~78岁,平均45.5岁。其中持续性房颤43例,房颤史l~15年;阵发性房颤7例。所有病例均经体表12导联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房颤;结合其它相关检查,对其心电图表现与病因进行分类。其中粗颤20例,细颤30例;器质性心脏病47例,特发性房颤3例。1.2病因分类与心电图表现1.2.1病因分析以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多,19例,占38.0%。其中单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标志物浓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1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6例、持续性房颤组32例、永久性房颤组33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 b/Ⅲa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间、持续性房颤组与永久性房颤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与永久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增加,处于血栓前状态,应给予积极抗凝治疗;而阵发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