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细菌室间质量评价方法学初探邹伟民何启勇袁怀健临床细菌检验室间质评常用方法是组织机构给参评实验室发放相同编号的质控菌,每年4次,每次2~3株。应用此法,笔者从1989年开始组织广东省临床细菌检验室间质评,1993年以后,又将省市级医院划定为A组,县...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临床细菌质评自1989年底开展以来,至今共进行了19次质评。参加单位从最初的50间医院增加到现在的160间医院。下面对临床细菌质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质评菌种来源:主要来自WHO的标准菌株,部分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购买的菌株及临床分离经过鉴定的菌株。1.2 参加单位:省市级医院85间,县区级医院75间,包括地方驻军、厂矿医院等。1.3 方法:由省检验中心统一发放菌株,每季1次,每次3株菌,要求按细菌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在规定时间内回报结果,检验中心每次均回寄质评小结及进行评分。1.4 评分方法:每株菌鉴定完全符合得3分,部分符  相似文献   

3.
我省从1989年开展细菌室间质评,药敏试验质评也同时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实验室对药敏室间质评不够重视,药敏试验没能够像菌株鉴定一样列为考核.2001年开始经过2年的试评,从2003年细菌室间质评正式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考核项目,现将本年度回报结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基本情况:按室间质评要求,全年考核二次,每次2株菌;每株菌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根据NCCLS有关规定选择[1]A、B、C及U组(有选择性)若干种.药敏菌种来源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参考值2株菌以卫生部标准为标准,2株菌以省内参考实验室结果平均值为标准.采用PT方案计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能准确反映细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真实情况的方法。每次质评选用了10种以上的细菌,接序排列,循环往复,依次编号,使每一支菌都有独自的号码,防止了实验室之间互对结果现象,结果表明:与1995年度常用质评方法相比,改变方法后1996年度广东省细菌质评平均符合率明显下降,经卡方检验结果P〈0.005,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室间质评成绩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质评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VITEK32系统在细菌室间质评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用VITEK32对38株质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23株革兰阴性(G-)菌,鉴定正确19株,4株间接鉴定正确,鉴定时间平均7 h;12株革兰阳性(G )菌,鉴定正确7株,间接鉴定正确2株,鉴定错误3株,鉴定时间平均11 h;3株酵母样真菌间接鉴定正确,所用时间为24或48 h.结论 VITEK32对G-菌鉴定准确、快速;对G 菌鉴定较快,但有少数鉴定错误;对酵母样真菌鉴定效果较好,但需补充少数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云南省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血液筛查工作状况,以及时发现各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强化血液筛查工作质量,提高和保证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采用下发质控品,并由参评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后,回报结果,采用现场质评方式,对参评单位进行现场质评。结果全省15家中心血站实验室均参加本次质评活动,发现部分血站在使用加样系统时存在缺陷,各实验室总体符合率91.3%,全部质评阳性盲样检测灵敏度达到100.0%。结论本次质评活动显示云南省血站实验室对阳性样品的检测灵敏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吴茂红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3):251-252,214
我省从1989年开展细菌室间质评,药敏试验质评也同时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实验室对药敏室间质评不够重视,药敏试验没能够像菌株鉴定一样列为考核。2001年开始经过2年的试评,从2003年细菌室间质评正式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考核项目,现将本年度回报结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基本情况:按室间质评要求,全年考核二次,每次2株菌;每株菌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根据NCCLS有关规定选择犤1犦A、B、C及U组(有选择性)若干种。药敏菌种来源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参考值2株菌以卫生部标准为标准,2株菌以省内参考实验室结果平均值为标准。采用PT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陕西省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 对2001~2012年陕西省临床微生物鉴定室间质评的参评单位情况、合格率、单株微生物鉴定符合率和回报错误率较高的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评单位逐年增多;微生物鉴定合格率2007年以前不稳定,近5年稳中有升.常见菌的鉴定符合率较高,而少见菌、大肠埃希菌属回报错误率较高.结论 陕西省临床微生物鉴定整体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7家采供血机构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方法 2014年度共开展了2次细菌检测室间质评活动,每次质评包括6个阳性标本和4个阴性标本,采用冻干后常温运输的方式发放。参评实验室通过在线信息系统OASYS完成质评结果的上报。结果 2次质评活动均有17家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参加。第1次室间质评阳性标本的检测符合率为94.1%(16/17);第2次室间质评,阳性标本的检测符合率为100%(17/17),阴性标本的检测符合率为76.5%(13/17)。结论通过参加细菌室间质评,可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也可将其作为工作人员日常考核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血站采用的得分比值(SI)评分法,虽然能较好地反映参评实验室成绩在该次血站间质量评价(EQA)中的相对位置,但也只能反映参评实验室在当次质评中的相对水平,不能确切反映该室符合率和可信限.笔者提出一种血站EQA的新的评分法,即百分制评分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分离自血液、痰液、分泌物和尿液的临床常见细菌和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收集的沙门菌共426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76株和革兰阴性杆菌350株.采用Vitek系统将细菌鉴定到种,血清凝集试验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扩增91株细菌的16S rDNA基因并测序,所得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用MALDI-TOF MS对所有细菌进行快速鉴定,比较不同鉴定方法 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 除沙门菌和志贺菌外的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Vitek和MALDI-TOF MS两者的鉴定结果 完全符合.23株沙门菌中只有2株肠炎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的3种鉴定方法 结果 相符,另有1株伤寒沙门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肠炎沙门菌和1株肠炎沙门菌病牛血清型的血清凝集结果 与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 相符.Vitek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福氏志贺菌的4株菌16s rDNA基因测序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 均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MALDI-TOF MS可快速、准确地对细菌进行鉴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对沙门菌和志贺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分离自血液、痰液、分泌物和尿液的临床常见细菌和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收集的沙门菌共426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76株和革兰阴性杆菌350株.采用Vitek系统将细菌鉴定到种,血清凝集试验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扩增91株细菌的16S rDNA基因并测序,所得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用MALDI-TOF MS对所有细菌进行快速鉴定,比较不同鉴定方法 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 除沙门菌和志贺菌外的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Vitek和MALDI-TOF MS两者的鉴定结果 完全符合.23株沙门菌中只有2株肠炎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的3种鉴定方法 结果 相符,另有1株伤寒沙门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肠炎沙门菌和1株肠炎沙门菌病牛血清型的血清凝集结果 与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 相符.Vitek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福氏志贺菌的4株菌16s rDNA基因测序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 均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MALDI-TOF MS可快速、准确地对细菌进行鉴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对沙门菌和志贺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分离自血液、痰液、分泌物和尿液的临床常见细菌和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收集的沙门菌共426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76株和革兰阴性杆菌350株.采用Vitek系统将细菌鉴定到种,血清凝集试验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扩增91株细菌的16S rDNA基因并测序,所得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用MALDI-TOF MS对所有细菌进行快速鉴定,比较不同鉴定方法 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 除沙门菌和志贺菌外的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Vitek和MALDI-TOF MS两者的鉴定结果 完全符合.23株沙门菌中只有2株肠炎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的3种鉴定方法 结果 相符,另有1株伤寒沙门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肠炎沙门菌和1株肠炎沙门菌病牛血清型的血清凝集结果 与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 相符.Vitek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福氏志贺菌的4株菌16s rDNA基因测序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 均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MALDI-TOF MS可快速、准确地对细菌进行鉴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对沙门菌和志贺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陕西省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的参评实验室、符合率、回报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室间质评每年开展活动2次,每次10张骨髓和末梢血图片。全年20张图片刻录在一张光盘上,通过邮政快递发放给参评实验室。实验室在每年4月、9月上报2次质评结果,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在每年6月、11月统计回报结果并向参评实验室发放质评报告。结果参评实验室由2011年的76家增加到2013年的163家;结果符合率≥80%的实验室比率依次是80%,47%,44%,55%,77%和96%;结果符合率≥80%的单个细胞有38个;末梢血图片鉴别的整体符合率高于骨髓图片;鉴别错误有细胞所属系别、发育阶段划分错误以及异常鉴别不全面等。结论血细胞形态学鉴别能力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参差不齐;开展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对提高检验人员细胞形态鉴别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016—2018年参加CITIC项目细菌检测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以评估参评实验室开展血液检测细菌筛查项目的总体水平。方法 2016—2018年CITIC室间质评的样品共90例分发至参评实验室,通过定期上报数据的收集,并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检测实验室地区、性质、分类、使用的检测系统种类、室间质评不符合结果情况、同一菌种不同浓度在BacT/ALERT BPA和BD Standard/10 Aerobic/F系统需氧瓶中的被检出时间比较等。结果统计结果显示:1)2016—2018年度CITIC细菌检测质评项目的参考数据。在所有90份参考样品中共设置8份"教育型"样品;除2017年第1、3次、2018年第3次质评活动外,其余6次均设置阴性样品。2)2016年样品结果数共1 030例,其中假阳性结果8例(0.78%),假阴性结果7例(0.68%);2017年样本结果数共1 210例,其中假阳性结果3例(0.25%),假阴性结果6例(0.50%);2018年样品结果数共1 510例,其中假阳性结果10例(0.56%),假阴性结果19例(1.26%);3)参评实验室6种细菌培养设备室间质评共出现53例不符合结果,其中假阴性结果32例,假阳性结果21例。结论参评实验室通过参加CITIC细菌室间质评项目,是实验室自我检测能力评估的方式之一,同时也能获取不同实验室之间比对的检测结果,了解各实验室间、试剂厂家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水平差异,获得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从而持续监控和改进实验室检测水平,同时室间质评样本设计方案和后续分析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临床细菌室间质评目的是了解某地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整体状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检验技术水平.从以往的室间质评的结果看,常见菌的鉴定符合率都在90%左右,少见菌的鉴定符合率普遍偏低,更能反映出各实验室的真实情况,故将2002~2004年我省细菌室间质评中的少见菌的鉴定情况加以分析,以利于工作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临床细菌药敏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是细菌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的评价方法。笔者将陕西省 1 998~ 1 999年两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1 概况1 .1 活动次数 全省药敏试验室间质评活动和细菌检验室间质评活动同时进行 ,即在每次做菌种鉴定的同时要求用 K-B法测定其中一种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全年鉴定 8株细菌 ,做药敏试验 4株。1 .2 药敏纸片 每年每次活动测定的药物种类是固定的 ,共有 5种 :青霉素 ( P-G)、氨苄青霉素 ( AMP)、头孢唑啉( CFZ)…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引起革兰阴性菌菌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抗生素对这些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NVITEK血培养仪对血标本进行培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血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仪器鉴定为沙门氏菌属时,补充沙门氏菌属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 6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50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为主,非发酵菌12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主要株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为0.0%,三代头孢类药物、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低,氨苄西林、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高.亚胺培南对非发酵菌的耐药率低,非发酵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不动杆菌属菌、假单胞菌属菌.它们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非发酵菌对抗生素显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王迅  徐忠  邱颖捷  贾尧 《中国输血杂志》2012,(10):1092-1095
目的 总结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项目的经验,以进一步做好室间质评工作,提高国内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和血液筛查水平.方法 对已经开展的3次CITIC室间质评活动分别从运作方面以及结果反馈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国内参评实验室的质评结果与国外参评实验室进行比较.结果 一共有59家国内采供血机构先后报名参加了CITIC室间质评活动.国内17家有影响力的采供血机构成立了CITIC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CITIC项目运行及重大事项的决策.CITIC项目秘书处和工作小组为参评实验室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项目运行1年半时间内,组织召开了CITIC项目管理委员会会议1次、工作会议及培训2次,为参评实验室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针对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国内参评实验室在报告中出现不可接受错误结果的频率(以每参评实验室计算)分别为1.61%、1.61%、2.50%(除第2次试运行抗-HIV样品外)和0.00%,明显较国外参评实验室(分别为6.45%、4.74%、6.96%和17.28%)低.但国内实验室有较多的离群值出现.国内外实验室NAT不可接受错误结果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2.58%和21.48%,二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TIC室间质评项目的组织运作比较成功,国内采供血机构的检测水平较国外实验室高,但尚需进一步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在血液筛查中应做到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20.
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的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2月,从我院2个ICU病房分离到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21株黏质沙雷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PCR(ERIC-PCR)分析这些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用接合试验、质粒消除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等电聚焦电泳(IEF)、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以及外膜蛋白分析等技术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21株黏质沙雷菌为同一克隆株;10株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相近.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8μg/ml,肺炎克雷伯菌K10为128和256μg/ml.所有菌株接合试验均获得成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接合子的MIC由原来的≤0.125μg/ml上升到1~2μg/ml.IEF、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证实黏质沙雷菌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等电点(p1)为6.7]和pI为6.5的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产TEM-1(pI5.4)、KPC-2、CTX-M-14(p17.9)和pI为7.3的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产KPC-2、CTX-M-15(pI 9.0)和pI为7.3的B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均只产KPc-2一种β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质粒DNA的EcoR Ⅰ、Hind Ⅲ和Bcu Ⅰ限制性酶切图谱完全相同.外膜蛋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电泳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KIO由于OmpK36基因中存在插入序列ISEcp1而导致OmpK36膜孔蛋白的缺失.结论我院ICU病房出现大量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KPC-2是引起这些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KPC-2合并膜孔蛋白缺失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高水平耐药;同一种编码blaKPC-2的质粒在3种不同属的细菌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