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法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即足跟底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属祖国医学之“足跟痛”、“脚根颓”等范畴。笔者自1987年5月,采用手法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本病1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56例,女性6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右侧跟痛48例,左侧足跟痛72例;X线摄片有跟骨骨刺者79  相似文献   

2.
内外合治治疗跟痛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金匮肾气丸加臭氧注射治疗跟痛症3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7~68岁,平均59.68岁;病程2周~7年,平均2~3年;单侧发病23例,双侧发病7例;X线提示有跟骨骨刺者19例,无骨刺者11例;有药物、推拿、针灸、小针刀、局部封闭等治疗史者27例,首次就诊者3例。  相似文献   

3.
跟痛症主要有跟底痛和跟后痛,跟后痛包括跟腱炎、滑囊炎、跟骨骨垢炎、跖腱膜炎等。跟底痛常见病因有跟底脂肪垫萎缩、跟底脂肪垫挫伤、跟底滑囊炎和跖腱滑膜炎。跖腱滑膜炎发展到钙化或骨化时,就形成骨刺。临床上跟骨痛以跟骨骨刺多见。1临床资料跟痛患者102例,男性40例,女性6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1岁,单侧74例,双侧28例,有骨刺者84例,无骨刺者1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痛症患者跟骨内侧突骨刺的解剖学特点,分析其形成因素。方法:从跟痛症患者中选取经X线检查确定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者,拍摄跟骨侧位X线片,测量骨刺的厚度和长度。分析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同侧别、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结果:①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共纳入113例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的跟痛症患者,男45例、女68例。男性组年龄(51.80±12.66)岁,女性组年龄(58.03±9.00)岁,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t′=-2.492,P=0.015)。②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45岁组男11例(73%)、女4例(27%),45~55岁组男14例(41%)、女20例(59%),>55岁组男20例(31%)、女44例(69%);3组患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8,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45岁组与45~55岁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07,P=0.038),45~55岁组与>55岁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6,P=0.326),>55岁组的女性占比高于<45岁组(χ2=9.026,P=0.003)。③不同侧别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跟骨内侧突骨刺,左侧50例、右侧58例、双侧5例。左侧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小于右侧[(4.09±1.80)mm,(5.03±1.96)mm,t=2.600,P=0.011]。左侧与右侧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1.14)mm,(3.92±1.73)mm,t=1.754,P=0.084]。④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单纯跟骨内侧突骨刺93例,跟骨内侧突和跟腱止点处骨刺20例。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4±1.98)mm,(4.19±1.77)mm,t=-1.148,P=0.253]。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1.14)mm,(4.08±2.68)mm,t′=0.698,P=0.493]。结论:跟痛症患者的跟骨内侧突骨刺,左侧骨刺长度小于右侧,两侧骨刺厚度无明显差别,不同类型骨刺的长度及厚度均无明显差别;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较高;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形成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跟痛症是指足跟底面行走着力疼痛,常因慢性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跟骨底面骨刺形成等引起。笔者于2005年6月~2010年6月间,应用中药鞋垫疗法治疗跟痛症3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足跟痛单侧30例,双侧7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1岁;病程8个月~3a,平均1.6a;跟骨X线片显示有骨刺者29例,无骨刺者8例;全部病例跟骨前内侧均有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包括跟骨骨刺、跖筋膜炎等 ,临床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 ,笔者近 5 a来采用长毫针针刺环跳穴的方法治疗本病 ,疗效明显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共 10 8例病人 ,其中 X线片确诊为跟骨骨刺患者 98例 ,单足底痛 6 6例 ,双侧足底痛 32例 ;跖筋膜炎 10例 ,单足底痛6例 ,双足底痛 4例 ;病程最短者半月 ,最长者 2 a;年龄最小者 4 2岁 ,最大者 78岁 ,平均年龄 5 9岁。2 治疗方法2 .1 环跳穴的定位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口连线的外 1/3与内 2 /3交界处 ,在臀大肌…  相似文献   

7.
石洪 《四川中医》2000,18(12):18
跟痛症是指跟骨底面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近十年来我院外科门诊采用拔寒膏治疗 10 0 0余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有完整病历资料的 137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7例均以不同程度足跟痛为主症 ,经理化检查、结合病史体征排除足跟部骨与软组织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男性 56例 ,女性 81例。年龄 2 6~ 72岁 ,其中 4 5~ 65岁 87例 ,占 63 5%。病程 :2 0天~ 10年。有足外伤及手术史者 11例。单足跟痛 10 5例 ,双足跟痛 32例。X线片 :跟骨骨刺 80例 ,其中双侧跟骨骨刺 2 7例。2 治疗方法拔寒膏组成 :本膏以阳和解凝膏烊化摊布 ,…  相似文献   

8.
跟痛洗剂治疗跟痛症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指由跟骨骨刺、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等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跟骨跖面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女性较男性为多 ,其治疗较为棘手。自 2 0 0 0年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跟痛洗剂治疗本病 5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4例 ,男 1 1例 ,女 43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6岁 ;病程 2周~ 4年 ;单足发病者 30例 ,双足发病者 2 4例 ;X线检查示跟骨有骨刺形成者 62足。治疗方法跟痛洗剂方为 :海桐皮 30 g,五加皮 30 g,制川乌 1 5g,制草乌 1 5g,三棱 2 0 g,莪术 2 0 g,秦艽 1 5g,牛膝 2 0 g,木瓜 2 0 g,苏木 2 …  相似文献   

9.
跟痛症多发于中年以后的男性患者 ,单侧或双侧发病 ,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笔者采用《灵枢·官针》篇中治骨痹的短刺法治疗跟痛症疗效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针灸门诊就诊的跟痛症病者并作跟骨X线照片检查。临床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1 ] 。治疗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2例 ,单侧 2 5例 ,双侧 7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3例。对照组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单侧 2 2例 ,双侧 8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0例。患者年龄由 5 5~ 68岁之间。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取足跟部最明显的 2点压痛点 (双侧疼痛取双…  相似文献   

10.
跟痛症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之一 ,我院应用痛点阻滞加针刀 ,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患者 86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6例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4 1~76岁 ,平均 5 4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6年 ;单足跟痛 5 1例 ,双足跟痛 35例 ;X线片异常者 6 9例 ,其中跟骨刺 6 1例 ,跟骨滑囊炎 13例 ,跟骨脂肪垫炎 12例。对照组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单足跟痛 2 8例 ,双足跟痛 12例 ;其余一般情况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临床表现1 2 1 跟骨刺 站立或走路时跟骨底面疼痛 ,休息…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八仙逍遥汤加减熏洗治疗跟痛症 8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 ,男性 54例 ,女性 32例 ,年龄4 5~ 74岁 ,平均年龄 56岁。主症均为跟骨跖面痛 ,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 ,压痛点在跟骨负重区内侧。双足发病者 1 2例 ,单侧发病者 74例。X线摄片检查跟骨有明显骨刺形成者 50例。2 治疗方法中药八仙逍遥汤源于《医宗金鉴》外洗方剂 ,功效为祛风散瘀 ,活血通络 ,在此方基础上加减 ,方药组成为 :防风 6 g、荆芥 6 g、当归 1 0 g、没药 1 0 g、透骨草 1 0 g、桂枝 1 0 g、细辛6 g、甘草 6 g。用法为 :用瓷盆装水…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2年3月~2007年5月用小针刀治疗120例跟痛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200例病例均为1992年3月~2007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例。其中治疗组120例,男性50例,女性7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其中双侧足跟痛者30例。对照组80例,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其中双侧足跟痛者15例。以上病例均经X线拍片,提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形成。治疗方法针刀治疗:体位:患者于治疗床上取俯卧位,足背下垫一脉枕,使足底面充分暴露,放置稳固。画线找点:在患足跟骨…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针刺、手法及魏氏四肢洗方外治综合治疗跟痛症1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24例均见跟部跖面行走痛,足跟跖面压痛,作X线摄片排除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124例中男性68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2岁。临床分型[1]:跟后痛24例(跟后滑囊炎12例,跟腱止撕裂伤2例,痹症性跟痛症10例),跟下痛52例(跖腱起点筋膜炎10例,跟骨下滑囊炎16例,跟下脂肪垫炎14例,肾虚跟痛症12例),跟骨病48例(跟骨骨刺36例,跟骨骨骺炎8例,跟距关节炎4例)。中医辨证分型[1]:肝肾亏虚型32例,瘀血阻滞型92例。  二、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是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的总称,好发于40岁以上的肥胖体型者或足跟部长期剧烈运动者,男性略多于女性.我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间,采取中药外敷加手法按摩治疗跟痛症1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2例患者,男94例,女68例;单侧患病75例,双侧患病87例;年龄36岁~78岁,其中40岁以下3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9 a.临床表现为跟部或跟部周围疼痛,晨起症状明显,不能负重,行走及活动受限,极少数患者局部稍肿胀.体征:局部外观一般不红,偶有肿胀,跟骨结节及周围按压痛明显,甚者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片检查提示跟骨可见骨质增生或长出骨刺.  相似文献   

15.
在行走或站立时足跟发生疼痛,称为跟痛症。其病因较多,治疗方法虽不少,但效果常欠理想。笔者用自拟的艾桐熏洗方,治疗42例跟痛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18例,女2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8岁,其中40岁以上占29例,单足痛36例,双足痛6例;全部X线摄片,有跟骨骨刺10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跟骨骨刺周围骨膜剥离术联合电灼法应用于顽固性骨刺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诊治的跟痛症患者中采取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经X线片确诊有跟骨骨刺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跟骨骨刺切除、骨刺周围骨膜剥离联合骨刺基底电灼术,对照组行跟骨骨刺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无效率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无效率3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刺周围骨膜剥离联合电灼法对于根治顽固性骨刺型跟痛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跟下痛是以跟骨结节为中心的疼痛症 ,笔者自 1 986年以来采用针灸、手法和中药辨证治疗 56例跟下痛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6例中男性 2 1例 ,女性 3 5例 ;年龄 2 8~ 74岁 ,其中 >60岁者 1 0例 ,4 0~ 60岁者 3 8例 ,<4 0岁者 8例 ;务农者 2 1例 ,站立、行走作业者 2 9例 ;有蹬击伤史者 6例 ;单侧 3 0例 ,双侧 2 6例 ;病程 2天~ 1年。经 X线摄片证实有跟骨结节骨刺者 2 9例 ,骨质疏松者 1 2例 ;跟下部有肿胀热灼、疼痛者作实验室检查 ,血细胞分析、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均在正常范围。患者跟下痛以早晨起…  相似文献   

18.
霍湛锋 《国医论坛》2003,18(2):25-25
跟痛症是中老年常见的骨伤科疾病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足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 ,步履困难。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浸渍附着法 ,辅以中药内服 ,共治疗足跟痛 6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中 ,男 1 6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69岁 ;病程 1 0天~ 2年 ;单侧跟痛 61例 ,双侧 7例。跟骨 X线检查示跟骨骨刺者 1 8例 ,有脱钙象者38例。本组除骨刺 1 8例外 ,诊为跟骨高压症 1 2例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 2 9例 ,跖筋膜炎和跟腱周围炎9例。2 治疗方法2 .1 浸渍附着法 基本方 :马钱子、透骨草、伸筋草、白芷、川牛…  相似文献   

19.
跟痛症主要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1]。跟痛症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自1992~1998年期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4例中,男性43例,女性41例;...  相似文献   

20.
<正> 跟痛症一般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于1989年~1992年,采用自拟跟痛散合跟骨钻孔治疗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4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6例,女9例;年龄20~40岁14例,41~60岁31例;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13例;病史1~2年25例,3~5年14例,6~10年6例;伴有跟骨刺者32例,36个跟骨(治疗前有15例17个跟骨已行跟骨刺切除术);跟痛较轻不影响功能者6例,疼痛较重、行走困难、影响功能者34例,疼痛严重需扶杖行走者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