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及免疫异常与发病的关系,以及免疫治疗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T淋巴细胞与再障:多数研究发现,再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OKT_4及OKT_4/OKT_8比值降低,OKT_8升高,OKT_3的报道结果不一致。Gascon等认为再障患者多能干细胞受损,使淋巴祖细胞增殖分化障碍,淋巴细胞绝对值及OKT_4下  相似文献   

2.
<正> 再障患者发病机理与免疫异常有关。T细胞免疫异常较为肯定。但红细胞免疫系统尚属初步探讨阶段。为了探讨再障患者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人胚胸腺组织治疗后对红细胞免疫的调控作用。我们观察了再障患者接受培养人胚胸腺组织治疗前后,外周血RBC-C3b和RBC-IC受体花环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报导证实再障患者CD8~ 细胞增多,但CD8~ 细胞中包含的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尚未见报导。本文采用自发性抑制细胞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再障患者抑制细胞功能状态,并观察了再障患者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4.
分析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与移植物功能稳定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探索CAN免疫致病机制。从GEO数据库获取GSE12187和GSE22229两个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集,选取其中13个CAN样本为实验组,15个移植物功能稳定的样本为对照组。以SAM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DAVID及GENECODIS网络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iMI插件进行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SAM筛选出上调基因168个,下调基因141个。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为调控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基因,而下调基因参与广泛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Cytoscape软件的PPI分析筛选出19个CAN相关核心基因。CAN患者与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存在显著差异;CAN致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增值、凋亡、迁移等广泛的信号传导通路变化;免疫细胞在基因的转录、RNA加工、翻译及蛋白质代谢等环节的改变可能在CAN的致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TAGAP、EIF3F、NUDT21、PAPOLA、RPL等CAN核心基因的免疫调控机制需要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骨髓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激酶及脾脏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作用,探讨其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用[60Co]-γ射线5.0 Gy全身照射BALB/c小鼠,后经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悬液,制备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PDS低、中、高剂量组,环孢素组。不同浓度药物灌胃治疗14 d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象,观察骨髓病理切片,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骨髓细胞MEK1/2、p-MEK1/2、ERK1/2和p-ERK1/2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再障小鼠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呈抑制状态;PDS治疗能够显著升高再障小鼠外周血象,增加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剂量依赖性(P0.05)。PDS中、高剂量组显著上调骨髓细胞MEK1/2、p-MEK1/2、ERK1/2和p-ERK1/2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PDS能有效促进造血,上调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多种蛋白激酶的表达,可能是PDS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之一。另外,PDS对再障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GATA-3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表达的情况,探讨AA发病的免疫机制。 方法: 采集9例AA患者的骨髓标本及34例正常骨髓标本,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体外扩增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运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GATA-3基因的表达程度,并对其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GATA-3基因在正常和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均有一定的表达。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GATA-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高。 结论: 转录因子GATA-3基因可在正常和再障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并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及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参与AA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进行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观察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突变率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9例再障患者的外周血并提取单个核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所得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测得19例再障患者共有2 006个基因突变,参照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及患者测序结果筛选出49个基因,绘制患者基因突变图谱,发现MUC5B基因可能与再障发病相关,其突变率达100%,其余基因如ERCC6、SYNE1和WFS1等突变率均超过40%,亦可能参与再障的形成。在GO分析中其主要与细胞运动、细胞骨架及组成、蛋白结合等功能相关。KEGG通路分析中,主要是在Hippo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地方富集。结论:MUC5B基因可能是造成T细胞比例失调,进而导致再障的关键基因。此外,Hippo通路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比例、端粒酶活性等参与再障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及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探讨其在再障发病中作用。方法:依据临床诊断标准,收集初发再障组、再障造血恢复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各组CD4+、CD8+、NK、NKT、Treg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法分离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并给予刺激培养,24、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35、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再障组的CD4+,Treg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和再障造血恢复组相比显著低下;CD8+T细胞比例在再障患者中明显升高,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NK、NKT的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分离培养三组人群Treg细胞,ELISA检测结果显示:初发再障患者的IL-10、IL-35、TGF-β表达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T细胞免疫异常是再障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Treg细胞在再障患者恢复造血过程中可能起着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慢性障碍性贫血(CAA)的主要病理机制。Nissen—Druey认为再障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免疫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再障的主要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可使皮肤黏膜出血好转。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及其放疗后的免疫功能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障碍,它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本文观察了6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其中38例放疗后的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异质性疾病.第4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明确提出A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显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造血衰竭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是细胞免疫主要功能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了解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免疫功能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在肺癌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用流式细胞仪对43例肺癌患者DNT(double negative T cells)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的慢性化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为了解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如何,我们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CD4、CD8、CD4和CD8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中的最适照射剂量。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BALB/c小鼠进行全身照射,并输入DBA/2小鼠的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于照射并输入细胞后第14 d处死实验小鼠观察股骨骨髓增生程度及病理改变,以确定诱导再障发生的情况。结果:6.0 Gy、5.5 Gy和5.0 Gy各照射剂量再障诱导组的再障发生率分别为85.7%、84.6%和22.2%。各实验组小鼠第14 d存活率分别为57.1%、100%和100%。结论:本实验条件下,5.5 Gy的照射剂量对建立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谢波  邓有安 《中国微循环》1998,2(4):244-24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甲襞微循环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和WIS-Ⅱ型血流测速仪,对65例再障患者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再障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型再障上述各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慢性再障;肾阴虚型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最高,肾阴阳两虚次之,肾阳虚最轻;证型转化时甲襞微循环也随之变化;再障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外周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再障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中西医分型、病情变化、外周血细胞数、药物疗效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65例NIDDM患者的12项免疫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ID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更趋明显,提示免疫功能缺陷是糖尿病易患各种感染的重要原因。这种异常改变与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密切关系,纠正糖尿病人的糖代谢紊乱可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患者血中T细胞亚群、IL-2及Sil-2R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cute h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disease,AHCVD)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易导致死亡和重残。AHCVD发病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对43例脑出血患者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目的在于探讨AHCVD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进而为阐明AHCVD的发病机制、病程演变提供线索,并为AHCV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Smith-Lemli-Opitz综合征(SLOS)是一种与先天性胆固醇合成障碍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主要因编码3β-脱氢胆固醇-Δ7还原酶(DHCR7)的基因发生突变,而致使患者产生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前体物质7-脱氢胆固醇(7-DHC)大量积聚的特征性生化表现。SLOS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但不仅限于发育畸形、行为异常、视觉功能障碍、皮肤光敏性改变以及免疫功能缺陷等,而其所涉及的致病分子机制也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来SLOS综合征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制订更为有效的SLOS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同时有助于理解正常胆固醇水平对机体稳态维持的重要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登革病毒结构蛋白与其感染机体的致病机理、宿主免疫机制、治疗用药及疫苗的研制密切相关。本文就登革病毒三种结构蛋白在蛋白结构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移植后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①免疫个体发生学过程再现的削弱;②缺乏长期稳定的供体免疫功能的转移;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④胸腺功能的降低.临床实践证实,清髓性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麻痹状态可以持续1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