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NF-κB通路激活为重要发病机制,PD-1/PD-L1通路活化也与其相关,且NF-κB/p65、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但目前尚未见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p65蛋白高表达与PD-1、PD-L1蛋白和mRNA的相关性,分析p65、PD-1、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90例DLBCL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5蛋白并分为p65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PD-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PD-L1或肿瘤微环境细胞PD-L1(PD-L1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s,mP D-L1),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细胞膜上表达的PD-L1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各组中PD-1、PD-L1的mR NA表达水平;收集临床病理学资料并随访;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样本中,p65高表达率为61.11%(55/90),PD-1阳性率为32.22%(29/90),肿瘤细胞PD-L1阳性率为24.44%(22/90),mPD-L1阳性率为28.89%(26/90);p65高表达与PD-1蛋白及mR NA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但p65高表达与肿瘤细胞PD-L1或mP D-L1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P=0.022,P=0.015),且在不同p65蛋白表达组间PD-L1 mRN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高表达组相对较高(P=0.012);随访数据显示PD-1阳性与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有关(P=0.044),PD-L1阳性与高IPI评分及B症状的出现有关(P=0.007,P=0.001);Kaplan-Meier显示DLBCL中p65、PD-1、PD-L1、m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OS相关,且p65高表达、PD-1阳性、PD-L1阳性、mPD-L1阳性患者OS相对较短(P值分别为0.038、0.015、0.028、0.010)。结论:DLBCL中PD-L1蛋白和mRNA上调表达与p65蛋白高表达相关;p65、PD-1、PD-L1、mPD-L1蛋白水平与患者OS较短有关,这些蛋白对临床及生存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PD-L2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详细随访记录的68例DLBCL患者存档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PD-L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DLBCL患者PD-L1蛋白阳性率为22.1%(15/68),与是否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χ^2=5.591,P=0.018)、临床分期(χ2=3.969,P=0.04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χ^2=4.178,P=0.041)和治疗缓解率(χ^2=6.587,P=0.010)有关;PD-L2蛋白阳性率为14.7%(10/68),与是否结外转移有关(χ^2=6.772,P=0.009);p-AKT蛋白阳性率为61.8%(42/68),与年龄是否≥60岁(χ^2=6.227,P=0.01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χ^2=4.005,P=0.045)、B症状(χ^2=10.187,P=0.001)和治疗缓解率(χ^2=4.096,P=0.043)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低于阴性表达组(均P<0.05).非GCB亚型患者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的OS率及PFS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均P<0.05).p-AKT蛋白阳性表达组较阴性表达组有较差的OS率及PFS率(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蛋白表达与PD-L2、p-AKT蛋白表达相关(r=0.380,P=0.001;r=0.273,P=0.025),且PD-L1、p-AKT共表达提示预后更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和p-AKT蛋白高表达均是DLBCL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D-L1和p-AKT蛋白表达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发展,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相关配体的通路或联合阻断可能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别对宫颈鳞癌、宫颈良性疾病组织和配对血液标本检测,了解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肿瘤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一致性,初步评价其与宫颈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鳞癌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各70例,并收集配对的外周血标本鳞癌24例,良性病变3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PD-L1,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亚群的比例,并结合生存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PD-1与组织PD-L1表达呈正相关(r2=0.734,P=0.000;r2=0.66,P=0.000),宫颈良性病变者外周与组织的表达不相关(r2=0.138,P=0.043;r2=0.174,P=0.022)。宫颈癌患者血CD8+PD-1+细胞百分比、组织PD-L1+的细胞数大于宫颈良性病变组(P=0.000,P=0.002)。宫颈癌患者随肿瘤直径增大、分期升高,肿瘤组织PD-L1表达量也相应升高,外周T细胞表面PD-1表达也有类似趋势。但是外周T细胞表面PD-1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深肌层侵犯均无关。单因素分析提示外周CD4+T细胞低表达PD-1的、组织低表达PD-L1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表达对患者生存有影响(B=1.844,P=0.019)。结论: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PD-1、组织PD-L1表达与肿瘤的分级、预后有关,组织PD-L1表达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56例T-LBL/ALL(实验组)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H)(对照组)组织中PD-1与PD-L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HC结果:PD-1在T-LBL/ALL肿瘤细胞不表达,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17.9 %(10/56),与对照组(90.0 %,18/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D-L1蛋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7.5 %(21/56)和10.0 %(2/2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qRT-PCR结果:T-LBL/ALL组中PD-L1 和P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2.255比2.575;37.990比3.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年龄、PD-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D-L1蛋白高表达及患者年龄≤25岁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PD-1/PD-L1可能参与T-LBL/ALL的免疫逃逸,有望成为治疗T-LBL/ALL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中华肿瘤杂志》2022,(5):416-424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 并探索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全身药物治疗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174例, 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 评估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 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 174例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ORR为28.7%, DCR为79.3%。23例(13.2%)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脑转移、治疗线数、治疗模式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客观疗效有关(均P<0.05)。中位随访18.8个月, 174例患者的中位PFS为10.5个月, 中位OS未达到, 2年生存率为63.0%。病理类型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PFS有关(P=0.028), 性别、年龄、脑转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OS有关(均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0例脑胶质瘤术后蜡块标本及35例正常脑组织蜡块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PD-L1在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PD-1、PD-L1两者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D-1、PD-L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8/70)、62%(43/70),均高于其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9%(10/35)、31%(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99、8.407,均P<0.05)。高级别胶质瘤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0/37)、73%(27/37),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55%(18/33)、49%(1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99、4.415,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层患者间PD-1、PD-L1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质瘤组织中PD-1与PD-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02)。结论PD-1、PD-L1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有望成为评估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的表达和EGFR突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由我院病理科经组织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完成EGFR突变检测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1/PD-L1和CD8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多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1/PD-L1和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7%(52/150)、50.4%(57/113)和59.2%(84/142)。其中PD-L1的表达与PD-1的表达(P=0.025,rs=0.211)有关;PD-1的表达与术后病理分期(P=0.031,rs=-0.177)及EGFR突变(P=0.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2例NSCLC初治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PD-1和CD3+T细胞表达情况,采用x2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D-L1表达在临床因素中分布差异性,用Person检验和Spearman检验分析PD-L1表达与EGFR基因型、CD3+T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PD-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原发灶与淋巴结PD-L1表达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表达百分比中位值1.5%(0~93.2%),PD-L1表达在TNM分期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 =0.003),与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273,P=0.002),与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CEA水平分布无显著相关(P >0.05);PD-L1表达水平与CD3+T细胞数量、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D-L1表达阴性、低表达和高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亦无显著相关(P >0.05);4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PD-L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NSCLC患者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表达在TNM分期分布上有差异,与CD3+T细胞数量、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EGFR基因突变情况无相关性;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之间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许婷婷  邢星  管西寅 《肿瘤学杂志》2020,26(10):849-855
摘 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中EB病毒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87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初治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病理切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行EB病毒编码小RNA(EBV-encoded RNAs,EBER)和PD-L1表达的检测,并将EB病毒状态和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近期疗效及长期预后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缓解率(response rates,RR)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87例鼻咽癌原发病灶病理组织切片中,8例(9.2%)EBER表达阴性,79例(90.8%)阳性;1例(1.1%)PD-L1表达阴性,50例(57.5%)低表达,36例(41.4%)高表达。EBER阳性患者中,PD-L1高表达者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PD-L1高表达与患者较好的预后呈正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在EBER阳性组中,PD-L1高表达与阴性/低表达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91.8% vs 78.5%,P=0.039,HR=0.382,95%CI:0.142~1.027) 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82.5% vs 68.0%,P=0.036,HR=0.363,95%CI:0.135~0.974)差异显著,而在EBER阴性组中,PD-L1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L1高表达与EBV相关鼻咽癌的局部复发和疾病进展相关,深入探讨鼻咽癌的免疫微环境将有助于筛选出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PD-1/PD-L1 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收录的PD-1/PD-L1 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 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RevMan 5.2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纳入6 个临床RCTs 共3 238 例晚期NSCLC。Meta 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 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化疗相比可显著延长OS(HR=0.86,95%CI=0.79~0.94,P=0.0006)和PFS(HR=0.81,95%CI=0.78~0.84,P<0.00001);1~5 级血小板计数减少、呕吐、腹泻、甲状腺功能减低或亢进、皮疹、肺炎、结肠炎、肝炎、味觉障碍,3~5 级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化疗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结论:PD-1/PD-L1 抑制剂联合化疗较单独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可显著延长患者OS和PFS,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化疗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脱嘌呤/脱嘧啶内切核酸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的表达水平,分析探究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60例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D-L1和APE1表达水平;使用Spearman等级法、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D-L1与APE-1表达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关系;建立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组织标本中PD-L1阳性表达率为56.67%,与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21);APE1阳性表达率为58.33%,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11)。PD-L1与APE1表达呈正相关(r2=0.383,P=0.003)。PD-L1、APE1共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差于共阴性表达患者(P=0.018)。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P=0.025)。结论:PD-L1与APE1可能共同参与了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临床上检测其表达对预测乳腺癌进展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NSCLC患者癌组织中Ki-67 与PD-L1 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2 年1 月至2018 年8 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手术确诊为NSCLC并进行免疫组化PD-L1 和Ki-67 检测的患者401 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定期生存随访,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i-67 与PD-L1 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对患者术后DFS和化疗后PFS的影响。结果:NSCLC组织中PD-L1 和Ki-67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9%(152/401)和96.3%(386/401),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 为PDL1表达相关的影响因素(OR=0.33,95%CI=0.28~0.39,P<0.0001),曲线拟合分析显示Ki-67 与PD-L1 表达显著正相关,阈值效应分析、分段多因素Logistic 和ROC曲线分析表明14%是Ki-67 较适宜与PD-L1 联用的阈值。Kaplan-Meier 分析显示,术后DFS,Ki-67 高表达组显著短于Ki-67 低表达组[(21.88±11.25) vs (41.22±16.25)个月,P<0.0001],PD-L1 阳性组显著短于PD-L1 阴性组[(24.75±14.59) vs (38.27±16.75)个月,P<0.0001],Ki-67 高表达/PD-L1 阳性组与其余3 组相比术后DFS 最短[(20.57±11.33) vs(24.11±10.79) vs (36.00±16.79) vs (42.91±15.77)个月,P<0.0001];化疗PFS,Ki-67 高表达组显著长于Ki-67 低表达组[(7.70±3.01) vs(5.80±2.99)个月,P=0.016],PD-L1 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4±3.21) vs (6.33±3.06)个月,P=0.22],Ki-67 与PDL1联合测评,Ki-67 高表达两组的PFS显著长于Ki-67 低表达两组[(7.74±3.25) vs (7.43±2.38) vs(4.91±1.97) vs (6.02±3.19)个月,P=0.041]。结论:NSCLC组织中Ki-67 与PD-L1 表达呈正相关,Ki-67 14%是适宜与PD-L1 联用的阈值,Ki-67 和PD-L1 均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有“叠加效应”,同时Ki-67 高表达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进入一线正式标志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临床试验结果证实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的一线、二线和多药耐药后治疗的疗效均要优于传统的化疗.一线使用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最高可达80%;单药Pembrolizumab的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接近1年(10.3个月),死亡风险比含铂双药化疗下降40%.单药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Atezolizumab用于二线的疗效同样突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可至1年左右.PD-L1的表达是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预测因子,在晚期NSCLC中阳性(≥1%)的比例约为60%左右,组织类型间差异不大,但是目前并无检测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病质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人民医院62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的疗效, 分别于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患者恶病质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治疗2个周期后, 恶病质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骼肌截面面积(PMMA)分别为(14.10±4.09)cm2和(11.66±3.22)c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白蛋白水平和体重与恶病质有关(P<0.05)。全组62例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58.6%和42.5%。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高于恶病质组(分别为7.6和3.8个月, P=0.006), 高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患者PFS(7.1个月)长于低表达PD-L1者(3.8个月, P=0.009);恶病质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和18.2个月, P=0.006);PD-L1高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样本中PD-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及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样本中PD-1、PD-L1、CD4及CD8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计数癌间质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回顾性分析病理报告中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并随访患者预后。分析PD-1、PD-L1在三阴组和非三阴组中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非三阴组,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0.034)及PD-L1(P=0.037)高表达;三阴性乳腺癌中PD-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P=0.015)、CD4表达(P=0.001)、ki-67指数(P=0.012)、淋巴结转移(P=0.027)、脉管癌栓(P=0.009)呈正相关,与月经初潮时间(P=0.031)呈负相关;PD-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P=0.022)、CD4表达(P=0.004)、 CD8表达(P=0.037)、ki-67指数(P=0.013)、体质量指数(P=0.004)、乳腺手术史或外伤史(P=0.029)呈正相关。结论:PD-1及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三阴组,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数目及分型相关,并与多种临床病理指标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提示PD-1、PD-L1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再挑战治疗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河南省肿瘤医院使用PD-1单抗再挑战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次或再次使用PD-1单抗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末次随访日期的时间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分别命名为PFS1和PFS2,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60例PD-1单抗再挑战治疗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2个月, 中位PFS2为2.9个月, 客观缓解率(ORR)为16.7%, 疾病控制率(DCR)为55.0%。首次及再次使用相同PD-1单抗和不同PD-1单抗挑战治疗的中位PFS2分别为3.5和1.9个月(P=0.007)。再挑战治疗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PFS2为3.4个月, ORR为22.7%, DCR为63.6%;中位PFS1≥6个月患者的中位PFS2为4.5个月, ORR为27.3%, DCR为54.5%。多因素分析显示, 腹膜转移是PD-1单抗再挑战治疗PFS2的独立影响因素(H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评估肿瘤浸润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阳性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对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PD-1和Treg在mR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26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m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RCC患者组织中PD-1和Treg的表达,分析其与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mRCC患者组织中PD-1表达的阳性率为31.60%(85/269),表达水平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Treg表达的阳性率为36.80%(99/269),表达水平亦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PD-1阳性和高Treg浸润数量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呈负相关。PD-1阳性和高Treg浸润数量为OS和PFS的独立预后指标,二者联合可起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结论  PD-1阳性或高Treg浸润数量可作为mRCC的预后指标,二者联合预测效果更佳。mRCC患者组织中PD-1阳性淋巴细胞或Treg浸润数量的评估可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3,LAG-3)、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原发性TNBC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LAG-3、PD-1、PD-L1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法染色并计数TIL,分析四者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LAG-3、PD-1和PD-L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G-3表达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Ki-67、PD-1、PD-L1表达和TIL计数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BC患者DFS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Ki-67、TIL、LAG-3+PD-1+、LAG-3+PD-L1+、LAG-3+TILlow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LAG-3+PD-L1+和TIL是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M分期、LAG-3+PD-L1+和TIL与TNBC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特别是LAG-3和PD-L1结合共表达,可为免疫检查点双重阻滞在TNBC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探讨一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receptor,PD-1)单抗进展后,二线继续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一线治疗采用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含铂双联化疗治疗后进展,二线继续PD-1单抗(更换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和评估预后因素。[结果] 一线进展后更改为二线化疗方案并继续联合不同的PD-1单抗治疗,临床有效率为38.1%,疾病控制率为66.7%。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ligand,PD-L1)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的疾病控制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217)。二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即二线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死亡)为5.1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二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和PD-L1表达均无相关性。21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6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L1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HR=0.095,95%CI:0.018~0.494,P=0.005)。以PD-L1表达分层,亚组分析显示PD-L1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1.0个月(95%CI:16.003~25.696);PD-L1阴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3.1个月(95%CI:10.708~15.492)(P=0.001)。[结论] 一线进展后更换不同的PD-1单抗联合化疗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 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 61 例 TNBC 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 PD-L1表达和CD8+ TIL的水平,用卡方检测方法分析TNBC 组织中PD-L1 和 CD8+ TIL 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 系。结果:PD-L1和CD8+TIL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9%(39/61)和32.8%(20/61)。PD-L1表达与TNBC患者的肿瘤 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复发与否有明显关联(均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以及Ki67表达水平无明 显关联(均P>0.05);CD8+ TIL水平与TNBC 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复发与否有明显关联 (均P<0.05),与患者的年龄、脉管侵犯以及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均P>0.05)。PD-L1和CD8+TIL水平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 期(PFS)及总生存期(OS)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PD-L1+ 或者缺乏CD8+ TIL与患者更差的PFS及OS相关(均P<0.05)。结 论:TNBC组织中存在较高水平的PD-L1和CD8+TIL,PD-L1阳性表达或缺乏CD8+TIL与肿瘤侵袭性增加相关,也与患者更差的 PFS及OS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