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联合腹部小切口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行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72例,手术采用全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游离胸段食管及肿瘤,并清扫纵隔淋巴结,上腹部正中小切口非气腹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胃的游离、清扫腹腔内淋巴结及管状胃成型,左颈部切口完成胃食管吻合术。结果全组72例均经胸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食管癌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5 h,其中胸腔镜游离平均时间1.6 h,术中平均出血量275 m 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35个,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8.5 d。无中转开胸。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83.3%,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腹壁小切口辅助微创根治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全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施行全胸腔镜(n=32)及传统开胸(n=28)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阳性淋巴结数等情况。结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对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能够达到根治目的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何鹏飞  张青平  韩军 《武警医学》2012,23(12):1080-108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胸腔镜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胸腔镜组26例手术顺利,1例因淋巴结融合伤及左上肺动脉中转开胸。与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组出血少、术后放置胸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胸腔镜组手术费用高于开胸组,而药费则低于后者,住院总费用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不增加住院费等优点,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全胸腔镜下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对比;复发率和转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为(140.83±89.3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5.15±93.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比,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安全性更高,减少术后胸液量,实现彻底清扫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单操作孔胸腔镜组(n=46)和三孔胸腔镜组(n=50)。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操作孔组的手术时间为(133.58±22.87)min,术中出血量为(192.38±30.27)ml,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3.42±1.42)个,术后总引流量为(544.28±116.37)ml,引流时间为(2.67±0.83)d,术后住院时间为(6.65±1.58)d;三孔组的手术时间为(144.29±24.61)min,术中出血量为(171.45±26.64)ml,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2.05±1.21)个,术后总引流量为(627.39±121.92)ml,引流时间为(3.32±0.94)d,术后住院时间为(8.45±2.05)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总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心律失常及切口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观察指标明显优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少,但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临床实践过程中注意伤口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至2016-10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7例NSCLC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孔64例)及对照组(三孔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数、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胸数8例,高于对照组3例(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8.2 d、疼痛评分1.5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8 d均低于对照组(10.3 d、3.3分及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三孔胸腔镜可获得同样根治切除效果、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高、风险大,建议初学者先应用三孔胸腔镜进行手术,逐渐减少切口,直至单孔胸腔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探讨食管系膜的存在,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5月45例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平均80(32~150)ml;总手术时间平均240(220~280)min;清扫淋巴结平均29.1(13~76)个/例,胸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15.1个/例,腹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8.2个/例,颈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7.8个/例,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13.5(9~16)组/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4.4%(29/45);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8(7~19)d。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1/45),主要为肺部感染9例、喉返神经麻痹3例、心律失常2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随访至2012年11月,随访时间平均8.2(2~14)个月,随访率98.4%,受访患者均生存,3例喉返神经麻痹患者出院后均有所改善。远期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10例,吻合口狭窄3例。结论建立腔镜下整体解剖观念,明确食管系膜的解剖层面和镜下定位,可提高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根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组).统计分析两组VATS肺叶楔形切除时间、转开胸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价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安全性及其对VATS术的增益价值.结果 A组VATS术成功率100%;SPN病灶定位成功率95.6%,术后出现气胸5例、肺表面出血6例、弹簧圈脱落2例等并发症.B组VATS手术成功率84.4%,中转开胸率15.6%.A组VATS手术时间(17.7±2.8) min、术后住院时间(6.2±1.7)d及中转开胸0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可辅助VATS快速、精确切除肺内小病灶,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高龄患者远端胃癌行完全腹腔镜及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就诊的年龄≥70岁的远端胃癌患者77例,分为2组,腹腔镜组41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开腹组36例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P<0.05);切缘阳性率、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肺部感染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远端胃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上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至2017年4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上腹部术后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未感染组(A组,n=157)和感染组(B组,n=23)。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B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长于A组,补液量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补液量均为高龄患者上腹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手术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延长为高龄患者上腹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接受上腹部手术的高龄患者而言,手术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延长会使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应做好相关防治,以降低患者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为早期宫颈癌并分别行腹腔镜及开腹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为腹腔镜组,46例采用开腹手术为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及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相比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快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3、0.000、0.037,P均〈0.05);而淋巴结切除数、切除范围(宫旁、阴道)、盆腔引流量、术后尿管拔除时间这几个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8、0.105、0.097、0.551、0.74,P均〉0.05)。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分别为37.0%和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而脏器损伤、大出血、淋巴囊肿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2、0.453、0.332,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并具备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因此,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是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手助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胃瘫以及胃漏等,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以及胃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刨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02医院妇产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清宫组(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11例、腹腔镜组(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6例、宫腔镜组(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2例,阴式组(经阴道入路病灶切除术)21例。观察各组患者血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4组患者均未行开腹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清宫组术中出血量[(208±22)ml]最多,明显高于腹腔镜组[(40±13)ml]、宫腔镜组[(140±55)ml]和阴式组[(165±3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宫腔镜组及阴式组(P<0.01);而宫腔镜组与阴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术手术时间[(16±5)min]最短,明显少于腹腔镜组[(40±13)min]、宫腔镜组[(140±55)min]和阴式组[(165±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及阴式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组血液β-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50±3)d]最长,与腹腔镜组[(21±3)d]、宫腔镜组[(20±2)d]和阴式组[(2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住院时间[(15.0±2.1)d]最长,清宫组住院时间[(4.1±1.1)d]最短,与腹腔镜组[(7.5±2.3)d]及阴式镜组[(8.3±1.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术、阴式手术及腹腔镜引导、宫腔镜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均是CSP的有效治疗方法。虽然清宫术方法简单、住院时间短,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长。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宫腔镜手术和阴式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二级前哨淋巴结技术同期行D2胃癌根治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D2胃癌根治术,试验组应用二级前哨淋巴结(secondany sentinel lymph node,SSLN)技术同期行D2胃癌根治术,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手术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清除淋巴结数量,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和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并随访了解其无瘤生存与存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清除淋巴结数量显著较多(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试验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6%、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38.46%(P<0.05);试验组无瘤生存率为73.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8%(P<0.05),存活率为92.11%,略高于对照组的86.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LN同期行D2胃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远期生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治疗80岁以上极高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岁以上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其中,4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181.0±40.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25.0±88.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0±2.8)d;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应激性溃疡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治疗80岁以上极高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菊芳  薛红  蒋红琳 《西南军医》2009,11(4):634-63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可以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结肠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9例,采用腹腔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对照组(49例,采用开腹手术切除右半结肠),比较2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效果显著,相较于开腹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淋巴结清扫数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A组,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记录并发症发生例数并计算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愈出院后随访6~12个月,B组随访6个月、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与传统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胡海娟 《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207-1210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行TLH的患者50例(TLH组)和行LAVH的患者50例(LAV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TL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均低于LAVH组(P〈0.05),而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LH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反应轻,手术安全、可行,但必须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