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极易发展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而难以治愈。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前列腺癌干细胞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根源,针对前列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根治前列腺癌的有效途径,但这些细胞所占比例极小,几乎难以检测到,目前的研究难点就在于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分离技术效率较低。故拟深入研究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功能,首先必须有效地分离前列腺癌干细胞。该文就目前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几种主要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包括基于前列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磁性激活细胞分选法和基于前列腺癌干细胞生物特性的侧群细胞筛选法、体外无血清聚球筛选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人淋巴瘤耐药细胞株Raji/地塞米松(DEX)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分别采用噻唑蓝还原法(MTT)确定Raji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DEX浓度递增和持续作用的方法体外诱导Raji细胞的耐药性并检测其耐药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核转录因子p65(NF-κBp65)蛋白。结果历时3个月后建成的细胞株Raji/DEX增殖速度减慢,体积变小,且对DEX低度耐药,耐药指数为1.7(P<0.05);Raji/DEX的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Raji亲本细胞(P<0.05)。结论成功建立Raji/DEX耐药细胞株。NF-κBp65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是淋巴瘤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促进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对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模拟白血病和正常骨髓造血微环境,并与获得柔红霉素(DNR)耐药的Jurkat细胞(Jurkat/DNR细胞)共培养。绘制悬浮培养和与BMSCs共培养4d的Jurkat/DNR细胞的增殖曲线,并检测悬浮培养及共培养14、1、0d的Jurkat/DNR细胞的caspase3/7活性和bcl-2、bax、DAPK1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比较,悬浮培养的Jurkat/DNR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共培养41、0d后,Jurkat/DNR细胞caspase3/7活性升高,且共培养10d的活性高于共培养4d(P<0.05)。共培养4、10d后,Jurkat/DNR细胞bcl-2表达增加,共培养14、1、0d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增加(P<0.05)。而bax表达在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能促进Jurkat/DNR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过表达的DAPK1诱导Jurkat/DNR细胞凋亡和bcl-2转录下调c、aspase3/7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与维持的基础,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和对放、化疗的抵抗有关。因此,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胃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却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因此,笔者综述近年胃癌干细胞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培养及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养残留耐柔红霉素(DNR)的Jurkat细胞,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以模拟骨髓造血微环境,在与Jurkat细胞长期共培养的过程中选用含50ng/ml DNR的培养液进行培养,随着培养时问的延长,绝大部分Jurkat细胞漂浮死亡.残留的Jurkat细胞逐渐恢复增殖活力,并逐渐获得抗药能力,可以在DNR终浓度为50ng/ml的培养液中存活、增殖,将该细胞记为Jurkat/DNR.绘制Jurkat细胞和Jurkat/DNR细胞的增殖曲线,并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系数、DNR摄药量以及MDRl、bcl-2、bax和MRP mRNA的表达.结果 嵌合于基质细胞层中的Jurkat细胞在DNR的持续刺激作用下逐步产生耐药性,获得残留耐DNR的Jurkat细胞.与Jurkat细胞相比,Jur-kat/DNR细胞中处于静止期的细胞比例增高、增殖速度缓慢、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DNR摄药量减少,可以检测到MDR1基因表达,bax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bc1-2及MRP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滋养层是残留白血病细胞生存和再生长的微环境,可增强白血病细胞的抗药能力;通过改造白血病患者造血微环境有可能抑制残留白血病的形成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51在骨肉瘤(OS)中的表达及其调控OS侵袭、转移的机理。方法培养、收集OS细胞和人成骨细胞后分离出质膜,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法比较质膜蛋白质组中CD151表达差异;通过免疫印记方法比较不同侵袭能力OS细胞系与成骨细胞中CD151表达差异;在OS组织与正常骨组织中,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比较CD151表达差异。应用siRNA抑制CD151表达,通过划痕实验研究OS迁移能力的变化。用String软件检测质膜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CD151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蛋白组学方法检测出342种质膜蛋白质,CD151在OS胞质膜中表达上调3.68倍,在高侵袭能力的OS细胞中表达上调更显著。抑制CD151表达后,OS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D151通过β1-整合素与β-链蛋白发生关联。结论 CD151在OS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经典Wnt通路影响OS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进行长期有氧运动干预,探讨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及运动诱导HSP70对其影响,揭示运动预防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理。方法:2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50只,经1周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年轻对照组(YS组)、老年对照组(OS组)和老年运动组(OE组)。YS组(28周)小鼠经抓力测试后立即处死取材。OE组小鼠采用30周、每周3~4次、每次50分钟、75%VO2max有氧跑台运动训练(速度12米/分钟,坡度0°)。OS组与OE组小鼠喂养至60周龄后,检测抓力等指标后处死。随即分离各组小鼠腓肠肌,称重后检测小鼠骨骼肌萎缩指数(Sarcopenia index,SI),随后提取腓肠肌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腓肠肌组织HSP70,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o-IP法检测小鼠腓肠肌HSP70与Apaf-1蛋白结合量;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腓肠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SI变化:OS组小鼠腓肠肌SI较YS组显著减少23.09%,而OE组SI与OS组相比显著增加30.48%;(2)小鼠抓力:OS组小鼠抓力/体重比值比YS组显著减少42.74%,OE组比OS组显著增加21.51%;(3)凋亡指数检测:伴随年龄增加,OS组较YS组显著增加475.28%,而有氧运动之后,OE组小鼠凋亡指数较OS组显著减少46.41%;(4)Western Blot结果:OS组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较YS组显著增加45.40%,OE组较OS组显著减少33.40%;(5)腓肠肌HSP70与Apaf-1蛋白的结合量:OS组较YS组HSP70与Apaf-1结合量显著下降67.11%,运动后OE组较OS组显著增加306.31%。结论:(1)60周龄小鼠腓肠肌发生增龄性骨骼肌萎缩,3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延缓增龄性骨骼肌萎缩;(2)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可能与骨骼肌凋亡细胞增多有关,3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3)30周有氧运动可增强HSP70与Apaf-1结合量,这可能是运动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延缓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波  卢铀 《西南国防医药》2001,11(6):400-40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的主要失败原因是远地转移或/和局部区域复发。术后辅以单纯放疗或化疗能否提高长期生存率一直存有争议[1.2]。本文回顾总结1987-10-1994-12NSCLC根治术后临床资料,以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地转移为观察指标,分析术后放疗和化疗对失败原因的影响及其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大鼠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 30只成模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T2DM,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BMSC,n=10)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ADSC,n=10),同期正常大鼠(n=10)作为对照组.干细胞分别从正常大鼠骨髓及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制模后和细胞注射后每日检测各组血糖.细胞注射后第7天行空腹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实验.胰腺组织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与T2DM组比较,干细胞注射7d后2型糖尿病大鼠的随机血糖持续缓慢下降,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均得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胰岛内β细胞数量增加(P<0.05),但是两种类型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疗效相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细胞.  相似文献   

1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示踪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标记和示踪方法,优化示踪技术。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5、CD90),分别用BrdU、DAPI以及GFP 3种方法标记干细胞,DAPI和GFP标记率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鉴定,BrdU标记率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比较3种示踪技术的优缺点。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MSCs CD29、CD90表达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3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均未显示明显毒性。终浓度10μmol/L BrdU标记48h、终浓度1μg/ml DAPI标记12h分别为其最佳标记浓度及时间。感染复数MOI=8时,GFP慢病毒感染MSCs 12h,感染率可达90%以上。结论 GFP基因转染是一种稳定、可靠、安全的标记方法,对成体干细胞的示踪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维持治疗对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 搜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并接受APBSCT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治疗组(n=25),APBSCT前应用利妥昔单抗3~4次,采集自体干细胞前1d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375mg/m2)体内净化干细胞,移植后每3~6个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白细胞介素-2(100万U/次,缓慢静滴)维持治疗3~4次;对照组35例,除未用利妥昔单抗以外,其他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干细胞采集前及移植后巩固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8.2±2.9)×108/kg和(8.4±3.9)×108/kg(P=0.822),CD34+细胞数分别为(12.3±12.7)×106/kg和(13.2±13.9)×106/kg(P=0.799).治疗组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对照组3例造血重建失败.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所有病例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22(2 ~ 81)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治疗组3年总体生存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91.6% vs 69.5%,P=0.060).结论 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患者APBSCT前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造血重建,且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总体生存.  相似文献   

12.
应用Simonsen的脾指数测定方法以及体内生成脾结节和体外琼脂培养方法,分别研究了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在自然沉降条件下的沉降特性。在小鼠脾脏细胞的沉降试验中,CFU-S的沉降速度为4.50毫米/小时,CFU-C的沉降速度为6.69毫米/小时,脾指数阳性细胞的沉降速度为3.57毫米/小时。在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沉降试验中,CFU-S的沉降速度为4.96毫米/小时,脾指数阳性细胞的沉降速度为5.12毫米/小时。上述沉降试验表明,造血干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有不同的沉降速度和分布特性,因此,有可能通过自然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分开这两类细胞,其中,粒系定向造血干细胞(CFU-C)的沉降速度要高于多向性造血干细胞(CFU-S),因而,在沉降分离中CFU-C与免疫活性细胞可以得到较高程度的分离。从造血细胞中分离免疫活性细胞是当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于应用速度沉降装置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减轻造血细胞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的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7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局部相关因素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复发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1%、40.1%、26.0%和62.6%、30.6%、2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声音嘶哑、cN分期、cTNM分期、GTV-横径(GTV-D)和GTV-体积/长度(GTV-V/L)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声音嘶哑、cTNM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全组有75例(41.9%)患者出现复发,61例(34.1%)远处转移,其中19例(10.6%)为合并复发和远处转移。75例复发患者中64例(85.3%)患者为单纯食管复发,4例(5.3%)为单纯淋巴结复发,另7例(9.3%)患者为食管合并淋巴结复发。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63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复发;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周边组织/器官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接受ENI确实可行,其失败主要模式仍为食管复发;治疗前声音嘶哑、GTV-D和GTV-V/L较大、临床分期较晚和近期疗效不佳为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肿瘤周边组织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失败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探索和建立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技术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 ,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 ,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基 ,即无钙EMEM培养基 (添加 9%FBS ,0 0 5mmol/LCaCl2 ,4ng/mlEGF ,0 5ng/ml硫酸庆大霉素及 5 0 %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 )置细胞培养箱内培养。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为无钙EMEM培养基(添加 9%FBS、0 0 5mmol/LCaCl2 、0 5 μg/ml硫酸庆大霉素 )培养幼鼠皮肤块 4 8h后所得培养液。将 1×10 6/ml上述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经TGG细胞消化液 37℃下振荡消化后 ,接种至鼠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 ,37℃下静置 10~ 15min,留用快速贴壁细胞继续培养 ,所得细胞分别以能否呈克隆状生长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及β1整合素、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鼠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快速贴壁细胞经继续培养 ,可见细胞呈克隆状生长。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示非成熟细胞特征 ,β1整合素、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研究表明 ,表皮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与培养 ,本实验方法为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再诱导化疗前初次就诊复发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与Notch信号通路阻滞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共培养。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干细胞集落培养测定集落形成能力及细胞自我更新能力。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34、CD38、CD123、CD14的表达水平。结果 DAPT抑制细胞增殖及自我更新,破坏细胞增多,并可显著减少S期(分裂期)细胞比例,使细胞分裂停滞于G1/G0期。结论 DAPT对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有抑制作用,并促进其向成熟阶段分化。  相似文献   

16.
邸小青  胡新荣 《西南军医》2009,11(5):936-93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复发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诱发的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及细胞凋亡调控的不同直接影响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近几年提出的肿瘤干细胞(TSC)理论认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对治疗的耐受等均与TSC相关。本文将从放疗所致的DNA损伤修复,瘤细胞凋亡和肿瘤干细胞三个方面来对NPC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姜晓丹  徐如祥  张世忠  邹雨汐  徐强  柳晓秋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1):947-949,W001,W002
为探讨成人骨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无菌条件下行骨穿 ,梯度密度离心分离获取成人骨髓源细胞 ,以“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培养 ,确定神经干细胞的最佳体外生存环境。以细胞克隆方法判断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 ;以NESTIN、NSE及GF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鉴定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培养所涉及的细胞因子主要有GDNF(2 0ng/ml)、LIF(10ng/ml)和RA(0 5 μg/ml)等。结果发现 ,成人骨髓源细胞在相应培养条件下快速分裂增殖为大而圆并含粗大胞质颗粒的神经干细胞 ,后者形成细胞球 (或称“神经球”) ,该细胞球表达特殊的神经干细胞NESTIN抗原 ;若进一步将这些细胞球分离成单细胞并重新以克隆密度培养 ,单个的细胞又很快形成新的神经球。神经干细胞球进一步分化 ,可见到有的细胞胞体增大并出芽 ,逐渐发育成为较成熟的长突起细胞 ,长突起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并建立有神经纤维样联系 ,表达NSE或GFAP抗原。说明成年人骨髓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可以生成神经干细胞 ;用人骨髓组织诱导神经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刘杰  王建  周跃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0):1235-1238
目的 对兔骨髓问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健康幼年新西兰兔胫骨骨髓2ml,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取骨髓间质十细胞,接种至100ml玻璃培养瓶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细胞形态、贴壁率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及细胞生长周期,并进行成骨诱导反向证明,对细胞体外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2h后开始贴壁,20h后细胞基本贴壁完全,15d左右细胞融合达90%以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问质干细胞表面可见许多微绒毛,主要分布于胞体一侧,胞核不规则,有切迹,细胞器丰富,具有典型未分化细胞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90表达呈阳性,CD4S表达呈阴性,且绝大多数(约占细胞总数的97%)细胞的生长周期处于G1或G2期;成骨性诱导3周后,骨髓间质干细胞逐渐形成小的钙盐结晶体,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VonKossa染色显示细胞聚集处存在大量钙盐,呈黑色沉积.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的兔骨髓问质干细胞纯度较高,生长稳定,传代多次后仍保持干细胞特性,因取材及体外扩增较简单易行,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髓核退变缺损修复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正摘要目的评估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增强PET/CT对怀疑复发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170例治疗过的HNSCC病人行PET/CT,包括平扫和增强CT,以诊断可能的复发。PET/增强CT(PET/ce CT),PET/平扫CT(PET/nc CT)和ce CT对原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复发和第2原发癌进行评价。参考标准包括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和评价人口腔腺癌ACCM/DDP耐药细胞系。方法 :参照SEEMANN〔5〕方法 ,采用恒定顺铂浓度对人口腔癌ACCM细胞进行 6个月的持续耐药诱导 ,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并测定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对顺铂的抗性及抗药稳定性。结果 :经 6个月的诱导 ,形成生长良好的耐药细胞系ACCM/DDP与诱导前比较 ,ACCM/DDP胞体增大 ,大小不一 ,呈三角形或多角形 ,胞浆减少 ,胞核增大 ;细胞表面突起明显增多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延长。 6个月和 12个月的抗药保持性为 82 0 %和 6 8 0 % ,对VCR、ADR等药敏性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ACCM/DDP细胞系具有良好的顺铂抗性和抗药保持性 ,可为口腔癌多药耐药研究提供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