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PD-L1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61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肿瘤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PD-L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根据其临床结果统计分析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正常膀胱组织PD-L1阳性率为6.7%,明显低于肿瘤组织的45.1%(P<0.05)。膀胱癌肿瘤细胞上PD-L1表达对中位无复发生存期无影响(P>0.05),对肿瘤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及中位疾病特异生存期有影响(P<0.05)。被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上的PD-L1表达对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无影响(P>0.05)。结论肿瘤细胞PD-L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疾病特异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而与无复发生存期无关。肿瘤细胞上高PD-L1是肿瘤疾病特异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负面预后标志,可能是肿瘤逃逸或者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nm23-H1基因蛋白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膀胱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及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5/18),44.7%(17/38).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nm23-H1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临床分级、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有密切关系.结论nm23-H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鼻咽癌细胞株中KAI1/CD8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检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和鼻咽癌KAI1/CD8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5种人鼻咽痛细胞株中KAI1/CD82蛋白的定位及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鼻咽癌和30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中KA...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与Ras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c1)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分析患者胃癌组织中Tiam1和Rac1表达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切除术治疗前后患者胃癌组织Tiam1和Rac1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Tiam1表达及Racl表达均与胃癌患者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Tiam1表达阳性组织的Rac1阳性率显著高于Tiam1表达阴性的组织(P<0.05)。同时,Tiam1及Rac1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胃癌切除术后患者Tiam1阳性率及Rac1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胃癌转移发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阻断Tiam1及Racl信号转导通路有利于抑制肿瘤转移,改善胃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印记位点调节样因子(BORIS)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石蜡切片中BORIS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ORIS及Cyclin D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RIS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BORIS和Cyclin D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正相关(r=0.582,P<0.05)。结论 BORIS蛋白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AKT/mTOR通路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葫芦岛市中心医院2015-2019年收治的144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脑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GFR、AKT、mTOR的表达情况,比较EGFR、AKT、mTOR在各型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脑胶质瘤的EGFR、AKT、mTOR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9%(109/144)、72.22%(104/144)、75.69%(109/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在各型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Ⅳ型88.89%(16/18)、Ⅱ型86.11%(31/36)、Ⅲ型80.00%(40/50)、Ⅰ型55.00%(22/40),Ⅱ型、Ⅲ型、Ⅳ型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在各型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Ⅳ型94.44%(17/18)、Ⅲ型86.00%(43/50)、Ⅱ型77.78%(28/36)、Ⅰ型40.00%(16/40),Ⅱ型、Ⅲ型、Ⅳ型AKT阳性表达率高于Ⅰ型,Ⅲ型、Ⅳ型AKT阳性表达率高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OR在各型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Ⅳ型88.89%(16/18)、Ⅲ型86.00%(43/50)、Ⅱ型83.33%(30/36)、Ⅰ型50.00%(20/40),Ⅱ型、Ⅲ型、Ⅳ型mTOR阳性表达率高于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升高,EGFR、AKT、mTOR表达增强,EGFR可通过与AKT/mTOR级联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及恶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9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外周血HIF-1α和Th17/Treg细胞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HIF-1α和Th17/Treg细胞水平应用于NAFLD患者中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NAFLD组外周血HIF-1α水平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AFLD组外周血Th17、Treg在总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值以及Th17/Treg水平较健康组高(P <0. 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联合检测外周血HIF-1α、Th17、Treg以及Th17/Treg细胞水平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 <0. 05)。结论 NAFLD患者外周血HIF-1α、Th17/Treg细胞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NAFLD。  相似文献   

11.
陈军  邵国兴 《武警医学》1998,9(5):257-259
选择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1)正常膀胱组织中P-gp无表达,膀胱肿瘤组织中P-gp阳性表达率为71.4%:(2)P-gp阳性表达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51.6%:(3)在死亡组中P-gp阳性表达*率为83.3%。表明膀胱肿瘤中P-gp的高阳性表达提示其复发率高,预后差,可作为临床上判定膀胱肿瘤患者预后情况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鉴定出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中与预后及治疗效果相关的基因,并分析其在肿瘤相关通路中的活性。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取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转录组测序及相应临床数据;选择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人种、生存时间、吸烟年数、治疗效果、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浸润为临床表型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利用R语言进行生存分析;利用GSCALite工具进行肿瘤相关的通路活性分析;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中的GSE13507和GSE3167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鉴定出与预后及治疗效果均显著相关的基因模块及模块关键基因GPHN、CPSF2、PRMT5、EIF2S1、KLC1、SLC39A9、SRP54及CNIH,上述8个基因在肿瘤相关通路中有一定活性。结论GPHN、CPSF2、PRMT5、EIF2S1、KLC1、SLC39A9、SRP54及CNIH基因在BLCA中与预后及治疗效果均显著相关,并且参与了肿瘤相关通路,可能成为BLCA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膀胱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及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5/18),44.7%(17/38),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nm23-H1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临床分级,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有密切关系,结论:nm23-H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管抑素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含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赖氨酸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Lysine -ELISA)法检测 6 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 (angiostatin)的水平 ,以及治疗后血清中血管抑素的水平。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级及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后 2 4h血清中血管抑素的水平并无显著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 1周血管抑素水平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血管抑素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展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联合瘤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检测,比较其肿瘤复发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对67例BTCC和作为对照的10例正常膀胱上皮石蜡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结果 两者在正常膀胱上皮中不表达,在BTCC中均不同程度表达,67例BTCC组织中,hTERT强阳性表达28例, 其中有肿瘤复发的18例(64.3%),VEGF表达为强阳性共51例,其中有肿瘤复发的30例(58.8%) ,联合瘤标均强阳性例数为21,有肿瘤复发的18例(85.7%),其特异性与单一瘤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把针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阶段的瘤标联合,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有希望作为预测BTCC预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NA-218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5637细胞活性与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正常膀胱细胞与膀胱癌细胞中miRNA-218的表达情况;分别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加入miRNA-218序列模拟物(miRNA-218 mimics)与无关序列模拟物(scramble mimics)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增殖能力。结果 miRNA-218在正常膀胱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的膀胱癌5637细胞比较,加入miRNA-218 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中,miRNA-218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scramble 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中,miRNA-21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miRNA-218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的活性与侵袭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未处理的膀胱癌5637细胞与加入scramble 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218与膀胱癌的发生、侵袭转移有关,miRNA-218表达上调可抑制膀胱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60在膀胱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热休克蛋白60在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热休克蛋白60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黏膜分别为62%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中热休克蛋白6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休克蛋白60在膀胱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的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分化,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EZH2和Ki67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的EZH2和Ki67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膀胱癌组织中EZH2及Ki67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蛋白表达增高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复发密切相关,并与Ki67正相关。联合检测EZH2及Ki67可以作为反映膀胱癌预后的生物学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肿瘤高表达蛋白(high expression in cancer,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05例人膀胱癌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中Hec1的表达,其中按Elson and Ellis半定量三级分类法:Ⅰ级51例,Ⅱ级39例,Ⅲ级15例;临床TNM分期Ⅰ期31例,Ⅱ期23例,Ⅲ+Ⅳ期51例;伴淋巴结转移者71例,无淋巴结转移34例;肿瘤直径≤2 cm者49例,2~5cm 者35例,>5 cm者21例。采用Prism6.0统计软件分析肿瘤组织Hec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子。结果 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8.2%(82/105)和15.0%(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c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P分别为0.25, 0.17,0.26)。随临床分期的升级(P=0.042)、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0.033),Hec1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有显著相关性;Hec1表达阳性的膀胱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较Hec1表达阴性者低(P=0.02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Hec1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ec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起到肿瘤刺激因子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ba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ak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2例膀光移行细胞癌组织的bak mRNA的分布与表达。结果: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ak基因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7.7%,其阳 率随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降低,结论:促凋亡基因bak在大多数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bak基因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凋亡调节,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