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通过随访103例各期宫颈癌患者,观察综合治疗以后的3年总生存率,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01~2007-01间103例接受根治性或辅助性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期间失访4例,平均随访时间32.5个月,失访率3.88%,103例中有31例死亡.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为71.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宫旁受浸、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影响宫颈癌预后(P<0.05).结论: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to-lymphocytes ratio,NLR)、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等临床常见的炎症指标与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SCC患者168例和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SCC患者30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均值作为最佳分界点,并以此将SCC患者分为高值组(NLR>1.60和CRP/ALB>0.022)和低值组(NLR≤1.60和CRP/ALB≤0.022),分析NLR和CRP/ALB比值与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和CRP/ALB比值对SCC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CRP/ALB比值和NLR均为影响SCC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淋巴结转移(HR=0.41;95%CI:0.22~0.79;95%CI:1.05~4.98;P=0.008)、治疗方式(HR=2.72;95%CI:1.46~5.07;P=0.002)、CRP/ALB比值(HR=2.36;95%CI:1.02~5.47;P=0.045)和NLR(HR=2.28;95%CI:1.05~4.98;P=0.038)是SCC的独立预后指标,低值组和高值组SCC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97%和68%。结论 术前NLR和CRP/ALB比值是影响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联合两者可以更好的用于宫颈癌的预后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介入治疗(动脉内灌注化疗)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35例ⅠB-ⅣA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VEGF,比较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级、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是否淋巴转移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分析血清VEGF水平对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应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血清VEGF在不同肿瘤大小(P=0.001)、病理类型(P=0.026)患者中存在差异;并对介入治疗疗效(P=0.012)及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影响(log rank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19)、血清VEGF水平(P=0.009)、介入治疗疗效(P=0.007)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癌血清VEGF水平对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10至2010-10收治的92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其中有转移淋巴结坏死50例,无转移淋巴结坏死42例。搜集术前血常规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分析NLR对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NLR是影响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NLR是影响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的独立因素。结论 NLR<3与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程度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可能是造成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272例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2002年272例TNM分期为Ⅰ、Ⅱ、Ⅲ期且明确进行了根治性手术(R0)的直肠癌患者的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8.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0%、62%。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CEA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及TNM分期为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是Ⅱ、Ⅲ期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脉管浸润与直肠癌的预后关系不大,肿瘤距肛缘距离不是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CEA水平、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为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与肿瘤距肛缘距离无关,术前CEA水平、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为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准确的CEA指标和病理评估,早期根治性手术,恰当的术后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术前合并疾病、手术者经验、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学分型、T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等资料,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5%(51/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出现并发症与年龄、术前合并疾病及手术者经验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术者手术经验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越大、术前合并疾病和术者手术经验越少,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越高,临床上应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引起重视,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2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3)、血清肌酐(P=0.044)、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0)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4)5个因素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4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P=0.019)及术后未行抗肿瘤治疗(P=0.039)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VEGF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在3.0T磁共振上征象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57例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病理VEGF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57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36例,阳性率为63.15%,VEGF表达与病理类型、时间信号曲线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VEGF在肿瘤直径>2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2cm者(P<0.05).与形态不规则或毛刺征、环形强化征、肿瘤血管、腋窝淋巴结转移、时间信号曲线有关(P<0.05).结论:VEGF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提示血管生成可能在乳腺癌进展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VEGF的表达与磁共振征象中肿瘤直径的大小、环形强化征、肿瘤血管、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其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时间信号曲线的类型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首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25例首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同时使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保护甲状旁腺。根据患者术后1周内的血钙浓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162)与低钙血症组(n=16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侧别、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T4期、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中央区转移情况、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降低、术前低钙、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甲状腺癌首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病理类型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临床分期T4期、TPO-Ab升高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临床分期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预测肝癌侵袭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将64例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2)与未复发组(n=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的术前血清及标本中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并进行复发风险多因素分析。结果血清VEGF的浓度为334.50±247.6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复发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已复发组VEGF的阳性率为85.7%,未复发组为54.5%(P<0.05)。VEGF阴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3%、68.8%及62.5%,VEGF阳性组的分别为52.1%、33.3%及29.1%(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播散结节、微转移灶及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相关,可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14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4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δ-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纤维腺瘤中δ-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7.5%(6/34),乳腺癌中δ-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5%(95/145),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比较,δ-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δ-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δ-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肿瘤大小、ER、PR、HER-2和Ki67蛋白表达比较均未见相关性。生存分析发现,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相关,δ-catenin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OS和RFS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δ-catenin蛋白高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表达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灰阶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方法:用灰阶超声评估130例患者的135个PTMC结节,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灰阶超声主要评估甲状腺结节数目、位置、形态、肿瘤的边界、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内部回声、钙化类型、周边回声特征及后方回声。将上述灰阶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研究两者的关系。结果:PTMC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的超声表现是癌结节大小、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癌结节内部的钙化类型(P0.05),即癌结节越大、与甲状腺被膜接触面积越大,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结节内出现粗伴微钙化灶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结节大小、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钙化类型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论:PTMC的大小、与甲状腺被膜关系、内部钙化类型等灰阶超声表现,可提示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64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对肝脏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各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8例肝脏转移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原发灶大小、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情况和HER2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受体情况和HER2表达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初诊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情况和HER2是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微创治疗、缩小手术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983-2005年间诊治的308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2例术后找到淋巴结,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癌旁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9.9%(28/282),黏膜(M)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5%(4/157),黏膜下层(SM)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2%(24/12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管癌栓(P=0.000,OR=8.568)、浸润黏膜下层(P=0.018,OR=4.234)、肿瘤〉2cm(P=0.020,OR=4.12)、分化不良(P=0.040,OR-2.710)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进一步分层分析提示,影响M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管癌栓,≤2cm的M癌不论分化程度如何均无淋巴管癌栓,也无淋巴结转移(0/108),2-4cm、无淋巴管癌栓的M癌不论分化程度如何均无淋巴结转移(0/26);影响SM癌淋巴结的因素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管癌栓,≤2cm、分化良好型、无淋巴管癌栓的SM癌均无淋巴结转移(0/25),2era、分化不良型、有淋巴管癌栓的SM癌淋巴结转移率72.7%(8/11)。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管癌栓与M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管癌栓与SM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余湘玲 《西南军医》2016,(5):423-42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Two or three session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TAI) therapy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in 13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stage 3 or more). The efficacy of TAI was evaluated by tumor marke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all cases, tumor marker levels decreased after TAI therapy, and MRI also showed a decrease in the tumor size in 11/12 patients. The tumor tissue resected at radical hysterectomy showed no viable cancer cells in 6 patients, and no viable extrauterine cancer was detected in 5 more patients. Thus, TAI performed via both internal iliac arteries reduced both tumor size and extension to the parametrium, and it appears to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odality for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质量指数(BMI)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患者132例,记录BMI与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724、CEA的动态变化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BMI与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724、CEA的相关性,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BM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BMI降低值与CEA增高值(r=0.831,P<0.01)呈高度正相关,与CA199增高值(r=0.690,P<0.01)、CA242增高值(r=0.591,P<0.01)、CA724增高值(r=0.694,P<0.01)呈中度正相关。BMI降低值与预后(死亡)之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P<0.01,95%可信区间0.602~0.882),死亡敏感度为0.778、特异度为0.788,最佳界值为2.85 kg/m~2。BMI降低值≥2.85 kg/m~2与BMI降低值<2.85 kg/m~2患者在胃癌病理分化(χ~2=12.530,P<0.01)、浸润深度(χ~2=0.944,P<0.01)、淋巴结转移(χ~2=6.471,P<0.05)、肿瘤分期(χ~2=6.202,P<0.05)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I降低值≥2.85 kg/m~2患者存活率(33.9%)明显低于BMI降低值<2.85 kg/m~2患者(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BMI降低值与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724、CEA增高值呈正相关,BMI降低值<2.85 kg/m~2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好,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IB2-II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75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NLR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NLR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显著相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NLR最佳临界值为2.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56、0.731。NLR>2.0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期均显著低于NLR≤2.0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不是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治疗前,NLR作为一种简单、经济、可重复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可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NLR>2.0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40例。L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随后以1 mg/(kg·h)的速度输注,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C组以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利多卡因给药后30 min(T_1)、2 h(T_2)及手术结束时(T_3)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和脑氧摄取率(CERO_2)。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时测定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浓度,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与T_0时相比,T_1~T_3时两组患者Da-jvO_2及CERO_2均降低(P<0.05)。与C组相比,L组T_2~T_3时Da-jvO_2及CERO_2降低(P<0.05)。与术前1 d时比较,C组术后1、3、7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MMSE评分降低;L组术后1、3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MMSE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术后1、3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MMSE评分升高(P<0.05),术后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降低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