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遗传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每天 2 5 0mg kg(高剂量组 )、12 5mg kg(低剂量组 )的胸腺肽连续 10d小鼠腹腔注射给药 ,实验另设以生理盐水 10ml kg代替胸腺肽的阴性对照组 ;于第 9、10两天以 40mg kg剂量腹腔注射染色体断裂剂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末次注射后 6h处死小鼠 ,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胸腺肽能显著降低环磷酰胺诱导的微核率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小于 0 0 1,高低两个胸腺肽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分别为 (12 5 0± 3 88)‰、(14 75± 3 42 )‰ ,(2 2 5 8± 4 98)‰。结论 胸腺肽具有拮抗或修复环磷酰胺诱导的遗传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检查是发现体内染色体损伤一快速方法。本文以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5、10、15、20、25、30mg/kg)用腹腔注射染毒断奶雄性小鼠。连续5天染毒(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对照组注别蒸馏水。实验结果是: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6.88±0.89,12.33±0.37、20.00±0.49、24.89±0.52、24.75±0.55(‰),对照组为3.00±0.64;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是5.25±0.26、5.06±0.24、6.31±0.28、6.06±0.26、8.44±0.32、7.06±0.28,对照组为1.79±0.1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十分显著的升高。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只5天染毒以后就达最大稳定状态,以后两周没有变化。骨髓和外周血微核率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是γ_1=0.99,γ_2=0.86,相关系数有显著意义(P<0.01),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是用于发现暴露人群染色体损伤一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蓖麻毒素对BALB/c雄性小鼠的毒性及对昆明种雄性小鼠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BALB/c小鼠腹腔注射8 d后,6.4μg/kg剂量组体重由20.79±0.98 g降为19.62±1.00g,体重增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0.4,1.6和6.4μg/kg剂量组白细胞数目依次为9.070±0.751,9.210±0.801和8.270±0.396×10~9/L,与对照组(11.430±1.042×10~9/L)相比显著降低(P<0.05,0.05和0.01);脾和胸腺的重量则没有明显变化.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24 h后,1.6和6.4μg/kg剂量组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率为21.90±4.28‰和29.26±3.48‰,与对照组(4.94±1.03‰)相比明显增高(P<0.01),且呈现出剂量 效应关系.此结果提示蓖麻毒素对小鼠有剧毒,对遗传物质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丙莠对雄性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将体质量20~26 g(精子畸形实验小鼠为15~18 g)健康小鼠12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和异丙莠染毒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0.0、60.0、120.0 mg/kg),分4次腹腔注射染毒,每次间隔24 h,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外周血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精子畸形率以及睾丸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异丙莠染毒120 mg/kg剂量组骨髓微核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异丙莠染毒60、120 mg/kg剂量组外周血微核发生率和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异丙莠染毒各剂量组致骨髓染色体和睾丸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莠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具有致突变性,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统计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来分析苯对小鼠的细胞遗传毒作用.方法 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设立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1组(间隔触苯组),实验(2组、实验(3)组(连续触苯组).阳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染毒,阴性对照组未经任何方式触毒,实验(1、(2、(3)组经呼吸道触苯染毒.分别检测以上各组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阳性对照组为28.86‰.阴性对照组4.18‰,实验(1组4.50‰,实验(2组27.81‰,实验(3)组28.27‰.结论 实验(2组、实验(3)组(连续触苯组)与阳性对照组结果相一致,即连续触苯对小鼠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完整性有改变,具有细胞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肝癌、肝硬化和肝炎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微核并与输血员作对比.发现微核率是:肝癌6.18±2‰,肝硬化5.28±2‰,肝炎4.15±2.6‰,输血员0.60±0.67‰.各组病人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3mg·kg-1,B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5mg·kg-1,C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5d。染毒5d后,取小鼠骨髓进行微核实验和染色体制片,统计小鼠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经阿霉素处理后的小鼠骨髓细胞,在主核附近出现1个或几个小的亮点,即为微核;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的断裂和部分缺失。A组和B组的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P<0.01),且B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A组(P<0.0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霉素可致小鼠微核发生率增高、染色体损伤,对小鼠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骨髓细胞微核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3个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mg/kg、20 mg/kg、40 mg/kg,于染毒后24 h、48 h取小鼠胸骨髓,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1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连续5 d染毒,第5 d 染毒后6 h取双侧股骨骨髓,计数小鼠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环磷酰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程度。结果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各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染色体畸变率亦高于对照组,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制备的核壳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包覆二氧化锆复合生物陶瓷材料(核壳型n-HA/ZrO2支架材料)对小鼠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进行微核实验,按50 mg/kg的剂量,从小鼠腹腔注入高、中、低三种剂量核壳型n-HA/ZrO2支架材料浸提液,观察其股骨骨髓每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中的微核细胞数,并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受试样品三种浓度浸提液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分别为2.2‰(高剂量组),1.8‰(中剂量组)与1.4‰(低剂量组)。统计学分析表明,实验组间PCE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壳型n-HA/ZrO2支架材料无致染色体突变及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30 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5 d染毒,染毒后28 d取双侧睾丸和附睾,计数小鼠精子畸形率和生殖细胞微核发生情况,评价环磷酰胺对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结果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组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生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醛灌胃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ICR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个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灌胃的方法给予实验组小鼠甲醛,1次/d,连续5d,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染毒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小鼠骨髓进行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并计算微核率。结果:高剂量组的微核率为(8.41±2.45)‰,低剂量组的微核率为(1.82±1.30)‰,空白对照组的微核率为(0.50±0.8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微核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灌胃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 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肠癌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形态、增殖及CD13、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BMSCs单独培养,实验组采用TransweⅡ小室建立BMSCs与结肠癌SW480细胞非接触、共培养的微环境。显微镜观察BMSCs的形态变化,四氮唑兰比色法(MTT)检测BM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周期及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MSCs的形态具备了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增殖速度增高,其s期细胞含量(41.1%)较对照组(9.67%)明显增加;实验组BMSCs的CD13的表达为89.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1%4±8.1%(P〈0.01);实验组BMSCs的CD133的表达为90.5%±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1.2%(P〈0.01)。结论应用TransweⅡ小室可实现结肠癌SW480细胞和BMSCs非接触共培养,并能诱导BMSCs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其机制与引起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及细胞表面标记物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3-二苯-1,3-丙二酮(1,3-diphenyl-1,3-proanedione,DPPD)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和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DPPD低、中、高剂量组(62.5,250,1000 mg/kg),DPPD低、中、高剂量组(62.5,250,1000mg/kg),每组各5只。DPPD各剂量组小鼠经口给药30 d,每天1次。环磷酰胺采用30 h经口灌胃染毒。第2次染毒6 h后,小鼠麻醉脱臼处死,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千分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阳性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1),DPPD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变化不明显(P〉0.05);与环磷酰胺阳性组比较,环磷酰胺+DPPD低剂量组(62.5 m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变化不明显(P〉0.05),环磷酰胺+DPPD中、高剂量组(250、1000 m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微核抑制率分别为35.58%和61.54%。结论 30 d经口给予DPPD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没有影响,DPPD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凋亡蛋白XIAP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抗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结果55例初治AL患者表达抗凋亡蛋白XIAP的阳性细胞率(79.85±2.23)%、平均荧光强度(302.70±5.61),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3.35±2.80)%、平均荧光强度(58.22±16.82)明显升高(P〈0.01)。40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的抗凋亡蛋白XIAP阳性细胞率(74.35±2.10)%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24.13±9.47)较初治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XIAP过度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相关,XIAP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王杰  黄军华  牛志浩  汪浩文  刘俊峰 《疑难病杂志》2010,9(11):825-827,F0003
目的检测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的功能,探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发生肺动脉高压,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以获得EPC集落,并对其骨髓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增殖、黏附、迁移能力进行检测。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下能够获得EPC集落,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实验组诱导生成的EPC数量少(P〈0.05),CD34和FLK-1阴性比例下降(分别为19.33%±3.27%vs 31.17%±4.40%和33.67%±3.50%vs 44.50%±3.78%,P均〈0.01),细胞增殖能力下降(0.43±0.08 vs 0.64±0.07,P〈0.01),贴壁细胞减少(6.835个±1.605个vs 10.175个±1.945个,P〈0.0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7.83个±1.94个vs 11.83个±2.48个,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异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施国美  莫伟明  陈燕  楚旭 《当代医师》2014,(11):1517-1520
目的 研究骨髓组织印片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54份同步进行骨髓涂片、印片和切片检查的临床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形态学诊断差异性.结果 骨髓组织印片在极度减少、明显减少、正常、轻度增多、明显增多、极度增多组中有核细胞量评估性能优于涂片(P<0.01),而与切片相近(P>0.05).印片有核细胞数量减少者涂片大多减少,而涂片细胞减少者印片大多正常或增加.以骨髓切片有核细胞量变化为标准,有核细胞减少组中涂片与印片符合率均较高(87.5%和96.9%);有核细胞量正常及增多组中印片符合率均高于涂片(87.8%和95.7% vs 68.3%和55.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片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指标性能评价总体上也优于涂片.浆细胞骨髓瘤(PCM)患者中印片浆细胞总量及幼稚浆细胞量高于涂片(42.73±10.47和13.60±4.83 vs 24.67±11.18和11.07±5.8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组织印片兼有涂片和切片的特征,印片在评估有核细胞量及肿瘤细胞浸润度等方面优于涂片,骨髓涂片与印片快速联检可以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移植路径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造大鼠MCAO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静脉移植组和蛛网膜下腔移植组。提取、分离和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经股静脉注射注入200μl PBS液;静脉移植组经股静脉注射注入200μl含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200μl含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定量ELISA法对大鼠脑脊液中VEGF含量进行检测,利用免疫荧光定量观察梗死灶血管再生情况。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7 d、14 d和28 d,蛛网膜下腔移植组大鼠脑脊液中VEGF含量分别为(207.4±8.9)pg/ml、(171.2±10.3)pg/ml和(143.8±13.8)pg/ml,均高于静脉移植组大鼠脊液中VEGF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4 d和28 d时,蛛网膜下腔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043.8±514.2)个和(1834.8±307.4)个,均高于静脉移植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移植组微血管数分别为(384.6±45.1)个和(514.8±51.3)个,均高于静脉移植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够增加VEGF分泌,促进脑梗死灶血管新生,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