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ELIS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 探讨ELISA法测定抗心磷脂抗体 (AC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用ELISA法检测 6 7例梅毒患者血清中ACA水平 ,并对 2 2例ACA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进行RPR、TPPA检测。结果 : 39例RPR阳性的梅毒血清中 ,ELISA检测ACA阳性 2 3例 ,若以RPR为金标准 ,ELISA法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只有 5 8.97%(2 3 39) ;2 8例RPR阴性 (TPPA阳性 )的梅毒血清中 ,ELISA检测ACA阳性 1例。ACA的阳性率与RPR滴度呈正相关 (r=0 .995 ,P <0 .0 0 1)。 2 2例ACA阳性的对照血清 ,TPPA检测均阴性 ,RPR阳性 1例。结论 : 本研究提示ELIS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ACA时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如RPR法。 相似文献
2.
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诊断和随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 (4周前 )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我们对梅毒患者进行 19S- 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标本来源:经我所性病科诊断的治疗前一期梅毒 (硬下疳 )患者血清 15份,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 3份,经正规驱梅治疗后 3~ 4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评价几种用于一期梅毒(PS)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法(D-F)、镀银染色法(Ag)、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聚合酶链反应(PCR)等4种梅毒螺旋体(TP)检测方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91例PS患者进行检测.结果Ag法、IIF法、RCR法检测TP阳性率较高,D-F法阳性率较低.对于病程小于2周患者TRUST阳性率明显低于TPPA.结论Ag法是TP检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病程小于2周的PS患者TPPA比TRUST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 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特异性TP-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IgG/RF免疫吸附剂处理后的93例梅毒患者血清和3例梅毒妇女所生新生儿血清,用TPPA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73例未经正规驱梅治疗的梅毒患者血清中,一期梅毒的TP-IgM抗体阳性率78.26%(18/23),二期梅毒的阳性率100%(32/32),隐性梅毒的阳性率47.06%(8/17),3例梅毒妇女所生新生儿血清TP-IgM抗体1例阳性.经正规驱梅治疗RPR转阴的21例梅毒患者血清中TP-IgM抗体阳性率4.76%(1/21).结论采用19S-IgM-TPPA法检测先天梅毒和二期梅毒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不宜单独应用诊断一期和隐性梅毒,对梅毒疗效的观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TPPA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TPPA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202份性病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法和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TPPA阳性49例,阳性率24.26%,化学发光法阳性52例,阳性率25.74%。以TPPA法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98.04%。结论:化学发光法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确诊试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一期梅毒患者酶毒螺旋体和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评价几种用于一期梅毒(PS)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法(D-F)、镀银染色法(Ag)、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聚合酶链反应(PCR)等4种梅毒螺旋体(TP)检测方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红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91例PS患者进行检测。结果:Ag法、ⅡF法、PCR法检测TP阳性率较高,D-F法阳性率较低,对于病程小于2周患者TRUST阳性率明显低于TPPA。结论:Ag法是TP检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病程小于2周的PS患者TPPA比TRUST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种不同方法对各期梅毒患者血清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梅毒螺旋体(TP)侵入人体后产生两种抗体: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和特异性抗体。为了探讨目前检测梅毒的几种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TP-DNA测定试验(TP-PCR)的可靠性,笔者应用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TP-PCR3种方法,对165例可疑梅毒患者进行检测,并对确证的86例梅毒患者按病程、分期、曾治疗否作分类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2000年7月~2001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可疑梅毒患者165例,确证梅毒86例,其中一期梅毒… 相似文献
8.
Warthin-Faulkner法检测梅毒病理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病理组织中检测梅毒螺旋体是诊断梅毒较为理想可靠的方法,但是多年来一直没有较好的螺旋体染色方法.我们应用Warthin-Faulkner法染色,螺旋体染成黑色,所在的组织为各种色调的黄色,对比分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TP—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285例梅毒患者中病程1年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血清固定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285例梅毒患者中,28例发生血清固定,经TP—IgM检测,阳性8例,阴性20例;28例血清固定患者中,17例二期梅毒患者TP—IgM抗体阳性5例,阴性12例;1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TP—IgM抗体阳性3例,阴性8例;无一期梅毒。结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感染并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在梅毒螺旋体特性抗体(TP-Ab)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高度疑似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TPPA及CMIA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为参比,分析CMIA在梅毒TP-Ab血清学检测中的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潜在血源传播患者筛选梅毒血清学传染病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06年6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本院23720例潜在血源传播患者与门诊患者的TRUST/TPP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不同年度潜在血源传播患者TRUST-/TPPA+的百分率变化;对其中118份TRUST-/TPPA+的潜在血源传播患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TPPA法和FTA-ABS法进行Tp-IgM抗体检测。结果潜在血源传播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2%和26.6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在梅毒抗体阳性标本中,TRUST-/TPPA+占有相当的比例,二者分别为3.12%和7.50%;潜在血源传播患者中TRUST-/TPPA+的百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18份TRUST-/TPPA+的潜在血源传播患者血清,经TPPA法和FTA-ABS法检出TP-IgM抗体阳性分别为13例和10例。结论潜在血源传播患者的梅毒传染性指标的监测应至少包含特异性抗体试验,如TPPA;TP-IgM检测有助于判断其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孕妇梅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孕妇梅毒流行情况,为胎传梅毒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高低随机选择广东省6个城市共23家医院,每个城市随机选择3-4家医院作为监测单位,在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对监测单位所有孕妇进行梅毒检测。采用RPR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实验,对确证阳性者进行跟踪治疗并收集有关资料。结果:共监测孕妇11175名,发现孕妇梅毒76例,占0.68%。孕妇梅毒及其性伴大多学历低,无固定职业,并有梅毒相关的流产、死胎和分娩先天梅毒胎儿史。结论:应当加强对无业或无固定职业孕妇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孕妇梅毒监测工作,避免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无症状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亚群,其中早期潜伏梅毒(ELS)14例,晚期梅毒(LS)24例,正常对照组19例。结果ELS、LS和正常对照三组人群CD3+、CD8+和CD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D4+和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S组与LS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S和LS组CD4+和CD4+/CD8+水平上升,但CD3+、CD8+和CD1+9水平正常。提示ELS和LS体液免疫无明显减弱,但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灭梅毒螺旋体。 相似文献
14.
快速乳胶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快速乳胶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快速乳胶试验和TPPA平行检测50例梅毒患者血清和30例对照组血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结果:5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快速乳胶试验阳性47例,阴性3例;30例对照组血清快速乳胶试验阳性1例,阴性29例;以TPPA结果为标准,快速乳胶试验的敏感性为94.0%(47/50),特异性为96.7%(29/30)。结论:快速乳胶试验检测TP—Ab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5.
梅毒血清学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三种用于梅毒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组合方案对孕产妇人群进行梅毒筛查.方法 检测2 075份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检测为阴性的孕产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方法复检,复检为阳性的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TRUST法检测梅毒漏栓率为1.20%(25/2075),TP-ELISA方法复检有30例阳性,经TPPA确证25份为梅毒,TP-ELISA法假阳性率为0.24%(5/2075).结论 用TP-ELISA方法和TRUST方法同时筛查孕产妇梅毒,阳性标本再用TPPA方法确证,是提高梅毒检出率比较好的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抽取3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h1,Th2和NK细胞水平。结果血清固定组与健康组比较,CD4+T细胞、Th1细胞和NK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T细胞和Th2细胞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CD8+和Th1/Th2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未治疗梅毒患者组比较,CD4+T细胞和Th1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CD8+和Th1/Th2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发生Th1向Th2漂移,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可能影响梅毒螺旋体的彻底清除,造成血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可出现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和血清学特点,为试剂改进和结果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21 560例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对于TRUST假阳性患者所患疾病进行总结,并与梅毒患者进行对比。结果TRUST生物学假阳性病例共计152例,平均滴度(1∶1.22)±(1∶1.69),以脑部病变及肿瘤为主。门诊梅毒患者190例,TRUST平均滴度(1∶14.45)±(1∶4.85)。结论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以脑部病变和肿瘤为主,且滴度明显低于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18.
梅毒硬下疳实验室检查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几种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在硬下疳患者中的梅毒检出率,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每个患者同时进行暗视野检测(DF)、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抗体。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结果456例患者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DF72.8%,TPPA83.6%,RPR62.7%(配对χ2检验,P<0.001)。结论为了提高一期梅毒的检出率,对疑似梅毒硬下疳的患者,应同时进行3种方法检查。 相似文献
19.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IL1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存在较二期梅毒患者更显著细胞免疫低下现象。 相似文献
20.
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分化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极化状态的变化。方法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一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0和Th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二期梅毒患者Th0、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1);潜伏梅毒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固定组患者Th0和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RPR滴度与Th1/Th2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在由一期向二期进展的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着由Th1向Th2极化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