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尔康颗粒剂是由人参、黄芪、白芍、虎杖等十余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本品是目前癌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好的辅助治疗药物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制剂产品的质量,本文对该药中的主要成分作了薄层鉴别试验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最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杜香提取物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流法制备杜香提取物熊果酸,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乳腺癌细胞株Bcap37及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杜香提取物熊果酸对癌细胞K562、Bcap37及A549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杜香提取物熊果酸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魏海青  李军霞  王永利 《河北医药》2011,33(13):1938-1940
目的探讨旋覆花素对小鼠肝癌H22细胞株、小鼠肉瘤S180细胞株、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将同一浓度对以上5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行对比,了解其对以上5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特点。方法 (1)用MTT比色法测定旋覆花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2)倒置显微镜下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旋覆花素对以上5种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旋覆花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选择性,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均较低,旋覆花素对H22、S180、A549及SK-OV3 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倒置显微镜下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看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结论 旋覆花素具有抗肿瘤作用,并有细胞株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难溶性抗肿瘤药物注射剂的制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近几年来难溶性抗肿瘤药物注射剂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脂质体、混合胶束、微球和毫微粒、固体脂质纳米粒及IDD技术的特性和效用。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一平 《天津药学》2001,13(5):17-19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目前仍以化学治疗(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特性的研究,涌现出大量新的抗肿瘤药物.本文按照作用原理和来源分类,将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培奇 《药学进展》2006,30(3):141-144
抗肿瘤药物市场是仅次于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的全球第三大药物市场,目前正呈强劲的增长势头,2004年的市值估计为4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可增至6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8%。不过,抗肿瘤药物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当今抗肿瘤疗法基础药物的细胞毒药物将相继专利到期。为了应对专利期满带来的挑战,不少制药公司都在开发处方或释药途径不同于原创产品的所谓“超通用名药”或“超仿制药”(supergenerics)。  相似文献   

8.
施志云 《海峡药学》1996,8(4):76-77
从海洋天然产物中获得抗肿瘤等疾病活性物质或其结构改造化合物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介绍近年来开发应用的抗肿瘤治疗药物、辅助用药,供临床治疗参考。1.抗肿瘤的治疗药物:1.l鲨鱼油:对消化道肿瘤、肺癌均有一定疗效的抗癌制剂。对失去手术和化疗机会的患者尤为适用。取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该乳剂能趋向性进入癌细胞内,使癌细胞退化和坏死,并使正常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活性提高,亦可增强机体免疫和抗癌能力[‘j。1.2角鲨烯:系鲨鱼肝脏中提取物。本品有类似红细胞摄氧功能,生成氧化鲨烯,可随血液被运输到机体末端…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量药物用于癌症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影响引起重视。由于抗癌药物治疗指数有限,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的较小变化,即能显著地发迹药物的毒性,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只是药动学方面的,即发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利用度、代谢和清除形式。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抗肿瘤药具有治疗指数低、毒性大、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的特性,临床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达到个体化给药。但治疗药物监测最基本的条件——量效关系,对大多数肿瘤药而言只是量毒关系,基于提高临床疗效的治疗药物监测除少数药物外目前尚不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调查某院血液科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并进行循证医学评价,为制定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为临床超说明书用药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019年7—12月出院病人的病历资料,依据药品说明书,判断其抗肿瘤药用药医嘱是否超说明书,通过Micromedex的Thomson分级系统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评价,Micromedex数据库检索不到的,临床药师进一步查询证据后进行Thomson分级评价。结果 2019年7—12月该院血液科共有24种药品存在超说明书用药,375条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共有36项不同类型超说书用药,其中有效性等级Class Ⅰ(治疗有效)有2项、Class Ⅱa(证据支持有效)24项、Class Ⅱb(有效性具有争议)9项、Class Ⅲ(治疗无效)1项;推荐等级Class Ⅰ(治疗有效)有2项、Class Ⅱa(证据支持有效)2项、Class Ⅱb(有效性具有争议)30项、Class Ⅲ(治疗无效)2项、Indeterminate(不明确)0项;证据等级Catagory A 0项、Catagory B 35项、Catagory...  相似文献   

12.
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萍  田庭雅 《中国药师》2007,10(7):687-68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10mg/d,n=51)和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 非诺贝特200mg/d,n=51),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总有效率、与治疗安全性有关的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血脂参数的变化率最显著,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30%、36%和5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24%,联合治疗组TG和HDL-C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伐他汀组(P<0.01)。结论: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能更全面调节血脂异常,疗效优于单用普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3.
Results of various biological and physical/chemical tests of the urines or blood of health-care personnel working with cytotoxic drugs are discussed. The outcomes of these tests are conflicting and inconclusive. The physical/chemical tests seem to be an alternative method. However, until now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establish the threshold concentration in urine or blood beneath which no effect has to be expected. Therefo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ytotoxic drugs and/or the metabolites in the urine or blood is difficult. As long as one will not be able to provide conclusive data on the health hazards when working with cytotoxic drugs, protective measures have to be taken in order to lower the risk as much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4.
In 1987, the manager of the Saint-Joseph Hospital (Paris, France) requested a reorganization of cytotoxic drug preparation. Protection for staff who handle hazardous drugs was the main concern.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a first analysis emphasize the advantages of a centralized reconstitution unit against a decentralized system. Subsequently, a workload study and an economic study (investment, maintenance, supplies, staff costs, comparative balance sheet and a 5-year simulation) were carried out, but to choose between a laminar airflow in aseptic room and an isolator in a conventional room. The selected isolator is the first of the conception: the central half-suit uses as a server, and four sleeves located on one side allow two technicians to work in a sterile and closed area without sterile garm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退烧颗粒镇痛抗炎的药理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实验研究退烧颗粒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法考察退烧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及对照组相比,退烧颗粒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疼痛潜伏期,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减少扭体次数;抗炎作用研究表明,退烧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退烧颗粒具有显著抗炎、镇痛作用,对感冒引起的发炎、疼痛等症状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78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分为艾迪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结果联合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P值分别为>0.05和<0.01,而疾病进展率及消化道、骨髓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同时降低化疗毒副反应,作用肯定,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某三级乙等医院2012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12年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种类、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比较各种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统计显示2012年该院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共7大类,60个品种,其中紫杉醇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为销售金额排序居前三位的药物,紫杉醇注射液、表柔比星注射液、格拉司琼葡萄糖注射液为DDDs排序居前三位的抗肿瘤药物。结论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抗肿瘤辅助药、抗代谢药为该院使用的主要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碳酸锂、丙基硫氧嘧啶单独或小剂量联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全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共56例,随机分为3组:碳酸锂组17例,丙基硫氧嘧啶组19例,联合组(碳酸锂+丙基硫氧嘧啶)20例,治疗前及治疗2、4周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刺激素(TSH)及跟腱反射时间,比较3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均有明显下降,治疗2、4周时碳酸锂组、丙基硫氧嘧啶组FT3、FT4下降程度相似,联合组较另2组下降明显。结论碳酸锂能改善甲状腺功能,近期疗效与丙基硫氧嘧啶相似,联合治疗时其改善甲状腺功能效果将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