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二尖瓣病变14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病变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冠心病合并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4例,其中10例行瓣膜成形术,另外4例行二尖瓣置换。瓣膜置换手术中2例应用进口双叶机械瓣,其它均应用生物瓣,二尖瓣成形使用Carpentier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随访23例,随访时间2个月~45个月,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总结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行瓣膜置换(成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10例,两支冠脉病变9例,三支冠脉病变2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双瓣置换术2例,Bentall术1例.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其中3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好转;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20例,随访时间5月~7年,晚期死亡1例,2例二尖瓣成形术者因瓣膜中~大量反流致心功能(NYHA)Ⅲ~Ⅳ级,余17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减轻或消失.结论 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大于70岁的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的管理经验。方法从2004年09月至2008年12月,共对71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7081岁)施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充分准备,术中采用浅-中低温、中-高流量CPB,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90 mmHg,血红细胞比容(Hct)0.250.30。结果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单瓣置换38例,双瓣置换16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17例。其中1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3例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行带瓣管道升主动脉置换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5例,其中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在合理的CPB管理下,对老年重症瓣膜病患者患者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积极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5.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6.
罗勇  张力  王伟  黎兴建  袁武  陈剑 《当代医学》2012,(27):57-59
目的总结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死亡和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降低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方法对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CABG+心脏瓣膜等手术47例,共移植血管14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1支.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5例,二尖瓣成形术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10.6%),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7.8)d.主要死亡原因:感染1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相关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和合并症多特别是有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等与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有关.随访40例(85.1%),随访时间1~72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所有生存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心肌缺血时间,手术彻底纠正瓣膜功能以及尽可能的心肌再血管化,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5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琛  陶翠菊  樊桂芬 《右江医学》2006,34(4):450-451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瓣膜病变严重,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维持心脏功能,而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和方法。2003~2005年笔者对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进行了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8.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8例,二尖瓣退行性变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二尖瓣病变2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膜病变7例,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8例;心功能Ⅱ级35例,心功能Ⅲ级11例,心功能Ⅳ级4例。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25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9例,双瓣置换7例,二尖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置换 左室…  相似文献   

9.
张现普  杨康  廖克龙  张伟  刘鸿翔  张世新 《重庆医学》2011,40(12):1177-1178,1180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本科实施瓣膜置换术的20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9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77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加迷宫手术24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9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升主动脉置换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5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加迷宫手术10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三尖瓣置换2例,再次手术置换二尖瓣3例。结果死亡7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左心室破裂2例)死亡率3.39%。电话、门诊随访185例,随访时间4~40个月,心功能(NYHA)Ⅰ级47例、Ⅱ级128例、Ⅲ级10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调整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注意保留瓣下组织,术后使用必要的辅助手段,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病变治疗中的适应证、技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56例14岁以下患儿因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病变,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术中同时进行了二尖瓣成形。成形部位包括二尖瓣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等部分。结果 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为2%。55例患儿术后均康复出院,出院复查提示二尖瓣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访1例死亡,3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5.5%),大多数患儿心功能为NYHAⅠ级或Ⅱ级(89%)。结论 儿童先天性二尖瓣病变治疗应首选瓣膜成形,大多数儿童二尖瓣成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