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同期实施冠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我科同期实施冠脉旁路手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20例,均于体外循环下实施。其中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疾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2例。结果术后5例发生低心排,4例成功救治(其中3例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再次开胸止血1例。19例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38个月,无死亡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可行有效的,手术近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罗勇  张力  王伟  黎兴建  袁武  陈剑 《当代医学》2012,(27):57-59
目的总结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死亡和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降低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方法对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CABG+心脏瓣膜等手术47例,共移植血管14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1支.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5例,二尖瓣成形术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10.6%),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7.8)d.主要死亡原因:感染1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相关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和合并症多特别是有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等与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有关.随访40例(85.1%),随访时间1~72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所有生存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心肌缺血时间,手术彻底纠正瓣膜功能以及尽可能的心肌再血管化,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二尖瓣病变14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病变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冠心病合并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4例,其中10例行瓣膜成形术,另外4例行二尖瓣置换。瓣膜置换手术中2例应用进口双叶机械瓣,其它均应用生物瓣,二尖瓣成形使用Carpentier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随访23例,随访时间2个月~45个月,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水清 《中外医疗》2016,(30):14-16
目的:分析探讨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同期组)和对照组(非同期组)各5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各项功能指标以及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胸比、LVEF、LVD(A-P)、LVS(A_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胸比、LVEF、LVD(A-P)、LVS(A_P)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5%)和死亡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18%)和死亡率(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1年6月~2006年12月,共完成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0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病变60例,主动脉瓣病变27例,联合瓣膜病变17例,共搭桥189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本组1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均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者大多数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自1998年至2002年共收治11例患才。其中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双瓣置换术1例。另1例行术中探查二尖瓣未予处理。11例患者均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1例行术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有1例出现院后2月无原因猝死。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时,应同期手术治疗,减少手术风险及二次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总结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行瓣膜置换(成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10例,两支冠脉病变9例,三支冠脉病变2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双瓣置换术2例,Bentall术1例.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其中3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好转;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20例,随访时间5月~7年,晚期死亡1例,2例二尖瓣成形术者因瓣膜中~大量反流致心功能(NYHA)Ⅲ~Ⅳ级,余17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减轻或消失.结论 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76例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并介绍此类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 行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6例。男6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岁,共移植旁血管117支,同时行主动脉瓣转换(AVR)(1~3支桥)25例,二尖瓣转换(MVR)(1~4支桥)31例(MVR+TVP3例,MVR+AVP2例),双瓣转换(BVR)(1~3支桥)18例(BVR+TRP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施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同期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46例;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30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9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显示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0例,2次开胸止血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脑梗死5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3例,因突发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高危老年心脏瓣膜病合并严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超过50%以上狭窄)的患者,应该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积极治疗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合理的心肌保护,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3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的冠心病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CABG治疗3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需要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脑血管意外长期昏迷1例,半年后死于肺部感染;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全组死亡率为6.7%.胸部伤口感染3例,下肢伤口感染5例,占28.6%.术后出现心率失常9例,占32.1%.28例病人冠心病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伴糖尿病的冠心病的冠脉搭桥术,尽管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稍偏高,但术前明确诊断及制订良好的手术方案,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的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METHODS: 1539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groups based on admission sequence: group I (n = 570), 1974-1994; group II (n = 969), 1995-1998.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proced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made. RESULTS: After CABG, 1482 patients were alleviated from angina, 57 patients died within 30 days of operation, with an 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3.7%. The mortality rates in group I and group II were 7.9% and 1.2%, respectively. Since 1995, the mortality rate h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CLUSION: CAB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rgical technique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CABG in sel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在欧美国家为第一位死亡原因的疾病。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且随年龄增长 10岁便增加 2~ 4倍。 5 0年代有专家用冠状动脉直视内膜切除并补片成形术治疗冠心病 ,但维持时间短、复发率高。 196 7年Favaloro在Cleveland医学中心应用大隐静脉作主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奠定了现代冠脉外科的基础[1 ] 。到目前为止 ,冠脉搭桥术仍是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据资料统计 ,我国冠脉搭桥病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 ,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人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情况总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资料,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5例.急诊搭桥3例.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25例,左主干狭窄3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 34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 4例,同期3例用美国Eclipse心肌激光打孔仪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平均每例搭桥2.8支.结果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胸骨哆开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无远期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26例,明显减轻10例.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安全的手术,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11月,我院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主干病变4例,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6例.全部胸骨正中切口,42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乳内动脉搭桥26根,大隐静脉搭桥128根,人均搭桥2.8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妥善围手术期管理,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不断提高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的术中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CABG+心瓣膜置换术75例,共移植血管13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支,其中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3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DVR)2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6.7%,5/75),死亡原因:低心排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心室颤动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64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晚期死亡2例,其余62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CABG联合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瓣膜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尽量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5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CABG术。ECC中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搏灌注液,每间隔20~30 min以冷血半钾停搏液重复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5 min。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顺灌、逆灌、直视灌、桥灌等多种方法结合。常规应用超滤。25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CABG术12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术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术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术3例。结果 ECC时间124~348(182.6±45.9)min,阻断主动脉时间87~256(136.3±38.7)min。心脏自动复跳20例(80%),术后死亡1例(4.0%),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手术方式,选择联合应用多种心肌保护灌注方法和超滤技术,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