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ASD患者的术前、术后30 min和术后3天血浆ET-1浓度.结果:无论ASD患者的肺动脉压是否升高,其血浆ET-1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前ASD患者血浆ET-1浓度与PASP、Qp/Qs和ASD最大伸展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8、0.746、0.670(P均<0.01);ASD患者术后30 min和术后3天的血浆ET-1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天的血浆ET-1浓度较术后30 min进一步下降.结论:介入封堵ASD后,患者的肺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血浆ET-1浓度的检测可以作为评价介入封堵ASD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和平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e syndrome,NS)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为高原NS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30),同期检测两藏军区总医院(高原组,n=30)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平原组,n=30) Ns患者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等指标,并对各组凝血抗凝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NS患者的PT、APTT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Fib和D-D显著增高(P<0.01),AT-Ⅲ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组Ns患者问相比,高原Ns患者的Fib和D-D均显著高于平原Ns组(P<0.01),而AT-Ⅲ活性明显低于平原NS组(P<0.01).结论 高原NS患者凝血活性较平原NS患者强,提示高原NS患者更需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 16例、VSD 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U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 (1)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4天血浆GMP-140浓度亦有所下降(P<0.05),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GMP-140浓度升高较ASD患者更明显(P<0.01);(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1)ASD、VSD封堵术后均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二者相比V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更明显;(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抗凝方案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后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85例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ASD患者随机分为延长低分子肝素(prolong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pLWMH)组及低分子肝素(LWM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封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2、3、7天及术后第1、3个月血浆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D-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 封堵术前pLWMH组和LWMH组tPA、D-Dimer无明显差异;术后即刻两组tPA、D-Dime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均达峰值(P<0.05);术后第1、2天两组tPA、D-Dimer均逐渐下降,仍较术前增加;术后第3天两组tPA、D-Dimer均接近术前水平,pLWMH组高于LWM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论低分子肝素组还是延长低分子肝素组,ASD封堵术后纤溶功能一过性激活,至术后3d恢复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方案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后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85例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ASD患者随机分为延长低分子肝素(prolong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pLWMH)组及低分子肝素(LWM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封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2、3、7天及术后第1、3个月血浆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D-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封堵术前pLWMH组和LWMH组tPA、D-Dimer无明显差异;术后即刻两组tPA、D-Dime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均达峰值(P<0.05);术后第1、2天两组tPA、D-Dimer均逐渐下降,仍较术前增加;术后第3天两组tPA、D-Dimer均接近术前水平,pLWMH组高于LWM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低分子肝素组还是延长低分子肝素组,ASD封堵术后纤溶功能一过性激活,至术后3 d恢复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 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LMWH组常规手术,LMWH组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于手术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功能(PLT、MPV、PCT、CD62p、vWF),凝血-纤溶功能(PT、APTT、Fib、AT-Ⅲ、t-PA、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并以50例非糖尿病腹腔镜手术者为对照组行对比分析。 结果 非LMWH组下腔DVT发生率高于LMWH组和对照组(P<0.05),LMW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非LMWH组和LMWH组之间PLT、MPV、PCT、CD62p、vW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Fib、AT-Ⅲ、PAI-1、t-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T-Ⅲ与t-PA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组AT-Ⅲ与t-PA降低,且非LMWH组低于LMWH组,LMWH组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升高,且非LMWH组高于LMWH组,LMWH组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参数异于常人,腹腔镜术后DVT发生率高,低分子肝素可起到预防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麻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术中输血、应用止血药物的必要性。方法观察10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因子VⅢ相关抗原(VⅢR:Ag),凝血因子VⅢ凝血活性(VⅢ:C),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血浆VⅢR:Ag、VⅢ:C及Fb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P<0.01),AT-Ⅲ:Ag和AT-Ⅲ:A明显低于正常(P<0.01),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恢复(P<0.05);手术后较术前食管、贲门癌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但接近正常。结论手术麻醉可使食管、贲门癌患者高凝血活性降低但接近正常,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CT、血小板计数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术中无需输血,无必要使用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8.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晓丽  葛衡江 《重庆医学》2004,33(2):248-249
目的观察和比较60例脊柱手术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择期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组, 6%羟乙基淀粉组(H组)、低分子右旋糖酐(D组),每组30例.于手术前30min,以0.3ml*kg-1*min-1的速度分别输入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40进行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循环功能、围术期异体血输入量,并且检测稀释前、稀释后30min、稀释后24h全血Hct,血浆AT-Ⅲ、Fib、TM含量.结果 AHH后患者血液循环功能稳定,输血量减少.Hct明显降低,AT-Ⅲ活性升高,D组的变化较H组明显,血浆Fib、TM含量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D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多于H组.结论应用血浆代用品进行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血液循环功能的稳定,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应用羟乙基淀粉进行AHH可使AT-Ⅲ活性增高,血浆Fib、TM含量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对凝血功能影响甚微,不会增加手术中出血.应用右旋糖酐40进行AHH对凝血功能有不良影响,应慎重使用并加强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CI)伴高凝状态(HCS)的影响.方法:40例2型T2DM合并CI伴HCS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含量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均较健康组Fib、D-D明显升高(P<0.01),AT-Ⅲ、PLG显著下降(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2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Fib、D-D显著下降(P<0.01),AT-Ⅲ、PLG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Fib、D-D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TG、T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显著改善T2DM合并CI患者HCS,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的部分凝血、纤溶指标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相关性。方法对正常非孕妇女、正常妊娠妇女(各40例)和GDM孕妇(50例)的GHbA1c、血浆Ⅶc因子(FⅦ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PCAT)及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妊娠组比较,GDM组GHbA1c、FⅦc、PAI-1均显著增高(P<0.01),t-PA明显下降(P<0.01);正常妊娠组AT-Ⅲ较非孕组呈下降趋势,GDM患者AT-Ⅲ水平、PCAT与正常妊娠组无显著差异。全部GDM患者GHbA1c与t-PA呈负相关(r=-0.607,P<0.01),与PAI-1呈正相关(r=0.493,P<0.01),与FⅦc活性正相关(r=0.421,P<0.01)。结论糖尿病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糖通过影响纤溶凝血系统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在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应密切关注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