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薇  郑强菘  郭万刚 《西部医学》2012,24(3):453-45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转录因子Fox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心肌肥大组:给予AngⅡ(10-7 mol/L)刺激细胞;阿托伐他汀组:预先给予atorvastatin(10-5 mol/L),30min后AngⅡ(10-7 mol/L)刺激细胞。western-blotand real time PCR检测H9C2细胞FoxO1蛋白及mRNA含量,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ide,BNP)作为判断心肌肥大的指标。结果 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FoxO1表达较正常心肌细胞明显降低(P<0.05),而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的肥大心肌细胞其FoxO1表达较肥大心肌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FoxO1表达,从而抑制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HF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剂量相似的ACEI、利尿剂、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另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每日1次,均服用12周。治疗前及用药后12周分别检测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IINP)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PIII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PIIINP、LVEDVI、LVESVI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LVEF、LVMI改善不明显(P均>0.05)。结论短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CHF心肌纤维化,改善CHF患者的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4.
王焕  蔡恒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44-4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级、2级高血压病伴轻度胆固醇升高患者82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均以氨氯地平+双克控制血脏,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原羟基端交联肽(cIT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清MMP-9、CITP、PICP、PCⅢ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9、CITP、PICP、PCⅢ浓度及LVMI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能具有减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涛  陈晖  黄家树  张岚  沈涛  朱明军 《重庆医学》2017,(30):4243-424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经醛固酮诱导而成的心肌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进行右肾切除术后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蒸馏水灌胃,通心络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通心络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皮下注射醛固酮+阿托伐他汀灌胃,空白组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蒸馏水灌胃,给药28d后处死实验动物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 显微镜下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以轻微纹路状红柒分布.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情况介于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之间,更接近于空白组大鼠.通心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平均动脉压(MABP)、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DGF-A、PDGF-B、PDGFR-α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MABP和CVF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进程有抑制作用,可以缓解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的沉积,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压力负荷心肌肥厚大鼠中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对照加阿托伐他汀组(B组)、假手术组(C组),其余2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构建心肌肥厚模型,并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D组)[术前l周起灌胃给予5 mg/(kg·d )阿托伐他汀,直至术后4周]和非药物手术组(E组).术后4周检测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组织切片染色后光镜检查,并测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及胶原容积百分比,分别用实时RT-PCR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E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及胶原容积百分比较A组、B组及C组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D组上述指标较E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心肌肥厚大鼠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地延缓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并能下调ACE2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非降脂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AngⅡ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对照组加培养液,AngⅡ组以不同浓度的AngⅡ与细胞共孵育24 h,干预组首先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5μmol/L,0.1 μmol/L,1.0 μmol/L,10 μmol/L)分别作用1 h,而后加1 μmol/L Ang Ⅱ与细胞共育24 h.半定量RT-PCR测定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mRNA的表达.结果:Ang Ⅱ能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上述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可能具有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蛭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蛭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水蛭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水蛭素50 U·kg-1、阿托伐他汀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体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老年大鼠心肌丙二醛、脂褐素、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上述因素的影响。方法 20个月龄的Wiste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10 mg/(kg.d)]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1 mg/(kg.d)],每组30只。另有30只3个月龄的Wister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处理,共4个月。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个月后,留取大鼠心肌标本,采用相应的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丙二醛、脂褐素、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青年对照组大鼠心肌衰老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为:丙二醛为(50.9±11.1)(nmol/mg)/prot,脂褐素为(326.7±39.5)(U/mg)/prot,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为(2.1±0.3)个/HP;老年对照组大鼠检测结果为:丙二醛为(98.5±16.3)(nmol/mg)/prot,脂褐素为(504.8±40.3)(U/mg)/prot,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为(51.9±13.7)个/HP;老年对照组大鼠的丙二醛、脂褐素及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含量均显著高于青年对照组(P〈0.01)。②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检测结果为:丙二醛为(77.4±14.0)(nmol/mg)/prot,脂褐素为(428.1±33.5)(U/mg)/prot,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为(37.9±12.9)个/HP;大剂量他汀组的检测结果为:丙二醛为(64.3±15.8)(nmol/mg)/prot,脂褐素为(394.1±29.6)(U/mg)/prot,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为(28.3±8.8)个/HP;大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1),且大剂量组的效果更为显著(P〈0.01或P〈0.05)。结论老年大鼠心肌的丙二醛、脂褐素、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水平显著增加,而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显著抑制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对肥厚心肌缝隙连接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肥厚时缝隙连接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腹主动脉缩窄组(AC);腹主动脉缩窄 阿托伐他汀组(AA).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肥厚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肥厚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观察心室肌连接蛋白43(Cx43)的变化.结果AC组大鼠心室肌的Cx43排列较SO组的紊乱,AA组心室的Cx43排列较AC组的明显改善,3组之间的Cx43含量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部分防止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时的Cx43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凋亡基因PDCD5表达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雄性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MI)模型.取大鼠45只,其中30只MI后24 h随机分为MI组(n=15)和阿托伐他汀组(n=15);余15只作为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术后每d灌胃阿托伐他汀1 mg/kg,余2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检测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凋亡基因PDCD5 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6周后MI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假手术组存活大鼠分别为10只、11只和14只.MI组非梗死区心肌组织TNF-α含量和PDCD5 mRNA及PDCD5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但均低于MI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大鼠MI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TNF-α的含量而降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PDCD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90例AMI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烟酸缓释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猝死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8.9%)、房颤(6.7%)、心力衰竭(15.6%)、心肌梗死复发(4.4%)以及猝死率(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28.9%、33.0%、17.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TC(3.42±0.85)mmol/L、LDL-C(1.72±0.53)mmol/L、TG(1.40±0.27)mmol/L、Lpa(146.0±72.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21)mmol/L、(3.64±0.96)mmol/L、(3.68±0.95)mmol/L、(288.5±92.1)m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MI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30mg/(kg·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10周后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pSB)、心率、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以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LVWI、左室心肌及血液中AngⅡ和TGF-β1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98、3.221、2.602、3.483和3.394,P<0.05);治疗组LVWI与心肌组织中AngⅡ和TGF-β1的水平呈正相关(r=0.634、0.579,P=0.024、0.01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对照组(n=26)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27)。两组又随机分为1周、2周和4周亚组。另设假手术组(n=8)。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TGF-β1的mRNA表达在各亚组明显升高(均P〈0.05),1周和2周亚组蛋白表达也均增高(均P〈0.05)。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GF-β1蛋白表达在1周和2周亚组,mRNA的表达在1周、2周、4周亚组,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TGF-β1的表达,可能会间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入选的我院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止痛、扩冠、抗心律失常、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一次,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C、TG、LDL—C水平治疗3个月后检测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TC、TG、LDL—C水平降低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的HDL-C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升高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的心率、7d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便秘、1例出现肌肉疼痛,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服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并辨证加用中药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时cTnI及CK—MB的峰值浓度,发病至峰值时间、恢复正常时间,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患者梗死后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TnI、CK—MB峰值浓度及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增加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对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8例。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奇偶顺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氟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近的研究表明 ,氟伐他汀具有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1,2 ] ,可能对高血压左心室重塑有重要影响。我们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苯那普利作对照 ,探讨其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效应及可能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2 2只 8周龄的雄性SHR大鼠 ,分氟伐他汀组(10只 ) 2 0mg·kg-1·d-1及苯那普利组 (12只 ) 10mg·kg-1·d-1,将药混于少量的蒸馏水中灌胃治疗。与治疗组大鼠年龄、性别配对的SHR组 (12只 )和WKY组 (10只 )大鼠只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在给药后 16周测量收缩压 (SBP)和体重(B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