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位肾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0月间35例异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CT、MRU和放射性核素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异位肾合并同侧输尿管异位开口26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3例),异位肾合并中度或重度积水9例(异位肾结石3例),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发育不良(24/35)。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行异位肾切除术25例,异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7例,异位肾肾盂切开取石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7~29月,3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根据异位肾合并的畸形及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3~14岁,平均6岁.对16例患儿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等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及了解异位开口输尿管位置、侧别.单侧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并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单侧肾肾积水伴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单侧肾异位伴发育不全输尿管口异位1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者9例,肾部分切除者4例,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疗效满意.11例获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年,术后漏尿症状全部消失,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病例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发现及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增加保留肾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6例成年女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均接受膀胱输尿管再植术,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年,重复肾功能均良好.结论成年女性会阴持续漏尿应注意有无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可能.如果没有明显的肾盂积水及感染,可采取异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相似文献   

4.
韩东华 《吉林医学》2010,31(31):5507-5508
目的: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体会。方法:对9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均为女性,左侧5例,右侧4例。经多普勒彩色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MRI等检查证实,6例开口于阴道内,3例开口于会阴前庭。9例均于术前定位发育不良的肾脏。全部病例均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结论: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通过病史、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可于术前确诊并定位患肾,手术切除发育不良之肾脏、输尿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潮敏  蔡盈  曹永胜  范登信  张殷 《安徽医学》2012,33(3):277-279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53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例均行B超、IVP检查,35例另行MRU、VCUG检查,确诊52例,29例为重复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扩张;18例为重复肾重度积水,其中4例积水伴感染;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1例为发育型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定位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误诊为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47例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1例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1例行下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48例术后恢复良好,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的病例因患侧重复肾反复感染一年后行重复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输尿管扩张的诊断,MRU要优于超声和IVP。重复肾积水多由输尿管远端梗阻所致,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重度积水的治疗以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16例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结果 一侧重复肾上肾段输尿管开口9例.其中7例重复肾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2例行异位输尿管与膀胱抗反流移植术;单侧单一输尿管异住开口7例,均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术:16例术后滴尿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一经确认.应及时手术治疗.IVP与B超检查相互补充,有助于异位输尿管开口的定侧及手术连路,手术方法依双肾功能而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尿管异位开口伴发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ll例,伴发育不良肾畸形9例,伴发双侧重复肾1例。21例皆行手术治疗。结论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病例能够作出术前的定位诊断。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上半肾和输尿管切除术及单侧肾脏切除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性重复肾伴输尿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分析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完全性重复肾伴输尿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因上肾段发育不良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34例;上肾段发育良好者中,合并重度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或非囊肿所在输尿管末端狭窄5例,行输尿管再植术,余21例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引流术。通过临床表现、肾积水程度、输尿管扩张程度、输尿管囊肿大小、VUR、再手术率等指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0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5个月,平均11.6个月。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34例中,术后尿路感染5例;再行输尿管囊肿开窗引流2例,余32例中,B超仍可见输尿管囊肿6例,囊肿直径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3.2±4.4) mm vs. (26.3±3.9) mm,P=0.004]。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引流术21例中,术后尿路感染6例;再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3例,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余17例术后上肾段积水较术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8.2) mm vs. (24.9±10.8) mm,P=0.000],其中8例仍有输尿管扩张,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7.0±2.5) mm vs. (10.0±3.3) mm,P=0.007]。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中,术后尿路感染1例,无再手术者,上肾段积水较术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2.9) mm vs. (24.2±6.9) mm,P=0.004]。结论: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和输尿管再植术均可作为完全性重复肾伴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方式。对于上肾段发育不良者,建议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若上肾段发育良好,且合并重度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输尿管末端畸形者,建议行输尿管再植术;而无其他合并畸形者,可选择创伤小的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以该院20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单侧,其中11例合并异位开口,并发积脓感染4例;5例双侧,其中异位输尿管3例,输尿管异位合并输尿管囊肿2例。经IVP观察发现,积水阳性9侧,发育型阳性2侧,发育不良阳性1侧。经超声检查发现,积水阳性15侧,发育型阳性7侧,发育不良型阳性1侧。结果表明,B超检查率显著优于IVP检查率(P<0.05)。发育不良型阳性与发育型阳性病例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检查率准确且及时,可有效反映所检查出的声像图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上尿路重复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5--2000年所收治的31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男8例,女23例。采用重复肾段及所属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口囊肿切除 输尿管膀胱再植、异位开口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论:输尿管异位开口之所属肾段功能较差,一般不应保留,并注意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