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药刺山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药刺山柑提取及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BF)形成及清除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维药刺山柑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醇提法获得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并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的萃取获得不同极性的萃取物;使用96孔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BF模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维药刺山柑不同提取物/萃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维药刺山柑提取物对成熟BF中活菌数的影响,评价其对成熟BF的清除作用。结果维药刺山柑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52.50、50.00、45.00、46.25 mg/m L。当浓度分别为26.26、23.13、25.00、22.50 mg/m L时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可在早期阶段干扰金黄色葡萄球菌BF的形成,致活菌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倍MIC浓度的正丁醇萃取物抗菌活性明显,与青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浓度醇提物及正丁醇萃取物24 h清除BF的作用较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还可以抑制并有效清除金葡菌成熟BF,其高浓度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作用,并且能通过破坏已形成的BF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金葡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枸杞叶、桑叶水提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枸杞叶、桑叶水提物对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将枸杞叶和桑叶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枸杞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 MIC )为1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MIC为20 mg/mL,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MIC均&gt;20 mg/mL;桑叶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MIC均&gt;20 mg/mL。结论:枸杞叶和桑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两者对革兰阴性菌、念珠菌抑菌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早期、成熟生物膜(biofilm,BF)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编号为1754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株,构建体外BF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黄芩素组),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建模3 d,荧光显微镜发现黄芩素终浓度分别为128μg/mL、64μg/mL、32μg/mL的实验组形成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x±s,log10CFU/mL)分别为4.00±0.27、4.24±0.31、5.26±0.45,均少于空白对照组活菌计数5.69±0.18(P<0.05);建模7 d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芩素终浓度分别为128μg/mL、64μg/mL、32μg/mL的实验组仅见少许散在生物膜,BF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稀薄,其BF内细菌活菌计数(x±s,log10CFU/mL)分别为4.04±0.12、4.69±0.41、5.63±0.10亦均少于空白对照组活菌计数6.08±0.10(P<0.05)。结论黄芩素在体外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鞣质联合环丙沙星(CIP)对鲍曼不动杆菌(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2 倍稀释法测得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CIP 对Ab ATCC19606 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将1/2MIC、MIC、2MIC浓度的鞣质和CIP单独及联合用药作用于Ab生物膜4、8、24 和48 h,采用结晶紫法和荧光显微镜法观察生物膜的形成。结果鞣质和CIP 对Ab 的MIC 值为1.95 和0.50 mg/ml;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对Ab 生物膜的形成影响大,且2MIC鞣质+2MIC CIP联合作用24 h,对生物膜形成影响最大。结论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 CIP联合用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比单独用药明显,且2MIC鞣质+2CIP联合用药对Ab生物膜作用24 h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宁夏大蓟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对4种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大蓟的水、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结果:大蓟水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0 mg/mL;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的MIC均为1.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MIC均为0.5 mg/mL。结论: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有抑菌作用,大蓟的水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血藤叶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大血藤叶片提取物抑菌作用;方法:采用70%乙醇、60%丙酮及沸水三种溶剂对大血藤叶片进行提取,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菌株,以平板二倍稀释法统计MIC,以试管二倍稀释法计算MBC,以菌落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结果:显示大血藤叶片三种溶剂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沸水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次是60%丙酮提取物,再次是70%乙醇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沸水提取物MIC90为25mg/ml,60%丙酮提取物MIC90为100mg/ml,,70%乙醇提取物MIC90为200mg/ml.大血藤叶片沸水提取物随着浓度的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明显下降,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00mg/ml.结论:大血藤叶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刺果总生物碱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刺果总生物碱的抑菌特性.方法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青刺果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青刺果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0.08 mg/mL,0.625 mg/mL,1.25 mg/mL,2.5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6 mg/mL,1.25 mg/mL,2.5 mg/mL,5 mg/mL.结论青刺果总生物碱对受试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为青刺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沙棘果提取物对泌尿生殖道易感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运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测定提取物对9种常见泌尿生殖道易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沙棘果提取物对泌尿生殖道常见条件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其中,对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强,其MIC为0.1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MIC均为0.25mg/ml.结论 沙棘果提取物对泌尿生殖道常见条件致病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用聚乙烯表面接枝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MP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光接枝法将MPC接枝于医用聚乙烯薄片表面并用扫面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标准菌株作为实验用菌,将已消毒的已接枝MPC聚乙烯薄片(观察组)及普通聚乙烯薄片(对照组)置入5 mL细菌浓度为1.5×107 cfu/mL的菌液中共同培养.分别于体外培养后24 h、48 h行膜内活菌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通过紫外光接枝法制备的MPC涂层聚乙烯薄片表面形貌光滑,原先的纹理消失.体外培养24 h、48 h观察组聚乙烯薄片表面活菌计数数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下进行细菌数半定量评估显示24 h、48 h观察组聚乙烯薄片表面细菌黏附量亦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用聚乙烯表面接枝MPC可有效抑制细菌黏附,进而可预防聚乙烯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300 mg和500 mg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临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参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4例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300 mg与500 mg帕珠沙星单次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RPHPLC-UV) 测定血浆中帕珠沙星浓度;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帕珠沙星对7种130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及5种90株菌的防突变浓度 (MPC),计算PK/PD参数. 结果 当血药浓度达稳态后,甲磺酸帕珠沙星300 mg与500 mg每12 h(Q12 h)静滴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肺炎链球菌的AUC0-24/MIC50分别为215.36与309.60和107.68与154.80,Cmax/MIC50分别是57.52与81.28和28.76与40.64;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AUC0-24/MIC均远小于40.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AUC0-24/MIC50和Cmax/MIC50均分别大于100和10;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AUC0-24/MIC50均远小于100,Cmax/MIC50小于或接近10.仅甲磺酸帕珠沙星500 mg Q12 h静滴对MSSA具有较强的防突变能力,300 mg和500 mg Q12 h静滴对其它致病菌均无防突变能力.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300 mg和500 mg Q12 h静滴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疗效相当,故推荐临床用药方案为300 mg Q12 h静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