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实验分析蛋白酶抑制剂对Balb/c小鼠弓形虫病的疗效,筛选有效的酶抑制剂,拓展临床对弓形虫病防治用药途径。方法:建立弓形虫病(Balb/c)小鼠模型,观察其患病过程,随机分组,给弓形虫病患鼠选用不同的蛋白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未经酶抑制剂治疗的Balb/c患鼠均在患病后90h内死亡,患鼠腹水涂片检查,弓形虫发育无异常形态变化。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Balb/c患病小鼠有8只在患病后200h以上死亡,死亡率占26.7%,患鼠腹水检查,弓形虫发育有一定比例的形态异常。有22只患病小鼠被酶抑制剂治愈,治愈率占73.3%。结论:蛋白酶抑制剂对弓形虫发育和入侵细胞有明显影响,对Balb/c小鼠弓形虫病有较好疗效,其中Pepstatin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重要机会致病性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因其生活史和致病机理复杂,直至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1]。近年来,弓形虫疫苗和免疫保护性研究已逐渐引起了重视,并认为疫苗接种可能是预防弓形虫病的最佳策略^[2]。随着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闫俊平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529-1531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寄生在除红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中,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感染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宿主的淋巴结、眼、中枢神经系统、肝和心等脏器的功能.本文对弓形虫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病变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所致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244-246
[目的]通过给弓形虫感染小鼠腹腔注射给予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T.g.HSP70)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T.g.HSP70诱导弓形虫感染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KM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组、T.g.HSP70组及模型组(感染+T.g.HSP70).于弓形虫感染第7d,腹腔注射给予小鼠T.g.HSP70.次日处死小鼠,取血液,分离血清,取肝脏组织.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MDA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T.g.HSP70可诱导弓形虫感染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g.HSP70加重弓形虫感染小鼠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三种弓形虫株感染小鼠的早期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加深对弓形虫病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的了解,用RH株、B36株和Fukaya株三种弓形虫株分别感染小鼠,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感染后各脏器病变进行系统观察,并着重对早期改变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虫株引起的改变在病变程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无质的差异。病变程度可能与虫株在宿主内的繁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刚地弓形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有核细胞内,除引起宿主重要脏器的损伤,也可引起生殖内分泌和性周期紊乱,性行为和生育力低下,甚至不育不孕等不良后果,孕妇感染还可引起早产、流产、死胎、畸胎等严重毒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弓形虫致生殖毒性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充市在校就读18~22岁健康学生中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感染情况调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90名在校学生检测Tg的Ig G抗体。结果被检测60名男生中未发现阳性,30名女生中仅发现1例,女生阳性率3. 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90名在校学生总阳性率1. 11%(1/90)。结论南充地区就读大学生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应加强本地大学生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Visual Basic(VB)开发刚地弓形虫多媒体教学课件,探索VB环境下课件开发技术。方法 依据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收集相关文本、图像、影音资料,撰写软件脚本。将所收集资料数据化并予以加工。在Windows98和B5.0(SP3)环境下进行软件的设计、编译与调试。结果 开发出了一套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符合教学需要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结论 VB可较好地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小鼠血清及肠道分泌物中IgA含量的变化,探讨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方法 将6~8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灌胃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5×10~4个/只,对照组给予等量PBS。于感染后第2、4、6、8、10、13、16、19、22、25天,每组各5只小鼠分别处死,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收集肠道冲洗液,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肠液IgA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清IgA抗体于第4~8天缓慢升高后保持平稳;感染组小鼠血清IgA水平从第8天起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并接近对照组的水平,第25天再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IgA水平在第10、25天显著升高(P<0.01)。肠液IgA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两组小鼠肠道冲洗液中的IgA抗体于第4、6天逐渐升高之后,对照组保持平稳,而感染组于第8天骤然下降并低于升高前的水平,之后又迅速升高,于第13天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并接近对照组水平;第8和13天感染组IgA抗体含量显著低于和高于(P<0.01)对照组。结论 BALB/c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可有效诱导肠道粘膜的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IgA抗体,发挥局部抗虫作用;提示IgA抗体产生变化规律与虫株毒力及小鼠免疫反应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刚地弓形虫的表面抗原是弓形虫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的一类蛋白,它们在弓形虫吸附和侵入宿主、免疫调节、虫体的存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些蛋白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刚地弓形虫的致病机制、探寻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方法。现就目前为止发现的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及其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细胞因子,观察地塞米松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感染组(经口感染5×10^4个速殖子/只小鼠)和抑制感染组(在接种前48h开始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mg/kg/d,48h后用5×10^4个速殖子/只小鼠经口感染小鼠),处理后0.5、10、15d采血。分别用MTTN、ELISA法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含量。结果抑制感染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细胞因子IFN-γ、IL之含量均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有抑制弓形虫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大蒜素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部位SIgA、IgG含量测定,研究黏膜在弓形虫感染免疫中所起作用。方法将雌性小鼠分成治疗、感染和对照3组,用5×10^4个,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后大蒜素治疗,每天1次,于治疗后第0.2、4、6、8、10、12周断颈处死,冲洗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肠道、阴道、子宫黏膜,夹心ELISA法测定SIgA、IgG抗体含量。结果在观察的时间段内SIgA治疗组高于对照和感染组,治疗后4、6、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蒜素治疗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小鼠,能提高黏膜、特别是消化道黏膜产生SIgA抗体,保护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间接血凝法对洛阳地区部分人群及动物弓形体感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人群感染率为5.79%,男性为4.72%,女性为6.84%。年龄分布为20~50岁青壮年感染率最高为5.86%~6.81%。城市居民感染率为4.71%,农村居民为6.54%,动物中以猪(12.98%)和褐家鼠(13.11%)感染率较高.表明本地区人群存在弓形体感染,猪和褐家鼠可能为保虫宿主和传染源。上述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肝脏 5种微量元素 (Fe2 +、Cu2 +、Zn2 +、Ca2 +、Mg2 + )的影响。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 ,每只大鼠腹腔注射 2 ml含 1.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 4 d后将两组大鼠处死 ,取肝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 ,感染组肝组织 Fe2 +含量明显增加 (P<0 .0 1)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0 .0 5 ) ,而 Zn2 +、Ca2 + 、Mg2 + 的含量变化均不显著。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肝组织 Fe2 + 、Cu2 + 元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慢性感染鼠形成包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采用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和包囊感染小鼠,观察其脑内成囊情况,以期寻求一个稳定、易建立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为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用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4×104个和包囊5~10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统计小鼠的死亡率、脑内包囊数和成囊率.结果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组小鼠的死亡率为30%,脑内包囊数约为15个,成囊率为42.9%;感染弓形虫包囊组小鼠的死亡率、脑内包囊数、成囊率分别为0、40个和100%.接种包囊比速殖子小鼠死亡率低,脑内包囊数多,成囊率高.结论接种虫体感染阶段(包囊或速殖子)是影响成囊的重要因素,感染包囊小鼠脑内易成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PCR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家兔血液中弓形虫基因片段。方法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雄性家兔16只,在感染前后耳缘静脉采集血液标本,-40℃保存。用普通PCR检测血液标本中虫体DNA基因片段。结果普通PCR检测感染家兔总阳性率为45%。感染后第1周检出率仅22%,高峰期维持在感染后2~4周,检出率约为60%左右。其后检出率下降为25%左右并一直维持。结论采用血液作为样品进行弓形虫PCR检测时其最佳检测时间为感染后1~4周,其后检出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刘忠华  王颖彦  谭文雅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8):923-925,1049
目的 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鼻腔接种BALB/c小鼠,动态观察小鼠每个时期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100μl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原液滴入经麻醉后BALB/c小鼠鼻腔,观察14 d,每天取材1次,固定、包埋、切片后HE染色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产生一系列与禽流感病毒感染有关的动态病理改变:第1~2天(前驱期),肺轻微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第3~7天(发作期),肺损伤逐渐严重,大量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严重水肿、淤血、肺泡实变塌陷或者气肿;第8~14天(恢复期),各种损伤逐渐减轻,出血渗出减少,水肿减轻,肺间质出现纤维化而趋于恢复正常.肝、肾、脑出现病理改变.结论 通过动态观察病理,弄清了禽流感病毒每个时期在BALB/c小鼠体内造成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肠道病毒71型(EV71)临床分离株接种小鼠观察其致病特点.方法 将6株EV71临床株分别腹腔接种1日龄BALB/c小鼠,观察小鼠表现以及脑、肺脏、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病毒抗原和基因片段.结果 临床分离的6株EV71(C4亚型)接种1日龄小鼠均出现病症,其中JN200804株实验小鼠症状较重,小鼠脑组织和骨骼肌可观察到细胞空泡变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JN200804株感染组小鼠脑内检测到EV71抗原和基因片段.结论 6株EV71临床株均可感染小鼠并致病,重者出现松弛型麻痹并死亡,轻者出现震颤、麻痹但可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对10^2速殖子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探讨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10^2速殖子感染小鼠模型.设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小鼠定期分批处死.取血清和肝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第4.8天小鼠肝脏的虫荷。用赖氏法测定感染后第4、5、6.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取感染后第2、4、6、8天肝脏做冷冻切片.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iNOS酶组化染色。结果:感染后第4天和第8天肝脏虫荷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感染后黄芪组和对照组血清ALT水平持续上升,黄芪组感染后第4天为87.20U(卡门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34.44U,P〈0.05);感染后第8天为172.50U.显著低于对照组(225.69U.P〈0.05)。对照组iNOS表达局限于小叶中央,汇管区浅染。结论: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肝脏功能存在双向调节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iNOS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芽囊原虫(B.hominis)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后在肠道内寄生、自然病程和治疗情况,观察肠道内环境对其寄生的影响。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人芽囊原虫,昆明小鼠分为接受免疫抑制剂处理组、非免疫抑制剂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经口人工感染不同数量的人芽囊原虫。感染后第2天粪便检查观察感染情况,感染第6天处死各组2/3实验鼠,各肠段分别取肠内容物涂片镜检虫体寄生情况,观察各段肠腔内环境(pH值、肠道菌群)。观察剩余实验鼠的自然病程,2周后对未愈小鼠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粪便检查人芽囊原虫检出率为83.3%(75/90)。剖杀后观察pH值在6.5~7.5的肠段有虫体寄生,回盲部(pH7.04±0.16)和盲肠(pH7.1±0.15)部位多见,主要寄居在肠腔和/或附着在肠粘膜表面。各组实验鼠肠道菌群没有差别。68.4%(13/19)的剩余阳性实验鼠多在7~10天内自愈,2周后仍未愈者甲硝唑治疗100%(6/6)有效。结论:人芽囊原虫主要寄生在小鼠回盲部的肠腔和粘膜表面,肠道pH值对人芽囊原虫寄生有影响,甲硝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