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珊  李莉  白海琴 《微创医学》2009,4(6):614-616
目的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以来在本院住院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20.44,P〈0.05),对照组眼压较术前亦明显降低(t=24.4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 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勇  李亚力  陈浩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63-1164
目的观察氪激光行虹膜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黏弹剂在小粱切除术中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作用。方法对1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氪激光封闭虹膜面新生血管,2周后行小粱切除术并术中应用黏弹剂,观察眼压、前房及滤过泡。随访平均10个月。结果术中16例前房无大量出血,术后滤过泡均呈弥散隆起。眼压2周内2-6mmHg、2-4周5-10mmHg,随访期间眼压为8-16mmHg。结论采用氪激光直接封闭虹膜新生血管后再行小粱切除术,同时术中应用黏弹剂能避免发生前房大量出血及出血阻塞滤过口,提高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3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组术中均应用0.4g.L-1丝裂霉素.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结构变化.结果 A组4周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前房角为关闭状态,虹膜新生血管部分消失(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为8-13mmHg,术后1月,眼压为9-30mmHg.B组术后1周,眼压为11-17mmHg,术后1月,眼压为12-35mmHg,术后6月随访,2组患者在眼压控制、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A组84.67%,高于B组65.33%,A组未见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6眼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童峰峰  刘云芳  潘雪峰  杨卫华 《浙江医学》2009,31(7):916-917,921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前房、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术中均无明显大量出血;术后38例(38眼)眼压在21mmHg以下,8例(10眼)仍需药物控制,2例(2眼)术后眼压控制不良;25眼视力明显改善,19眼维持术前视力,6眼略微下降;术后7~14d残余的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基本消失,术后14d患眼NVI分级:0级29眼,1级19眼,2级2眼;随访中Ⅰ、Ⅱ型滤过泡41眼,Ⅲ型5眼,Ⅳ型4眼。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Avastin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1例(11眼)尚存部分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待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1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并发症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术后反应、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情况,随诊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2~3 d后,10例(10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例(1眼)未完全消退,4周后再次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后2 d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此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月新生血管再次出现,其余10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未再出现.11例(11眼)术后6个月9眼眼压恢复在正常范围,1例(1眼)局部应用1种药物眼压可控制正常,虹膜反复出现新生血管的1眼术后3个月眼压复升,联合2种药物局部治疗无法控制,又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原巩膜瓣下瘢痕切除术,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方法,使新生血管消退后再行滤过性手术可避免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根据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分期,选择II期和III期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14眼均于注药后1~15 d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1眼于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虹膜新生血管,予以雷珠单抗注射及视网膜光凝补充治疗后消退,眼压<21 mm-Hg。10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提高。术后眼压[1周:(11.33±1.82) mmHg;1个月:(12.16±1.47) mm-Hg;3个月:(12.82±1.55)mmHg ;6个月:(11.96±2.11)mmHg]。与术前眼压[(43.64±4.25)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眼出现浅前房,予以阿托品散瞳局部加压包扎3 d后恢复正常。术后滤过泡:5眼为Ⅰ型功能滤过泡;9眼为Ⅱ型功能滤过泡。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20例(144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观察组)64例7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6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滤过泡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