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3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组术中均应用0.4g.L-1丝裂霉素.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结构变化.结果 A组4周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前房角为关闭状态,虹膜新生血管部分消失(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为8-13mmHg,术后1月,眼压为9-30mmHg.B组术后1周,眼压为11-17mmHg,术后1月,眼压为12-35mmHg,术后6月随访,2组患者在眼压控制、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A组84.67%,高于B组65.33%,A组未见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6眼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钟珊  李莉  白海琴 《微创医学》2009,4(6):614-616
目的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以来在本院住院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20.44,P〈0.05),对照组眼压较术前亦明显降低(t=24.4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童峰峰  刘云芳  潘雪峰  杨卫华 《浙江医学》2009,31(7):916-917,921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前房、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术中均无明显大量出血;术后38例(38眼)眼压在21mmHg以下,8例(10眼)仍需药物控制,2例(2眼)术后眼压控制不良;25眼视力明显改善,19眼维持术前视力,6眼略微下降;术后7~14d残余的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基本消失,术后14d患眼NVI分级:0级29眼,1级19眼,2级2眼;随访中Ⅰ、Ⅱ型滤过泡41眼,Ⅲ型5眼,Ⅳ型4眼。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半球后注射,氪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羊膜植入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眼,给地塞米松半球后注射,行分别多次氪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羊膜植入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联合治疗.结果 术后1~12mo,观察及随访,25例眼压<21mmHg,成功率占78.12%,6眼视力有提高,占18.75%,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达100%.未见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地塞米松半球后注射,氪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羊膜植入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疗效确切、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00%)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年眼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术应用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缓解疼痛,促使新生血管消退,并保留残存视功能和眼球外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0.1ml(2.5mg),7~10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前房形成稳定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17例视力无变化,4例视力稍有提高,虹膜新生血管注药后16例3d消失,5例新生血管变细,5~7d消失。1、3、6个月平均眼压为(16.70±2.01)mmHg、(17.20±1.85)mmHg、(20.50±2.03)mmHg,与术前相比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例眼压在正常范围,2例加点噻吗心胺眼液眼压接近正常。所有患者头痛、眼胀痛症状消失。结论: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为临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提供了新的切实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 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胡志佳 《吉林医学》2012,(29):6339-6340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1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前房穿刺术,再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和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等。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10例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成功率为83%。结论: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实用、有效地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25 g.L-1Avastin 0.05 mL,并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3 d内新生血管消退。睫状体光凝治疗后3 d平均眼压为(22.4±3.2)mmHg(1 mmHg=0.133 kPa),1周为(19.3±2.5)mmHg,1个月为(19.2±1.7)mmHg,6个月为(18.7±1.4)mmHg,与治疗前(52.1±6.5)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马号  李世宏 《重庆医学》2011,40(3):262-263
目的 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 NVG患者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结果 术后追踪随访3~15个月,平均8.2个月.术前平均眼压36.87 mm Hg(25.00~58.00 mm Hg),术后13.5...  相似文献   

14.
宗良敏  曹二兵 《浙江医学》2018,40(12):1347-135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取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NVG患者36例(38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仅给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NVG患者34例(35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5眼(92.1%)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完全消退,3眼(7.9%)残存少许新生血管,对照组所有患者虹膜表面仍可见新生血管。观察组术后1d、7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视力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浅前房和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前房出血和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NV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将68例NVG患者根据AGV植入术前是否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以及药物的不同分为雷珠单抗组(n=26)、康柏西普组(n=21)和对照组(n=21),分别于AGV植入术前3~7 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0 g·L-1)或者康柏西普(10 g·L-1),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GV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或前房穿刺后待眼压(IOP)平稳行AGV植入术;对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和AGV术前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如果屈光介质不清晰,先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待能窥清眼底时再行PRP。结果: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1);3组患者术后平均抗青光眼药物数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AGV植入术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NVG,短期内提高患者视力,快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IV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8只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丝裂霉素C辅助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治疗,所有病例均分次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个月(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6只眼于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3 d内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0只眼于7 d内新生血管完全消失,2只眼新生血管部分消失。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行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1周,1、4、8个月平均眼压分别(15.85±6.23)mm Hg;(16.35±2.54)mm Hg;(18.27±6.13)mm Hg;(18.67±6.22)mm 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全成功11只眼(61%),部分成功4只眼(22%),失败3只眼(1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促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光凝联合冷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1例(3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视网膜光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术,随访5~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末次复诊视力提高23眼(69.7%),视力不变10眼,28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率84.8%,5眼眼压偏高,平均25.7 mmHg,但均低于术前。术后10 d~1个月,虹膜表面及房角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除5眼眼压偏高者新生血管仍少量存在之外,其余患眼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可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促使新生血管退化,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