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报道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分析其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报道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分析其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马齿苋酰胺E(OE)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三硝基苯磺酸(TNBS)组、OE低[9 mg/(kg·d)]、中[18 mg/(kg·d)]和高剂量组[36 mg/(kg·d)].采用TNBS灌肠法建立大鼠UC模型,OE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黄素作用于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用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姜黄素治疗组;D组:地塞米松治疗组。TNBS灌肠后,按DAI的标准评分,进行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后组织损伤评分,记录每日的进食、进水量及死亡数。测定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C组大鼠的病情改善、进食量和进水量均优于B、D组,死亡率低于B组与D组。DAI评分、大体损伤形态、HE染色评分均显示C、D组分别均与B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和MPO活性在B组明显升高,并高于D组和C组(P<0.05),而D组低于C组(P<0.05)。SOD和GsH-Px在B组明显降低,C、D组明显高于B组(P<0.05),C组高于D组(P<0.05)。结论姜黄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有效药物。姜黄素的疗效比地塞米松为优。姜黄素可能是通过降低肠组织中的MDA、MPO的活性和升高SOD、GsH-Px的活性达到抗炎目的。  相似文献   

5.
战同霞  潘红  谢海  孙肖伟  沈蓁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2):160-160,F0003
目的 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中的水平及橙皮苷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橙皮苷组,模型+柳氮磺胺嘧啶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共4组.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粪便性状;采用ELI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TSLP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肠黏膜中TNF-α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中TSLP、肠黏膜TNF-α的表达及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橙皮苷组;模型+橙皮苷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橙皮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SLP的表达、抑制炎症型Th2类细胞的产生而发挥其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血栓及血栓前状态(PTS)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己酮可可碱作用机制.方法: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 生理盐水组,模型 己酮可可碱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共4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采用血小板黏附仪检测血小板黏附功能( PAdT),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PAgT);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血栓烷B2( TXB2);单克隆酶联吸附法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内粘附因子1(ICAM-1).结果:与模型 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 己酮可可碱组损伤指数下降(6.02±0.74 vs 0.85±0.50,P<0.01; 5.68±0.60 vs 1.08±0.45,P<0.01);模型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 模型组TXB2,vWF∶Ag,ICAM-1均较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经己酮可可碱治疗后,均较模型 生理盐水组降低(P<0.05).结论:TNBS所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与PTS有一定关系.PTX通过抗凝、抗炎症介质、抗细胞因子而发挥治疗UC作用.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由遗传、感染、外界及肠道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白头翁汤及其主药白头翁的提取物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免疫环境、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及保护黏膜屏障功能等.其相关研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以及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也对中医药治疗溃...  相似文献   

8.
9.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性疾病.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主要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病变几乎不侵犯肌层及浆膜.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泻,粪内有脓血和黏液,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悬殊.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青壮年及学龄期少年儿童发病率较高,婴儿少见.发病率男略多于女.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结肠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文献报道炎症介质的释放、氧自由基的损伤与其发生密切相关。马齿苋又名马舌菜或马齿菜,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全草。其性味酸寒,入心、归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清肠止痢、凉血止血的功能,素有“天然抗菌素”之称。本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大鼠UC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干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62 p的影响并观察疗效。方法:将14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74例)和未干预组(73例),未干预组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加用丹红注射液,两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 p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未干预组82.2%,χ2=4.1769,P<0.05;干预组CD62p治疗后下降(7.9±1.4)%,未干预组CD62p治疗后下降(4.6±1.1)%,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小板活化状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Chen C  Ran ZH  Xiao S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84-1288
目的在乙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中,研究普伐他汀的治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安慰剂组(20只)、普伐他汀治疗组(15只)、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15只)。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安慰剂组、普伐他汀治疗组、SASP治疗组8%乙酸造模后分别予以生理盐水2ml/d、普伐他汀1mg·kg-1·d-1、SASP0.25g·kg-1·d-1灌胃治疗7d,观察大鼠活动状态,进食量,体重,大便性状,大便出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判断疗效。第8天处死大鼠并进行结肠长度测量,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组织学评级,测定组织一氧化氮(NO)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模型安慰剂组及SASP治疗组相比,普伐他汀治疗组DAI、结肠长度、CMDI、组织学评级均有显著改善(P<0.05),NO自由基、MDA含量显著下降,SOD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减轻结肠炎症损伤,且疗效优于传统药物SASP。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观察白术黄连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NO/INOS /MPO/IL-6指标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TNBS灌肠法制作大鼠UC模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组(14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各12只,雌雄各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成人用药剂量的1倍、2倍、4倍换算成大鼠剂量给大鼠用药,2次/d,2ml/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鼠溃疡CMDI评分;评估结肠病理评分以及NO/INOS /MPO/IL-6表达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高剂量组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肠长度、CMDI评分以及结肠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发现高剂量组NO/INOS /MPO/IL-6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术黄连方能显著改善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形成及NO/INOS /MPO/IL-6表达水平,减轻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4.
崔路佳  王裕宣 《海南医学》2014,(20):3014-30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并按照入组时疾病状态分为活动期组62例和缓解期组32例,与同期健康查体对照组50例进行大便菌群结构和细菌数量比较,同时检查三组人群中的内毒素、TNF-α、IL-6、IL-10、IL-4水平并分析这些炎性指标与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发作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数量明显较少,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酵母菌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组的内毒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而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及TNF-α与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呈正相关;IL-6与乳酸杆菌、真杆菌呈负相关,与肠球菌呈正相关;IL-4与小梭菌呈负相关,与双歧杆菌呈正相关;IL-10与消化球菌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菌群结构被破坏,体内促炎因子分泌增加,抑炎因子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衢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UC患者65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0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的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CD3+、CD4+、CD8+、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及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确诊为UC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度及中重度两组,按用药方案不同划分为6个治疗组: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ASP)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糖皮质激素(Glucosteroids, GCS)灌肠治疗组、静脉应用GCS治疗组及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IFX)治疗组,主要给药方式包括口服、静脉用药及局部用药(灌肠液、栓剂),比较UC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及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其中总有效率=缓解率+有效率。 结果 (1)对轻、中度UC患者,美沙拉嗪总有效率高于SASP(92.06% vs.68.18%,P<0.05);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95.16%),美沙拉嗪次之(92.06%),美沙拉嗪口服+ GCS灌肠治疗的总有效率最低(90.63%),3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P<0.05。(2)对中、重度UC患者,IFX的总有效率高于GCS(100% vs.90.63%,P<0.05)。(3)24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RUC)患者,1例手术,6例加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8例重新规范应用GCS,9例改用IFX,均已过渡至维持治疗阶段。(4)SASP、美沙拉嗪及IFX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27%、2.13%和6.67%。 结论 对轻、中度UC患者,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为最佳治疗方案。对中、重度UC患者,IFX疗效优于GCS。RUC患者可通过延长GCS使用时间、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及手术等方法进行补救治疗。UC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美沙拉秦(惠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活动性UC病人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人和对照组50人。治疗组患者服用惠迪每次1.0g,4次/d,疗程4周,缓解后改为2g,继续服用4周;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每次1.0g,4次/d,疗程4周,缓解后改为2g,继续服用4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以及肠镜下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发现惠迪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都可有效控制UC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8.7%和80.O%),治疗2周后,惠迪比SAsP能更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惠迪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影响,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SASP(P〈0.01)。结论惠迪是一种能有效控制活动性UC的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3):1783-1786
目的:研究Nrf-2在溃疡性结肠炎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抗氧化酶含量、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学活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的患者,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采集病灶组织并检测Nrf-2、抗氧化酶、肠黏膜功能分子、肠黏膜凋亡分子的mRNA表达量以及抗氧化酶的含量。结果:UC组病灶组织中Nrf-2、SOD、GSH-Px、CAT、Fas、FasL、NF-kB、TNF-α、Ba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OD、GSH-Px、CAT的含量以及cingulin、claudin-2、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UC组患者病灶组织中Nrf-2的mRNA表达量与SOD、GSH-Px、CAT、Fas、FasL、NF-kB、TNF-α、Bak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SOD、GSH-Px、CAT的含量以及cingulin、claudin-2、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灶组织中Nrf-2代偿性的高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及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0):1557-1561
目的:探讨基于浊毒理论应用自拟中药泄浊解毒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泄浊解毒饮,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脑肠肽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黏膜愈合率和内镜应答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腹痛、腹泻、腹胀、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33、P物质(SP)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黏膜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浊毒理论自拟中药泄浊解毒饮治疗UC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和脑肠肽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