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癫痫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癫痫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几个方面作综述报道,总结中医学治疗该病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咳嗽正被多数患者所苦恼,西医西药研究甚多,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有关慢性咳嗽治疗研究,从名家探究、名方验方研究、辨病辨证结合、中医外治法研究等方面予以简要综述,以期能对临床治疗该病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4.
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世界性疑难病,中医药在运动神经元病治疗方面,尤其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中采取内外治结合的办法,梁式划弧点穴疗法在本病的外治中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针对儿童独特体质及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方药特点分型治疗。为了发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笔者研读近10年文献资料,就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等方面的观点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肺纤维化是放化疗治疗肺癌最为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中医认为该病是以肺为中心的多脏器病变,正虚痰瘀互结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临床治疗应详审病机,辨证论治,灵活应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肺化痰等法,配合针灸治疗,发挥中医药多靶点治疗的优势。本文拟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原则等方面,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现状做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中医药治疗该病逐渐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其他疗法等方面简述了临证时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一些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8.
收集并整理近5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从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辨证分治、经方、验方、中成药加减治疗及其他治疗方面概述本病的中医特征,总结各名家经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同时对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进行概括。归纳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与不足,指出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就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其疗效方面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研究。总的来说,中医药在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即使目前中医药研究该病的文献报道尚少,但从报道的文献来看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不但可以改善内膜的形态和厚度,而且可以降低子宫动脉的阻力,提高子宫动脉的血流,亦可以提高患者体内雌孕激素,提高临床受孕率;目前报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运用中医药方法后,不但缩短了药物起效时间,并且可改善患者使用激素不适的主要临床症状,使整体治疗方案更加优化,符合人类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花  舒劲  武正权 《新中医》2018,50(11):36-38
随着生活压力加重和生活中应激事件的发生,癔球症日趋高发,由于目前西医尚未完全阐明该病发病机制,治疗只能从可能存在的诱因出发,且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2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温病学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疫毒,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致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握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防治温疫病的临床思维创新要以真正掌握经典理论中温疫病疾病传变规律、治疗方与证的对应规律及方证理论的精髓为基础,并努力研究、应用于现代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中医临床证治规律之中,创建自身的中医临证体系,才能在诊治患者中处变不惊。其中,坚持临床急症思维,既病防变,建立病证结合标准化与个体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痹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均属中医学“痹症”范畴。由于这些疾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症状痛苦,给患者身心带来的极大的影响,现代医学对这些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对这些疾病的发病及治疗有较早的认识,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在临床上运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等临床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肺胀""肺痿"等范畴。历年来对慢性肺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逐渐深入。在对慢性肺病的认识过程中,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提出了"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我们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重新总结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中医病机特征,认为IPF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痰瘀互结,并提出了温阳散寒、化痰消瘀的治疗原则,使用温肺化纤汤治疗IPF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特别是近代各医家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发现多从温病入手,运用卫气营血、三焦和脏腑辨证体系指导临床。但单一卫气营血辨证和单一脏腑辨证在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建议在诊治现代传染性疾病时采用温病经典的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向系辨病情轻重和病邪深浅,脏腑辨证为纵向系辨明确病位,建立起了卫气营血—脏腑立体的联合辨证体系方法会更加全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近出现的传染性疾病,中医防治具有明显的“三因制宜”特点,针对广东地区的新冠肺炎,作者论述了将卫气营血—脏腑联合辨证体系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卫气营血—脏腑联合辨证体系是比较切中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和病机演变规律的,值得进一步深入总结和研究,以期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广东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辨证方法,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也为广东地区临床防控疫情提供可参考的中医诊疗方案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现状,并对未来中医呼吸系统临床研究的方法提出思路和见解。方法:参考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出版的“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文献资料50篇。结果:针对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问题,需发挥中医优势,规范中医辨证和治疗方法,不断地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结论: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需凸显中医原则,在立足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开辟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肥胖是世界上较为普遍的慢性病,不仅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是感染性疾病的易感因素。西药在治疗肥胖上疗效明显,但是不良反应也显而易见。中药复方在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上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中药复方的减肥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减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重点对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症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新药配伍的实验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先进理念。随着“治未病”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社会意义、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治未病”理论基础的中医适宜技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样的技术手段包括功法锻炼、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刺、艾灸、食疗、精神调摄等,可个体化运用于患者,易于实施,收效明显,生命质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畅达 《山西中医》2005,21(1):43-45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即是其中最具特色者。思维的整体观使中医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不存在障碍,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使中医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时游刃有余,并且可以使中医诊治思路广阔,更准确地应对千姿百态的人和千变万化的病,在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中凸现优势,因此可以说中医的整个思维过程科学、严谨而不容置疑。但也存在一些困惑,诸如辨病思维与社会认知不同步,辨病系统难以适应临床需要以及无症可辨等,亟待与时俱进,发展与健全自我。  相似文献   

19.
病证结合模式是通过西医的病理学、诊断学确定病名,再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确定证型、治则及治法,也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中医临床医生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难以得到国际公认,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而沿用西医的标准则难以显现中医药的优势。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需重视疾病结局指标的综合评价,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期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的中西医治疗疗效进行探讨,以期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人数均等的三组,分别为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三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患者康复效果,并对中西医治疗疗效进行判定。结果: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有效率分别为100%、60%、70%,治疗组与中药组、西药组进行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