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测定分别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UNEL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且针刺干预越早该比率越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组织相关的凋亡情况,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脑血流量改善程度的时效关系,确定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针刺介入时间分别为发病24 h、72 h、1星期和2星期。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量脑血流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治疗4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相应的动脉指数)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差值与治疗2组、治疗3组和治疗4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差值与治疗3组和治疗4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差值与治疗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介入时间越早,对脑血流量改善程度越显著,提示在脑出血早期即应给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时效关系,确定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的最佳时间。方法:3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60例,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按针刺介入时间分为发病24小时针刺组、72小时针刺组、1周针刺组及2周针刺组,每组均60例。结果: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本项指标改善程度随针刺介入的时间先后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发病后24小时针刺组疗效最为显著。结论: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越显著。故脑出血后应尽早应用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细胞内Ca~(2+)浓度通过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4与Ca~(2+)结合而荧光强度增强的技术原理,应用荧光分光光度仪进行测定。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结论:针刺治疗能够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5.
何堪生  谭玉枫  李忠林  王茁  郭党学 《陕西中医》2009,30(12):1664-1666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出血经葛根素治疗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利用脑立体定向仪在左尾状核处注血20uL制作脑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葛根素(5mL:250mg/kg/d)、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d。应用HE、尼氏、GFAP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葛根素治疗组水肿、脑组织坏死及神经元缺血变化减轻,新生毛细血管明显增加,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论:葛根素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有促进毛细血管,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从而可能利于血肿的消除。  相似文献   

6.
<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是常见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疾病~([1])。在我国发病率为脑血管发病的17. 1%~55. 4%病死率超过40%,大多数幸存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2])。脑出血在发病的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血肿急速膨胀压迫脑组织,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损伤神经细胞,出现脑功能障碍~([3]);早期消除血肿的占位效  相似文献   

7.
汪振宇  李琳  李平 《天津中医药》2006,23(6):467-46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大鼠的时效关系及其主要机制。[方法]采用二次二步注血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介入的针刺治疗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脑细胞内Ca2 浓度、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结果]各针刺组的各项指标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针刺组之间比较表明,3h针刺组与9h针刺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24h、48h针刺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4h针刺组与48h针刺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早期针刺治疗的保护作用更强,提示临床治疗脑出血越早针刺效果越好。其主要机制包括:针刺治疗可以降低细胞内Ca2 的浓度,提高SOD的活力,减少MDA的生成,并且抑制海马组织中EAA的神经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8.
针刺作用的时效关系是指针剌作用或针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中风病患者针刺疗效因素很多,除与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有关外,时间因素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早期针刺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合理地缩短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延长疗程能提高并巩固疗效,长时间留针可以累积刺激量从而提高疗效。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针剌治疗中风的时效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现将相关研究情况予以更新、补充,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9.
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许伟 《中国针灸》2002,22(6):8-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Bell′s麻痹)开始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78例面神经炎所致Bell′s麻醉的病人,按开始针刺治疗的时间分为3组: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175例,2^ -4周开始针刺治疗97例,1^ -6个月开始针刺治疗45例。每组病人均根据病程分期治疗。结果:病程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痊愈率最高(77.2%),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且早期针刺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结论: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初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7例。常规治疗组予监护、氧疗、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脱水剂、降压药控制血压或手术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针刺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分别于入院时、发病4h、6h和12h时针刺。全程血压监测,发病6h、24h时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各时间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血肿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1)血压:在入院至发病12h时段,常规治疗组SBP、DBP、MAP升高明显,针刺组SBP、DBP、MAP升高较低,组间SBP[(164.3±21.6)mmHg vs(158.6±21.5)mmHg]、MAP[(113.4±4.9)mmHg vs(106.7±6.1)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12h至24 h,针刺组SBP[(147.3±21.6)mmHg vs(158.4±23.5)mmHg]、MAP[(97.2±5.3)mmHg vs(106.6±5.1)mmHg]较常规治疗组回落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肿体积:入院至发病6h,针刺组为(2.67±0.33)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4.15±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至发病24h,针刺组为(3.14±1.18)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5.57±1.26)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发病3天内均逐渐上升,针刺组第1天评分(38.39±6.84)与常规治疗组(42.37±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天后评分针刺组(24.68±5.42)与常规治疗组(29.74±7.36)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未出现明显血压升高高峰,24h内继续出血量较少,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针刺治疗对早期脑出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健神利水Ⅰ号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神利水Ⅰ号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 ,A组应用健神利水Ⅰ号 ,B组应用醒脑消肿胶囊 ,C组应用20 %甘露醇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A组优于B组(u=3 1517 ,P<0 01) ,A组和C组相同(u=1 3685,P>0 05) ,但愈显率比较则A组优于C组(χ2=4 8223,P<0 05)。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A组优于B组(u=3 485 ,P<0 01)和C组(u=2 005,P<0 05)。结论 :健神利水Ⅰ号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治疗安全有效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早期针灸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消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针灸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8 d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26/3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20/30),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脑血肿体积变化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早期针灸干预运用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脑水肿状态,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从病理机制研究、治法方药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与药理研究等方面,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了系统回顾,并就中医药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急性期头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加用头针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甘露醇,速尿降颅压,止血芳酸止血,针刺组加用头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析以及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的测定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的恢复针刺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组血浆粘度,血栓素,内皮素治疗后有  相似文献   

15.
健神利水Ⅰ号治疗急性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健神利水Ⅰ号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健神利水Ⅰ号,B组应用醒脑消肿胶囊,C组应用20%甘露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比较A组优于B组(P<0.01),A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愈显率比较则A组优于C组(P<0.05)。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A组优于B组和C组(P<0.01或P<0.05)。结论:健神利水Ⅰ号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刘建东 《光明中医》2016,(12):1742-1744
目的研究中医药干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药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9.2±1.2)VS(13.4±3.0)]分、水肿体积[(2.4±0.1)VS(3.9±0.2)]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干预基础上加以中医药治疗能明显减小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水肿体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血肿吸收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丹红治疗组在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都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