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FET助孕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75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63例患者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B组:52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C组:60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皮下注射LMWH。对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内膜转化日,与A组相比,B、C组子宫内膜厚度、Ⅱ+Ⅲ型血流比例均增加,RI、PI均降低(P<0.05)。治疗结局方面,与A组相比,B、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增加,周期取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期流产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注射LMWH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IVF-ET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RP组(n=72)和G-CSF组(n=75),分别予以宫腔灌注PRP或G-CS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和血流分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胚胎种植率、移植胚胎个数以及优质胚胎个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均低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形态A型、B型占比升高,C型占比降低(P<0.05),子宫内膜血流分型Ⅰ型占比降低,Ⅱ型、Ⅲ型占比升高(均P<0.05),但两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两组IVF-ET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胚胎种植率、移植胚胎个数以及优质胚胎个数比较无差异(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LH高峰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灌注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LH高峰日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灌注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电刺激通过提高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3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雌激素组,30例),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电刺激组,28例),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联合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组,35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峰值日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子宫内膜下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ystolic/diastolic ratio,S/D值)。结果治疗后,雌激素组子宫内膜厚度及A型子宫内膜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I、S/D无明显变化。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RI、PI、S/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A型子宫内膜比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峰值日内膜厚度≥7 mm分别为53.33%,53.57%,80%,联合组明显高于雌激素组和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补佳乐)与结合雌激素(倍美力)对克罗米芬(CC)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子宫动脉血流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因不明性不排卵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应用不同的药物分为克罗米芬组(Ⅰ组),克罗米芬+倍美力(Ⅱ组)和克罗米芬+补佳乐组(Ⅲ组),每组各20例;将25例因男方因素就诊、排卵正常的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病人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水平、PI、RI和临床妊娠率。结果:Ⅰ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所占比例和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日和排卵后7天PI值、RI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HCG日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P值高于Ⅰ组(P<0.05~P<0.01),Ⅲ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HCG日和排卵后7天PI值和RI值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HCG日和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P值及临床妊娠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卵泡期小剂量雌激素不增加子宫动脉血流,可纠正克罗米芬促排卵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提高妊娠率,戊酸雌二醇优于结合雌激素。  相似文献   

6.
王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549-255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不孕患者生殖内分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乐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研究组采用子宫内膜微创术及人工授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子宫内膜指标、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及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和内膜分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RI、PI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佳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血流分型、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回声分型以A型、B型为主,PDI血流分型以Ⅱ型、Ⅲ型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经子宫内膜微创术治疗后,生殖内分泌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宫腔粘连及其程度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进行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100例为宫腔粘连组,依据1998年的欧洲妇科内镜协会的宫腔粘连分类标准分为Ⅰ度15例、Ⅱ度20例、Ⅲ度31例、Ⅳ度19例、Ⅴ度15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宫腔粘连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超声检测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以及子宫内膜厚度(EN)并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宫腔粘连及其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宫腔粘连组PI、S/D、RI均高于对照组,ET低于对照组;宫腔粘连患者随着疾病程度加重PI、S/D、RI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均P<0.05)。通过分析,PI、S/D、RI、ET水平联合检测特异度(97.0%)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89.0%、88.0%、55.0%、74.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I、S/D、RI、ET联合检测诊断宫腔粘连的曲线下面积(0.984)及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Ⅰ度0.879、Ⅱ度0.896、Ⅲ度0.802、Ⅳ度0.847、Ⅴ度0.862)均提高...  相似文献   

8.
赖毛华  马红霞  刘华  丁涛  谢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46-3447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加味能否改善克罗米芬(CC)诱导排卵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CC组)、B组(CC+阿司匹林+补佳乐组)、C组(CC+养精种玉汤加味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B组和C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A组(P<0.05),PI和RI明显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B组子宫内膜厚度、PI值和RI值、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排卵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加味治疗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形态,纠正克罗米芬促排卵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从而提高妊娠率,其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加补佳乐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盆底仿生物电刺激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5月期间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且经临床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收住入院行宫腔镜检查+宫腔粘连分解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预防再粘连,观察组45例,采取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预防再粘连。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月经量客观评估结果、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统计术后6个月两组再粘连及妊娠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增加<1/3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小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动脉RI、PI均小于对照组(P<0.05),VI、VFI均大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排卵期子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刺激联合芬吗通对薄型子宫内膜型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及局部血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接诊的148例子宫内膜型不孕患者分为神经肌肉刺激组73例和联合芬吗通组75例,神经肌肉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仪进行治疗,联合芬吗通组在神经肌肉刺激的基础上加服芬吗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平均直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血流分型、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厚、卵泡直径增大;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降低、PSV升高;子宫内膜形态A型占比升高,B型、C型降低;子宫内膜Ⅰ型、Ⅱ型占比降低,Ⅲ型升高,且联合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低于神经肌肉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肌肉刺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56%明显低于联合芬吗通组的9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芬吗通可有效抑制薄型子宫内膜型不孕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及局部血运的信号,可用于此病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的发育和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不孕门诊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促排卵治疗,从D8日开始口服补佳乐,部分患者同时接受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D8)、治疗后(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追踪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将单纯口服补佳乐的周期合并为对照组,口服补佳乐的基础上完成完整的仿生物刺激治疗周期合并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周期共计90个,涉及30例患者;观察组周期共计82个,涉及28例患者。两组周期(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窦卵泡计数(AFC)、体质量指数(BMI)、D3日基础血清促卵泡激素(bFSH)等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加,A型子宫内膜比例上升。观察组改善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RI值无明显变化,观察组RI值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R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在口服雌激素的同时,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可降低内膜下动脉血流阻力,进一步刺激内膜生长,促进内膜向A型转化;可能提高周期妊娠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冻融胚胎移植(FET)前患者行子宫内膜机械刺激、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重组人生长激素(GH)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着床失败再次行FET治疗的患者共376个周期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A组(子宫内膜机械刺激36个周期)、B组(宫腔灌注hCG 158个周期)、C组(宫腔灌注GH 90个周期)、D组(未进行宫腔灌注治疗92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A组、B组、C组、D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77±1.20)mm、(10.08±1.51)mm、(9.35±1.54)mm、(9.30±1.25)mm,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78%、55.70%、52.22%、36.96%,4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12,P<0.05;χ^(2)=8.614,P<0.05)。结论着床失败的患者在FET前行子宫内膜机械刺激、宫腔灌注hCG、宫腔灌注GH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成药金凤丸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合并不孕患者80例,采用金凤丸联合rhGH预处理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仅常规处理者作为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2组患者取卵年龄、不孕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胚胎移植数目、移植胚胎情况及治疗前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子宫内膜下血流、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A型及B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率高于C型子宫内膜患者,Ⅱ型及Ⅲ型子宫内膜血流患者妊娠率高于Ⅰ型子宫内膜血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而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凤丸联合rhGH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陈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16-22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收治的不孕症女性患者85例(不孕症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在月经周期第8~11天、第13~16天、第20~24天时,应用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在月经周期第8~11天、第13~16天、第20~24天,不孕症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的PSV较对照组缓慢,PI、R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较好地了解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滋肾养卵汤辅助对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卵巢血流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养卵汤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容受性、卵巢血流、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更趋向A型,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B型、C型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两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升高,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36.7%)高于对照组(18.4%)(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且比较(6.1%、6.1%)无差异(P0.05)。结论:滋肾养卵汤辅助应用于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卵巢血流参数,提高妊娠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宫腔内病变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6月104例宫腔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病理类型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49例)、子宫内膜增殖组(45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10例),分别进行2DTVS及3D-TVS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PI、RI及子宫体积。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存储和处理原始数据。数据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D-TVS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94例,不一致10例;2D-TVS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82例,不一致22例。3D-TVS与2D-TVS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但3D-TVS对宫腔内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2D-T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P=0.034)。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其他两组,子宫内膜息肉组患者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3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区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区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TVS和2D-TVS对各种宫腔内病变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子宫内膜厚度、RI与子宫体积的价值较高,PI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G-CSF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或临床妊娠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共599倒不孕患者,分干预组(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 =1.87,95% CI (1.32 ~2.66),P=0.0004],排除其他可能对子宫内膜及临床妊娠率有影响的因素,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比较,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2.29,95% CI(1.51~3.46),P<0.0001].宫腔内G-CSF灌注前后比较,使用G-CSF后子宫内膜增加明显[MD =0.68,95% CI(0.27 ~ 1.08),Z=3.28,P=0.001];宫腔内灌注G-CSF与常规促子宫内膜增长方式相结合,宫腔内灌注G-CSF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增长[MD =0.87,95% CI(0.54~1.19),Z=5.25,P<0.00001]. 结论 宫腔内灌注G-CSF可促进IVF-ET周期子宫内膜生长并提高临床妊娠率.若能与常规促子宫内膜生长方式联合应用,其有效性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给予益肾活血丸+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补佳乐+克罗米芬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卵泡发育、内膜发育情况及卵巢和内膜血流指数。结果两组卵泡发育情况和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排卵期A型内膜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卵巢血流阻力指数及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丸联合克罗米芬可优化子宫内膜类型,还可提高子宫内膜及卵巢动脉的血流灌注,改善PCOS患者排卵障碍及内膜容受障碍。  相似文献   

19.
谢晓芳  龙微 《医疗装备》2020,(7):132-13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神经治疗仪在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神经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电切术后行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神经治疗仪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应用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行FET的女性4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及移植胚胎时期分为对照D3组135例、对照D5组109例、hCG D3组129例、hCG D5组115例,分别比较移植胚胎不同时期对照组与hCG组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子宫内膜血流指数以及临床结局。结果:hCG日对照D3组与hCG D3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S/D、RI、PI、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无差异(P0.05),移植日对照D3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均小于hCG D3组,子宫螺旋动脉S/D、RI大于hCG组D3(P均0.05),两组子宫内膜分型、子宫螺旋动脉PI无差异(P0.05);对照D3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hCG D3组(P0.05),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两组无差异(P0.05)。hCG日对照D5组与hCG D5组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S/D、RI、PI、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无差异(P0.05);移植日对照D5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FI、VFI均小于hCG D5组,子宫螺旋动脉RI大于hCG D5组(P均0.05),子宫螺旋动脉S/D、PI、子宫内膜血流VI两组无差异(P0.05);对照D5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hCG D5组(P0.05),两组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hCG可以通过改善FET周期子宫内膜血流灌注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