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清代及清代以前足临泣穴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其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方法:以"足临泣"、"临泣"为检索词,在《中华医典》中进行检索,筛选关于足临泣单穴及配伍后的主治病证和刺灸特点的条文,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足临泣符合纳入标准的有336条,主治病证共有317条。单穴主治病证53种,单穴优势病证18种;配伍主治病证63种,优势病证21种;常用的配伍腧穴为合谷、足三里、中渚、阳辅、精明。常用针刺深度为三分,针刺时间为八呼,灸法刺激量为三壮。结论:足临泣治疗病证广泛,涉及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尤善治疗内科及五官科病证;常与阳经腧穴相配伍治疗疾病,普通针刺和艾炷灸为常用的刺灸方法。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通过查阅古籍,总结历代医家临床应用照海穴的主治病证、配伍腧穴及其刺灸法的特点。方法以"照海""阴跷"作为检索词对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第五版)进行检索,筛选符合条件的相关条文,并与原著进行校对,建立数据库进行古代文献研究。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267条文献,涵盖47本古籍,其中照海单穴及配伍主治病证共计101种,总频次为502次;照海穴的配伍应用腧穴总计167个,频次821次;刺灸法35条,总频次47次。结论照海穴善于治疗中医内科学疾病,尤其是脾胃病证,经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优势病证为:便秘、淋证、腹痛、嗜卧、中风、呕吐、郁证、疝气、疟疾和喉痹;腧穴配伍属膀胱经最多,前7位优势配伍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关、气海、太溪和申脉;常用的刺灸法为灸法、针刺法,灸量多为3~7壮,针刺深度多在3~4分。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221-224,封3
目的整理古代文献关于中渚穴的论述,总结中渚穴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源,对中渚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刺灸法等文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结果总结出中渚穴临床应用涉及古籍41部,文献条文211条,中渚穴配伍的使用频次为153次,与中渚配伍的腧穴136个,主要归于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膀胱经。结论中渚单穴主治优势病证7种,配伍主治优势病证12种,中渚优势配穴14个,分别为液门、合谷、曲池、阳溪、腕骨、尺泽、阳谷、百会、手三里、支沟、昆仑、前谷、关冲、外关。常用的针刺深度为针入2分,常用的灸量为灸3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水沟穴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出水沟穴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1000部书籍为检索范围,对水沟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证、刺灸方法、刺激量等文献进行系统、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结果总结出关于水沟穴主治应用条文425条,涉及171部古籍,水沟穴配伍的使用频次为240次,与水沟穴配伍的腧穴共计109个。结论配伍前10位的穴位为合谷、百会、足三里、上星、承浆、气海、颊车、风府、中脘、委中。常用的针刺深度为刺四分,常用的灸量为灸三壮。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整理清代和清代以前百会穴的文献,总结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筛选百会单穴及其配伍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和刺灸法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仓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会单穴主治病证73种,筛选出22种优势病证;配伍主治病证106种,筛选出21种优势病证及其高频配伍处方;与百会配伍的经穴223个,奇穴45个,曲池、上星、风池、合谷、神庭、足三里、大椎、心俞、囟会和人中为前10位的经穴;灸法、烙法、针刺为主要的刺灸法。结论:研究结果较全面地展示了百会的古代临床应用状况,对当今临床及科研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昆仑穴古代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清代及清以前昆仑穴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筛选昆仑单穴及其配伍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和刺灸法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IBMSPssstatisticsl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仑单穴主治病证55种,筛选出18种优势病证;配伍主治病证67种,筛选出19种优势病证及其高频配伍处方;与昆仑配伍的经穴182个,奇穴11个,委中、足三里、合谷、太溪、承山、阳陵泉、悬钟、太冲、曲池、涌泉为前10位的经穴;针刺、艾灸、刺血为主要的刺灸法。结论:研究结果较全面地展示了昆仑的古代临床应用状况,对当今临床及科研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水沟穴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出水沟穴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4版)收录的1000部书籍为检索范围,对水沟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证、刺灸方法、刺激量等进行系统、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结果总结出关于水沟穴主治应用条文425条,涉及171部古籍,水沟穴配伍的使用频次为240次,与水沟穴配伍的腧穴共计109个。结论配伍前10位的穴位为合谷、百会、足三里、上星、承浆、气海、颊车、风府、中脘、委中。常用的针刺深度为刺4分,常用的灸量为灸3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清代以前有关合谷穴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合谷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4版)为主要检索源,检索合谷穴的相关文献,建立合谷穴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谷穴的相关著作126部,纳入条文878条,合谷单穴主治条文160条,主治病证共计65种,总频数为261次,优势病证种23种;配伍主治条文718条,主治病证121种,总频数为902次,优势病34种,并归纳出34种优势病证的高频配伍处方。与合谷配伍的腧穴240个,其中经穴212个,位于前10位的经穴为足三里、曲池、三阴交、风池、百会、水沟、上星、颊车、复溜、昆仑;经外奇穴28个,居于前5位的为太阳、颈百劳、小骨空、十宣、印堂。合谷的常用针刺深度为三分,留针时间以六呼为多,灸法以三壮为多。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较全面地展示了合谷的古代临床应用状况,对当今临床及科研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昆仑穴的古籍文献,归纳整理其主治病证、腧穴的单穴及配伍应用和应用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源数据库检索昆仑穴的相关条文,建立昆仑穴应用数据库,通过IBM SPSS STATISTIC 26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检索相关的古籍著作共计238部,纳入文献条文432条,昆仑单穴主治病证共达47种,优势病证为:腰痛、足痛、头痛、下肢肿(头痛、下肢肿为并列关系)、癫痫、鼻衄、喘证、难产(癫痫与鼻衄、喘证、难产为并列关系)、肩背痛、太阳中风、前阴肿、疟疾、暴喘、中风、水肿、小儿阴肿(暴喘、中风、水肿、小儿阴肿为并列关系);配伍主治病证73种。最常见的配伍用穴频次前10依次为合谷、照海、绝骨、足三里、太冲、太溪、涌泉、金门、腕骨、申脉、三阴交、天柱、委中、阳溪(腕骨、申脉、三阴交、天柱、委中、阳溪出现频次相同);最常使用的方法为针刺和艾灸。结论 上述结果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籍中昆仑穴在单穴治疗中与配伍治疗的临床应用,总结分析古代病案中昆仑的优势病种和与之相配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内关穴的论述,总结内关穴的应用规律。方法 :以《中华医典》(4版)收录的1 000部书籍为检索范围,对内关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主治病证、刺法、灸法、刺激量等文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结果:总结出关于内关穴主治应用条文280条,涉及93部古籍,内关配伍的使用频次为631次,与内关穴配伍的腧穴共计125个。结论:与内关穴配伍前20位的穴位为:足三里、公孙、大陵、上脘、中脘、照海、神门、三阴交、肾俞、膈俞、曲泽、曲池、心俞、合谷、太冲、膏肓、胃俞、脾俞、列缺、昆仑。常用的针刺深度为刺5分,常用的灸量为灸3壮。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6.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两方面来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构建模式等环节及模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指出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