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挛汤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挛汤,对照组口服巴氯酚,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CSI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肢改良Ashworth分级、CSI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挛汤对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不同留针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2011年1月—2015年1月来院诊治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4例,均行平补平泻的提插捻转手法进行针刺治疗,以得气为度,其中A组得气后立即拔针,B组留针30 min,C组留针60 min,观察记录3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痉挛指数(CS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3组痉挛下肢膝屈曲及踝背屈最大等长收缩状态时主动肌、拮抗肌积分肌电值(IEMG)、肢体协同收缩率(CO),H反射潜伏期及H反射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比值(H/M)。结果:治疗后CSI上B组显著低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58,6.28;P0.05),FMA上B组显著高于A、C组(q=5.57,6.59;P0.05),SS-QOL上B组也高于A、C组(q=5.07,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反射潜伏期上B组也高于A、C组(q=5.23,6.63;P0.05),H/M上B组低于A、C组(q=6.51,7.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间胫前肌IEMG比较B组低于A、C组(q=4.88,5.51;P0.05),腓肠肌内侧IEMG比较,B组低于A、C组(q=4.65,5.78;P0.05),踝背屈CO比较B组也低于A、C组(q=7.97,9.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二头肌IMEG比较B组低于A、C组(q=5.90,6.99;P0.05),股直肌IMEG上B组也低于A、C组(q=5.25,6.22;P0.05)而膝屈曲CO上,B组仍低于A、C组(q=6.57,6.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针刺时间均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有良好效果,但留针30 min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足厥阴肝经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9例脑卒中伴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组(普通针刺足厥阴肝经结合普通康复治疗组)、B组(电针结合普通康复治疗组)、C组(普通康复治疗组),3组疗程相同,采用Ashworth评分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观察临床痉挛指数(CSI)。结果:3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降低,A组MAS及CSI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普通针刺足厥阴肝经结合普通康复训练方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在降低肌张力方面疗效优于电针及普通康复治疗,有利于痉挛性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傅晓峰 《新中医》2019,51(5):253-256
简版: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针刺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和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  相似文献   

5.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孪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筋刺法组6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60例作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05);经筋刺法组(P<0.001)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分值均提高,肌张力的降低值(Ashworth量表)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Fugl-Meyer量表)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结论: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针刺、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及康复组,每组30例。针刺康复组采用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取穴一致的单纯针刺治疗;康复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相同康复方式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MAS、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针刺康复组MAS、CSI、FMA、BI各评分均较针刺组和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针刺组和康复组之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和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76.7%(23/30)和73.3%(22/30),针刺康复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均P0.05)。结论: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在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单纯针刺治疗,可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1):1518-151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芒针透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肌张力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何剑炜  白慧梅 《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1415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EDV、右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椎动脉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在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留针0分钟组、留针30分钟组和留针60分钟组,每组各50例。三组针刺方案均选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每天针刺1次,每周治疗五次,共治疗20次。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AS)、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三组FAS、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三组MAS、FAS组间均有差异(P0.05),SS-QOL组间均无差异(P0.05),留针0分钟组MAS评分优于留针30分钟、60分钟,留针0分钟组与留针30分钟组FAS评分优于留针60分钟组。结论留针0分钟及30分钟对中风后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较留针60分钟佳,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巨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泻阴补阳针刺法配合巨刺治疗,B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巨刺治疗,C组采用单纯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D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 4组治疗后CSI各项评分(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阵挛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及总分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阵挛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及总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后总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配合巨刺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