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疏肝养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疏肝养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及综合积分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与疏肝养血汤联合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为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齐刺配合温针灸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显著改善患者下腹疼痛、经行腹痛、双侧附件包块以及压痛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齐刺与温针灸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63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 32)和对照组(n = 3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 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及治疗有效 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 局部体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 效率为 96.88 % 高于对照组的 64.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 为有效的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病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月月舒冲剂为对照组,采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来评定。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于月经干净后开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左氧氟沙星片+奥硝唑片)治疗,于月经前、月经干净后各口服10 d。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月经期停止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主症及次症积分,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CPC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CPID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妇可靖胶囊,治疗组在其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积分、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附件包块变化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袪痛方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等一般疗法,治疗组采用温经通络袪痛方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体征、B超检查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妇科彩超检查结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络祛痛方能有效改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盆腔积液和炎性包块也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慢盆合剂,同时应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温针灸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中药组为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选30例患者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所选患者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并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结合刮痧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艾灸结合刮痧)和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刮痧每4 d 1次,每5次为1个疗程;艾灸及针刺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艾灸结合刮痧组降低程度大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艾灸疗法结合刮痧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归茴化瘀汤对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归茴化瘀汤治疗的治疗组与甲硝唑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局部症状评分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及症状体征总积分自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玉对照组症状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结果的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茴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较抗生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针法微型外科学形成的历史渊源、针法微型外科学所用器具的特点、与其他近似疗法的不同以及针法微型外科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王树春 《针刺研究》2002,27(4):307-308
本文概述了王树春经分针刺法的临床运用及针法特点。本针法取穴原则为人体寸寸是穴 ,不遵循传统的取穴原则及方式 ,适应于全科疾病 ,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齐刺、扬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 4例。治疗组采用扬刺局部阿是穴和齐刺患侧翳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 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痉挛强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组显著改善率为8 8.2%,对照组为5 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齐刺、扬刺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具有取穴少、疗效高、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总结分析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优化临床针刺方案及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检索毫针刺法影响针效的相关文献,重点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影响针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总结分析。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对针效的影响各不相同,选择与病证相适应的刺法是提高针效的关键。毫针刺法与针效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尚缺乏临床试验与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针刺取穴顺序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一部分,辨证准确,施以相应的针序,可获良效.古籍记载及现代临床医家经验总结,针刺取穴顺序有其一定的规律.具体病证不同,针刺取穴顺序不同:中风先刺健侧,后刺患侧;痹证先远刺,后近刺;不寐之胃不和致卧不安,先和胃,后安神;特殊病症先刺特效穴.按病势病性定序:缓证先刺治本之穴,急证先刺治标之穴;虚实病证,先刺补虚之穴,后刺泻实之穴.按疾病传变定序:主客经传变定序;病有先后,先刺先病之穴.另有沿经气流注定序及先刺主穴,后刺配穴定序.临床中掌握一定的针刺取穴顺序规律,结合具体病证灵活运用,可提高临床疗效术.  相似文献   

17.
针感是临床上常见现象。多数医者认为针感与得气或气至同义,即针刺过程中出现针感说明预期治疗效果较好,无针感预示着疗效差。可目前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通过查询古籍文献以及清华同方、重庆维普和PubMed上相关文献,在分析针感一词的演化过程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对针感与得气和气至进行了辨析认为:针感一词是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名词,反应的是受术者的机能状态;针感不同于得气和气至,但三者的关系密切,是进行补泻获得气至、得气状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捣刺法与提插法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6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头部穴位采用捣刺法针刺,对照组头部穴位采用提插法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指数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指数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8.6%(22/28),优于对照组的50.0%(14/28)(P<0.05)。结论捣刺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改善头痛症状,疗效优于提插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合谷刺与反合谷刺"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从临床工作中,收集病程>2个月的周围性面瘫,均采用"合谷刺与反合谷刺"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8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9例,占90.62%;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合谷刺与反合谷刺"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75舢针灸针,从肩谬穴透刺极泉穴,肩内陵透刺肩贞穴,行泻法,然后用长2cm的清艾条插入针柄末端,灸2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40mm针灸针,针刺肩髑、肩谬、肩内陵、肩贞、曲池,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