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中选择剖宫产术分娩所参考的胎儿出生体重范围,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提升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及其产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与剖宫产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为30.6%(540641/1766153),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194±402)g,低出生体重<2500 g发生率为2.8%(49672/1766153),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发生率为3.2%(55893/1766153),出生体重介于2500~3499 g之间的占73.9%(1304677/1766153),出生体重介于3500~3999g的占20.2%(355911/1766153)。以新生儿出生体重介于2500~3499 g为对照,低出生体重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出生体重≥3600 g时,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并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胎儿出生体重偏低或过高均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应加强孕期健康宣教及体质量增长的院内和院外连续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
2003~2012年汉中市南郑县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汉中市南郑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记录其出生体重及孕妇年龄、孕周、职业、居住地理位置、不同年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2年收住孕38~42周孕妇8 469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在1 700~5 100 g,平均(3 241.89±399.81)g,平均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而增重(P<0.001);26~35岁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重于女性,在平川丘陵地区居住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在山区居住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重,产次为2~3次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产次为1次和产次为4次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重(P<0.001),农民与职工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2003、2012和2011年较重。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性别、居住地理位置、产次、年度及孕妇年龄有关,与孕妇职业无关,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庄小瑜 《中国妇幼保健》2014,(26):4248-4250
目的:探讨足月选择性剖宫产时机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在该院产科施行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2 106例,根据孕周分为37~37+6周组189例、38~38+6周组884例、39~39+6周组1 033例,对三组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及新生儿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风险与孕周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孕妇的分娩年龄、孕次、产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新生儿男性比例、出生体重、胎方位(头位、臀位)比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9周前分娩出的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总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湿肺或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发生的危险性随着胎龄升高而降低,成负相关;孕妇年龄、产次、孕次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均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性别、胎方位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明显相关(P<0.05)。结论:妊娠39周前施行选择性剖宫产会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尤其对男性和非头位的新生儿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双胎妊娠孕妇540例,统计各孕周分娩比例;比较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540例双胎妊娠中,早产323例,早产率59.81%,主要集中在妊娠36~37~(+6)周;28周后活产新生儿平均体重:大胎儿(2 407.85±446.86)g,小胎儿(2 138.00±445.31)g;活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大胎儿2.04%(11/539),小胎儿6.43%(34/529)。32~33~(+6)周、28~33~(+6)周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3~(+6)周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5~(+6)周剖宫产组大胎儿和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周阴道分娩组大胎儿和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P=0.033),32~33~(+6)周组和34~35~(+6)周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32~33~(+6)周终止妊娠,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可改善小胎儿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1995年至2009年15年间剖宫产率上升情况,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率变化的关系及剖宫产率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15年间于本院住院分娩产妇94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为3480例,剖宫产率为36.72%。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窒息率、病死率与剖宫产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①15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5年至1999年的23.34%上升至2005年至2009年的43.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1)。②15年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维持于约3500g。③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在新生儿中的比例维持于约18%,但巨大儿剖宫产率由1995年至1999年间的25.55%增至2005年至2009年间的67.9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7,P<0.01)。④15年间,新生儿窒息率由3.84%降至0.3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做好孕期营养指导,降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有望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在3500g的水平上,剖宫产率约为40%可获得较佳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薛改秀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02-3103
目的:明确巨大儿与母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从而尽可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分娩的416例出生体重≥4 000 g的婴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分娩的400例体重在2 500~3 999 g之间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2009年苏州市立医院分娩总数10 326例,巨大儿的发生率为4.03%,研究组平均出生体重(4 330±232)g,对照组平均出生体重(3 478±295)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48.32%,而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难产发生率、剖宫产率、男婴出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显著增加了母儿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孕妇血糖及体重控制对出生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扬州地区活产新生儿1 138例,检测孕妇血糖水平,记录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计算孕妇妊娠期增重,分析孕妇血糖及体重控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体重儿组孕妇孕期和孕前20周增重明显小于正常儿组和巨大儿组(P0.05),巨大儿组孕妇孕20~30周和孕30周~产前增重明显高于低体重儿组和正常儿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和孕妇妊娠期体重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孕期应合理饮食,纠正孕早期营养不良状态,控制孕晚期热量摄入,积极调控血糖,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有关因素的关系,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早产儿、巨大儿和剖宫产率的发生状况,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提升母婴健康水平。[方法]根据我院SQL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200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003例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平均体重3336.3g,男婴高于女婴101.3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有直接联系,孕周增长新生儿体重也增加;与母亲年龄无明显关系。LBW发生率与多胎妊娠有关,胎数越多发生率越高。早产儿发生率为6.1%,3年间下降0.9%;巨大儿发生率6.4%,3年间下降0.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1.5%;剖宫产率39.7%,3年间上升4.8%。[结论]要减少过期妊娠经阴道难产发生率,产前要及时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同时要发挥健康教育作用,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有效干预,是降低LBW、早产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控制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7748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并对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2003~2005年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①77 484例新生儿中,早产儿2.07%,低出生体重儿1.54%,巨大儿5.72%;②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0.32±427.84)g,37~42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随胎龄增长而增长;③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随胎龄增加而显著减少,足月低体重儿比例较早产儿明显少。【结论】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了WHO的国际参照值;各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我国15个城市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引产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15例足月引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产失败所致剖宫产比较:孕38~39+6周引产孕妇(A组)66例引产失败所致剖宫产率分别与孕40~40+6周(B组)91例及孕41~41周+6(C组)5例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引产时机的选择不应单纯根据孕周决定,而应综合分析孕妇情况、加强监测、制定个体化方案。完善的孕期管理,适时选择终止妊娠时机,有助于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近十年的住院分娩记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变化趋势,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5 421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孕周、孕母年龄、孕母族别等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的关系。 结果 1)5 421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99.95±475.94)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457.05±475.94)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335.43±467.72)g。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0%,与早产、孕母族别、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巨大儿发生率为10.20%,与孕周、孕母年龄、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近十年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平稳增加; 预防早产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必要逐年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为二孩政策下的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出生的2 479名活产单胎新生儿,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适龄产妇和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P0.05)。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正常的初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农村地区的初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孕前偏瘦的经产妇分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对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1.393,95%CI:0.535~3.629;OR=0.925,95%CI:0.498~1.720);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比初产妇下降了近50%(OR=0.519,95%CI:0.276~0.978),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OR=1.221,95%CI:0.836~1.784)。结论高龄可能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女性应避免高龄生育;二孩生育的妇女应警惕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2013年北京市活产儿出生体重的分布规律,并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的206 498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就性别、孕周、胎数、户籍、出生地点等因素进步比较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出生体重为3 350.12g,男性平均出生体重3 400.28g,女性3 295.64g,男性巨大儿的发生率超过10%;随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增加,在孕42~43周达到峰值;分娩胎数越多,平均体重越低;远郊区县出生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城区出生的新生儿。结论 2013年北京市活产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生儿的性别、孕周、胎数、地域会对出生体重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2 035例产妇及4 070例双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和双胎新生儿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7例,194例)与剖宫产组(1 938例,3 876例),分析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双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在2 035例产妇中,平均年龄(31.83±4.44)岁,平均分娩孕周(35.23±2.19)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 327.84±486.11)g,双胎之大平均出生体重(2 248.64±484.03)g,双胎之小平均出生体重(2 307.03±478.42)g。阴道分娩组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t值分别为4.464、7.00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χ2=15.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或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48、11.68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0年住院分娩活产儿出生体重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2007年住院分娩(孕周≥28周)活产儿出生体重,对出生体重变化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3 143±496)g,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6 3,P=0.064)。各个月份之间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5,P=0.005)。男婴、女婴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1,P<0.001)。孕周间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8.105,P<0.001),孕周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系数r=0.578,P<0.001)。不同孕次间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3,P<0.001)。不同产次的活产儿出生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39,P<0.001)。妊娠胎数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285,P<0.001)。产妇年龄与出生体重呈轻度正相关(r=0.043,P<0.001)。年度间巨大儿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4.392,P=0.884);低体重儿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3.229,P=0.006),有上升趋势(2χ=15.111,P<0.001);未足月低体重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χ=0.207,P=0.649)。结论:各年度活产儿出生体重总体无差异;出生体重与分娩月份、胎儿性别、孕周、胎数及产妇孕产次、年龄有关。10年间巨大儿构成比无增加趋势,低体重儿构成比有逐年增加趋势,其中未足月低体重儿构成比逐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前置胎盘对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8月间因前置胎盘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分娩孕周不同,依次分为孕28周+0天~31周+6天(A组)、孕32周+0天~33周+6天(B组)、孕34周+0天~36周+6天(C组)、孕37周+0天~40周+0天(D组)及孕40周+1天~41周+0天(E组)为实验组;同时取同时期同孕周单纯早产及足月妊娠的患者为对照组,按不同前置胎盘类型分类,比较相对应孕周出生时新生儿体重。结果:孕37周前新生儿体重与单纯早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孕37周~40周组新生儿体重与足月妊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孕40周后前置胎盘新生儿体重较正常足月妊娠组偏高,且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中明显增高。结论:孕40周前前置胎盘对胎儿生长无影响,而孕40周后胎儿生长体重增高患者需警惕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80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孕前体重:孕前肥胖组、超重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危新生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及消瘦组(P<0.05);GDM发生率孕前肥胖组高于正常体重组及消瘦组(P<0.05),孕前超重组高于消瘦组(P<0.05);产后出血率孕前肥胖组高于正常体重组及消瘦组(P<0.05);低体重儿发生率孕前消瘦组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②孕期BM I增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GDM发生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孕期BM I增幅>6者高于增幅为4~6及<4者(P<0.05),增幅4~6者剖宫产率高于增幅<4者(P<0.05);增幅<4者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增幅4~6者及>6者,增幅4~6者高于增幅>6者(P<0.05)。增幅>6者的产后出血及高危新生儿发生率高于增幅4~6者(P<0.05)。结论:合理的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利于优化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474名身体健康的孕晚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分娩前后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追踪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42份。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分组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孕期平均增重(15.80±4.60)kg,孕前超重及肥胖者孕期增重低于孕前低体重者(F=3.87,P<0.0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240.30±377.60)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10例(2.26%),巨大儿16例(3.62%)。剖宫产者占48.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分娩巨大儿及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21.00 kg是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增重>18.00 kg是剖宫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是巨大儿和剖宫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保持适宜的孕前体重及孕期合理增重对于改善出生结局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998年1月~2005年12月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产科医院高危妊娠的发生及病因分布等,为产科质量的管理提供依据,控制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通过北京市妇幼信息系统《北京市孕产妇分娩个案登记》导出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的分娩个案,对海淀区29227例高危孕产妇的分娩情况开展调查。结果高危妊娠中的前五位高危因素顺位为高龄、剖宫产再孕、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贫血。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35岁、35~40岁、>40岁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62~2438.338,均P<0.05)。除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在1000~2000mL产后出血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1000mL、1000~2000mL、>2000mL产后出血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43~955.657,均P<0.05)。除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在产钳助产、剖宫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自然产、产钳助产、剖宫产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12184.144,均P<0.05)。孕产妇的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的孕周<37(周)、产后2小时出血、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和>4000g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7~30369.873,均P<0.05);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的产后2小时出血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93,P<0.05);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孕周<37(周)、产后2小时出血、死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和>4000g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55~3556.795,均P<0.05)。结论(1)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高龄、剖宫产再孕成为主要的妊娠高危因素;(2)高危妊娠的结局明显差于非高危组,必须重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