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血液滤过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耀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6):443-445
1994年Gebhardt等报告了其在1988-1991年间治疗的140例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仅8.6%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病死率仅7.9%.这一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一组病人中,对11例临床过程非常凶险伴多系统功能衰竭的病人也执行了非手术治疗,他们采用的是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esion,CVVH)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3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及APACHE评分等,全部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生命体征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后逐渐趋于平稳,APACHE评分下降,部分患者疼痛减轻,部分高血脂患者的甘油三脂下降.结论 床旁血液滤过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3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及APACHE评分等,全部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生命体征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后逐渐趋于平稳,APACHE评分下降,部分患者疼痛减轻,部分高血脂患者的甘油三脂下降.结论 床旁血液滤过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延迟手术和个体化治疗已得到推广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病死率仍然高达 2 0 %以上。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治疗SAP的新方法以提高治愈率。作为一种成熟的血液净化方法 ,血液滤过开始逐步进入SAP的治疗领域 ,并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目前 (简称血滤 )治疗SAP的研究作一综述。一、血滤治疗SAP的理论基础SAP是胰腺自身消化启动的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炎症细胞被过度激活并大量释放细胞因子 ,以及由此产生的细胞因子级链反应是SAP病情加重的重要环节[1] 。调控细胞因子的生成 ,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成为SAP治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近8年收治的1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脂血症组(HL组21例)和非高脂血症组(NHL组93例)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在性别组成、年龄、ranson评分方面与非高脂血症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体质量指数[(24.451±3.752)vs.(22.468±2.434),P=0.030],既往胰腺炎发作史(23.8%vs.7.5%,P=0.046)及血性腹水发生率(95.24% vs.46.24%,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脓肿,ARDS,肾衰竭,应激性溃疡,DIC,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HL组高于NHL组(52.4% vs.29%,P=0.04);手术率(66.7% vs.80.6%,P=0.178),住院天数[(25.476±14.383) vs.(22.796±7.191),P=0.216)]及病死率(28.6% vs.11.8%,P=0.06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SAP具有体质量较重、多有既往发作史及血性腹水发生率较高,易发生多器官衰竭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重度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重度高脂血症的患者32例,按照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血滤组(20例)和非血滤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滤组的患者同时给予血液净化治疗(血液灌流和血液滤过),并监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水平、C-反应蛋白值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入院后24h,两组患者血清TG较入院时都显著降低(P〈0.05),且血滤组患者血清TG明显低于非血滤组患者(P〈0.01)。入院后48h,血滤组患者血清TG明显低于非血滤组患者(P〈0.01),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非血滤组(P〈0.01),氧合指数显著高于非血滤组患者(P〈0.01)。结论:通过早期短时血液滤过配合血液灌流除脂的方法,可以尽快清除甘油三酯,尽早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全身及腹部情况。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胰腺炎(HLP)的临床过程不同于其他病因引起的胰腺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出院后复发率均较非HLP高,且主要脏器并发症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呈正相关.其治疗关键在于迅速降低TG水平和阻断全身炎症反应.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TG和炎症因子,已成为治疗HLP的重要手段.笔... 相似文献
8.
早期血液滤过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血滤组(HF)和非血滤组(NHF),每组30例。观测两组间APACHEⅡ评分、CT积分、局部和全身表现及体液细菌培养。结果 HF组及NHF组第10天APACHEⅡ评分和胰腺CT积分分别为(4.7±1.6)及(7.5±2.1)和(5.2±0.9)及(7.3±1.2)(P<0.05);HF组及NHF组腹痛消失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24.5±12.3)h及(64.0±34.6)h和(18.9±5.2)h及(48.4±26.0)h(P<0.05);HF组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26.7%)显著低于NHF组(53.3%),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HF组(21±4)d,NHF组(32±7)d(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行早期血液滤过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血液滤过持续时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在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反应期的治疗模式。方法选取1997年4月至2006年4月间104例急性胰腺炎在发病72 h内接受血液滤过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重症胰腺炎(SAP,66例)和暴发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FAP,38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血滤持续时间≤8 h(Ⅰ组)、9~24 h(Ⅱ组)和>24 h(Ⅲ组)后对生存率的影响。SAP和FAP的Ⅰ,Ⅱ,Ⅲ组之间,其入院APACHEⅡ和血滤开始时间均无差异(P>0.05)。SAP患者Ⅰ组、Ⅱ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Ⅲ组,其P值分别为0.007,0.01;Ⅰ组和Ⅱ组的存活率无差异。FAP患者,Ⅰ组和Ⅱ组的存活率无差异;Ⅰ组、Ⅱ组的存活率较Ⅲ组显著降低,其P值分别为0.002,0.024。结论SAP和FAP发病72 h内,血液滤过的模式宜分别采用短时(<24 h)和持续血液滤过(>24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方法的原则,纳入同济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共100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72 h内接受治疗,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对症内科治疗、胃肠减压、灌肠肠内营养、腹腔穿刺引流等方法;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1周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入院治疗后从第3天开始,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第7天行CT检查Balthazar评分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7 d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超声特征及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或尸检证实为SAP患儿的超声声像特征及临床资料。
结果:小儿SAP的超声声像表现: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甚至形态失常,边缘不规整;回声可增强,可减低,或强弱不等;胰周、腹腔各个腔隙积液及假性囊肿形成较多见;原发性SAP胰腺可形态失常,无局限性肿大,回声强弱不等或减低,无回声增强,假性囊肿较多见;继发性SAP(外伤性SAP除外)胰腺无形态失常,可局限性肿大,胰腺回声增强,无回声减低,不伴有假性囊肿。65例SAP中,外伤28例(43.1%),感染18例(27.6%),特发性15例(23.2%),全身性非感染性疾病3例(4.6%),术后应激反应1例(1.5%)。
结论:超声能较准确的发现小儿SAP的胰腺声像改变,可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因,从而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炎(SAP)并发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手术治疗的52例SAP并发PP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内镜-腹腔镜组),21例行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术后疗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内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均无PPC复发。结论: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SAP并发PPC,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形成个体化治疗策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1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起病凶险,致残率、病死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治疗理念,并且对疾病不同阶段的认识也不同。但在其非手术治疗手段中,有效的液体复苏与脏器保护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重症医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液体复苏治疗及器官保护治疗的最新理念及治疗进展。以及对目前的治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洪磊|项和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9):1313-13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2例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67例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穿刺引流组),1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1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各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腹腔内积液大体吸收时间、膀胱压下降时间明显晚于其余各组(均P0.05);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及腹腔镜后入路置管引流对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D8+CD28-T细胞水平及全身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2月—9月收治的确诊为SAP的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 h后血清中CD8+CD28-T细胞、炎症因子、淀粉酶水平,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D8+CD28-T细胞水平、抑炎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而促炎因子及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所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提高SAP患者CD8+CD28-T细胞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加快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EIN)与常规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4例先后入院的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早期给予E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谷氨酰胺颗粒及三联活菌制剂。观察两组的病例脱落情况,以及EN支持前与EN支持9 d后的营养状况、炎性指标及全血细菌DNA阳性率、血浆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及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
结果:对照组有4例患者脱落未能按照营养支持要求进行。与EN前比较,EN支持9 d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绝对值均升高;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降低;全血细菌DNA阳性率、血浆D-乳酸、血浆DAO、血浆内毒素和尿L/M比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早期合理的EIN有利于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炎症反应、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志勇|黄耿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3):352-358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例SAP死亡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复习相关文献,总结2例患者诊断、治疗的经验教训。结果:SAP患者急性期需在ICU进行器官功能的支持治疗,出现感染性坏死时推荐升阶梯方案行微创治疗。结论: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模式可提高SAP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时机的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给予EN支持,而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48 h后给予EN支持,治疗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APACHE II评分及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P、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EN支持有助于保护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常见的急腹症,其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SAP的早期识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未成熟粒细胞百分率(IG%)是一种新兴的炎性指标,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明显变化。鉴于炎性指标在SA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探讨IG%在SAP早期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521例根据指南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3例为SAP(SAP组),458例轻症或中重症AP(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IG%、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水平等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炎性指标对SAP的诊断效能。
结果:SAP组的病死率为2.2%(18/63),非SAP组为28.6%(10/458);SAP组患者较非SAP组患者年龄偏大、ICU入住与行外科治疗比例高、住院时间长(均P<0.05)。SAP组IG%、WBC、NLR、CRP均明显高于非SAP组(均P<0.05),但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16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WBC、NLR、CRP对预测SAP的有效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在最佳临界值为0.9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8%,明显优于WBC(AUC:0.665;敏感度:66.6%;特异度:87.6%)、NLR(AUC:0.752;敏感度:73.3%;特异度:76.5%)、CRP(AUC:0.802;敏感度:100%;特异度:54.9%)。
结论:血常规中IG%>0.9可能是早期胰腺坏死的重要指标,与其他传统炎性指标相比,IG%可能是一种更有效、更可靠的SAP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