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7)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监测在无痛肠镜检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肠镜的男性患者200例,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Io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从4.0μg/ml起始,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泵注。IoC组IoC指数保持在50±3,根据IoC值调整丙泊酚靶浓度;C组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及体动反应调整麻醉深度。记录给药前即刻(T1)、睫毛反射消失(T2)、过脾曲(T3)、过肝曲(T4)和苏醒时(T5)的MAP、HR、SpO2及镜检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正常行走时间,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IoC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镜检时间、正常行走时间和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oC监测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100例ASA分级Ⅰ~Ⅱ级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应用丙泊酚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镇痛效果,优90例,良10例,差0例,优良率达100%。其中出现恶心、呕吐患者1例,5例出现嗜睡、头晕,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丙泊酚的用量为(2.08±0.26)mg/kd,患者清醒时间为(6.9±1.4)min,术后离院时间为(17.2±3.1)min。术中的MAP及心率均较术前有一定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依托咪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麻醉药主要是丙泊酚.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同样都属于非巴比妥类的静脉短效催眠性静脉麻醉药,作用时间短、诱导快、苏醒迅速而完全.而与后者相比,诱导时依托咪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更小.依托咪酯乳剂以20%中长链甘油三酯取代了水剂中的丙二醇,因而对血管基本无刺激,便于临床在短时门诊麻醉中的单独应用.本观察旨在探讨依托咪酯乳剂用于人流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0例ASAⅠ级,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130例使用异丙酚行无痛人工流产,对照组130例直接行人工流产.结果:观察组无痛率达100.00%,对照组无痛率6.1%.结论: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无痛效果确切,解除了广大受术者的痛苦与恐惧,并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我国当前结束早孕的一个常见手段,不仅要求患者术中安全平稳,而且要求术后苏醒快、副作用小,对麻醉药物要求更高.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半减期短,符合无痛人工流产术短、平、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后采用丙泊酚麻醉)和P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丙泊酚总用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者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结果 F组术中体动反应显著轻于P组,HR<60次/分发生率高于P组.F组术毕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VAS评分低于P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施伟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210-211
芬太尼复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类似的研究报道也较多,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但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的报道较少.2011 年5 月-2011 年10 月我们对60 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90例ASA Ⅰ级早孕妇女,随机均分为三组,帕瑞昔布钠+丙泊酚组(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B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记录三组术中生命体征及体动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应用改良的简易疼痛量表(mBPI)评分评估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患者精神、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术中体动明显少于C组(P<0.01);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mBPI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镇痛效果显著,且维持时间更长,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需术前给药. 相似文献
13.
朱英贤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2,(3):63-63,49
无痛人工流产有效地解除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手术时间短,操作安全性高,术后不良反应少。我院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960例早孕患者的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使麻醉效果满意,整个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氯诺昔康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氯诺昔康对人工流产术的临床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应用丙泊酚;Ⅱ组,丙泊酚伍用国产氯诺昔康;Ⅲ组,丙泊酚伍用进口氯诺昔康(可塞风)。监测术前和扩宫颈时的MAP、HR及RR,记录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定术中及术后15min的镇痛效果。结果三组间MAP、HR、RR、术中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及睁眼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Ⅱ、Ⅲ组术后15min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静脉注射国产氯诺昔康不能即时产生充分的镇痛,但有良好的人工流产术术后镇痛作用。国产氯诺昔康与进口氯诺昔康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用丙泊酚组(B组)两组,观察两组丙泊酚用量、手术结束至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抑制(Sp O292%或呼吸暂停15s)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患者麻醉前5 min(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吸刮子宫内膜时(T3)、呼之能睁眼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A组手术结束至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单用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可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宫缩痛,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17.
为减少人工流产术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术中疼痛,自2002年7月起我科对100例人工流产患者进行了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要求终止妊娠且无手术禁忌症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经产妇16例,初产妇34例;对照组50例,经产妇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获取对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深度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分为A组(BIS监测组)和B组(常规组),每组均为40例,A组根据50≤BIS值≤60,调节丙泊酚用量;B组则根据临床体征调节.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BIS指导麻醉,可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流产术是妇科常见的短小手术之一,一般3~5 min即可完成操作。但术中牵拉子宫、扩张宫颈、吸宫及刮宫的刺激可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受术者心动过缓、心率不齐、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大汗淋漓、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1]。2016-07—2017-01间,我科在100例人工流产术中,分别实施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及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现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