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单侧唇裂鼻偏曲的分类和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7至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唇腭裂治疗中心治疗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176例.根据外鼻锥与面中线的关系,将唇裂鼻偏曲分为3类:骨性鼻偏曲、软骨性鼻偏曲、鼻小叶偏曲,与之对应的手术方法为:骨性鼻锥矫正术、软骨性鼻锥矫正术、鼻小叶矫正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176例患者临床检查无鼻偏曲者93例(53%),伴鼻偏曲畸形者83例(47%).83例鼻偏曲患者中,骨性鼻偏曲8例(10%);软骨性鼻偏曲29例(35%);鼻小叶偏曲46例(55%).以上患者接受相应矫正手术,大部分术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中近50%可出现鼻偏曲,其中骨性鼻偏曲畸形患者最少,鼻小叶偏曲畸形最多.唇裂鼻偏曲的分类对临床治疗唇裂术后鼻偏曲畸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耳甲软骨在鼻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可行性皮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根据缺损的大小,切取相等的耳甲软骨进行修复。结果:本组10例,手术后随访2年,全部病例鼻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结论:运用耳甲软骨修复唇裂鼻畸形断裂不全的鼻翼软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探讨其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以6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分布范围3~34岁,平均年龄14.6岁。根据不同的鼻畸形程度进行鼻唇肌肉的解剖复位,鼻翼及鼻中隔软骨悬吊复位固定,以及肋软骨塑形后移植,纠正鼻翼和鼻小柱的畸形。结果:6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术后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移植肋软骨未发生明显吸收,患者局部伤愈合良好。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患者鼻畸形的手术治疗应注重强调个性化处理。针对鼻畸形的原因,从软组织及鼻翼和鼻中隔软骨等多方面进行矫正治疗,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整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客观定量分析评价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器(PNAM)及术后鼻模佩戴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鼻畸形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组病例48例,A组(10例)出生2周内佩戴PNAM矫治器,矫治3个月后行唇裂修复手术,术后即佩戴鼻模塑形,且佩戴周期半年以上。B组(12例)未进行PNAM矫治治疗,术后即佩戴鼻模塑形半年以上。C组(26例)单纯行唇裂外科手术修复。3组病例均由同一术者用改良台湾长庚法修复唇裂畸形及鼻畸形。通过对3组病例术后1年正仰面照片的标记与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客观评价术前PNAM矫治及术后佩戴鼻模对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A组术后1年鼻小柱偏离程度、鼻底宽度对称率、鼻底高度对称率、鼻基部长度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的鼻偏曲度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早期行PNAM矫治及术后佩戴鼻模对鼻畸形外形的改善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鼻唇部原发畸形的治疗方法,为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二期整复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自1997年3月-2001年2月在本科求医的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中的78例,全部采用鼻小柱基部的飞鸟形切口进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术,进行鼻畸形的二期整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鼻外形有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鼻翼鼻底丰满,鼻尖高挺。结论:鼻小柱基部飞鸟形切口进路的患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术是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二期整复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唇裂鼻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的有效方法及牙槽嵴裂植骨同期手术的效果。方法:通过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口行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13例唇裂鼻畸形患者,观察近、远期效果。结果:13例创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2~38月,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对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尖、鼻翼、鼻孔及鼻小柱畸形矫治术后外形满意,同时矫治了鼻底畸形和牙槽嵴裂。结论:该术式对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严重鼻唇畸形。方法 将前唇星状瓣与下唇改良Abbe氏瓣联合应用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严重鼻唇畸形。结果 本组病例共23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此法对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小柱短小、鼻尖扁平、鼻唇角不显、唇珠缺失、上唇过紧和过薄畸形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采用术前鼻模矫治(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鼻矫正术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行 PNM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为治疗组;对照组35例未行术前治疗。在矫正前(T0)、唇裂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月(T3)、术后1年(T4)分别拍摄鼻部照片,测量分析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小柱倾斜度的对称性的变化。结果:T0-T1、T1-T2,患者的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和鼻小柱偏斜度明显改善(P <0.05),在 T2-T3与 T3-T4,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修复鼻畸形可明显改善鼻部对称性,提高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单侧重度唇裂鼻畸形整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侧重度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对单侧重度唇裂患者,采用鼻内切口、整改畸形组织、调整定位、整复鼻外形,以达到一期修复鼻部畸形、关闭裂隙的目的。结果:唇裂伴鼻畸形整复手术85例,经13年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鼻内切口整改畸形组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一期修复鼻部畸形关闭裂隙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单侧唇裂术后患者150例,拍摄患者正位、侧位和仰位照片,根据鼻尖、鼻翼、鼻小柱、鼻中隔、鼻背和骨组织畸形程度,对150例患者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筛选性别、患侧、年龄、原有唇裂畸形严重程度、唇裂整复术术式、一期鼻整形术、牙槽突裂和上颌骨发育等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形成中的影响因素。结果:鼻畸形严重程度分组符合评价一致率50%以上患者143例,轻度鼻畸形33例,中度鼻畸形65例,重度鼻畸形45例。性别和患侧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无显著影响(P〉0.05),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有影响的因素为年龄(P=0.019)、唇裂严重程度(P=0.000)、唇裂整复术式(P=0.000)、一期鼻整形术(P=0.000)、上颌骨发育(P=0.000)和牙槽突裂(P=0.000)。结论:年龄、原有唇裂畸形的严重程度、唇裂术式选择、一期鼻整形术、上颌骨的发育程度及牙槽突裂是唇裂术后鼻畸形的影响因素。二期鼻整形术前,必须去除上述因素的影响,才能获得理想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主要表现为鼻小柱短缩 ,鼻尖扁平 ,双侧鼻翼塌陷 ,鼻孔过大等。这些畸形在首次双唇裂修复时难以同期纠正 ,即使同期行唇裂修复和鼻小柱延长术 ,由于受手术方法的限制和幼儿的生长发育 ,鼻畸形又不同程度地显现。目前多种双侧唇裂鼻畸形修复方法应用于临床 ,在延长鼻小柱的同时使鼻翼软骨复位 ,恢复鼻孔形态方面仍需加以改进。我们曾经报道应用鼻前庭推进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1] ,其后我们又将其修复原则引用到双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正术中 ,通过对 51例双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后的近远期观察 ,鼻形态恢复良好。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创新和传统两种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单侧继发鼻唇畸形术后短期鼻部对称性评估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唇裂二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患者,年龄4~18岁,采用创新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28例,传统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32例,使用二维照片测量分析法,对比术前和...  相似文献   

14.
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裂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畸形。单侧唇裂术后 ,唇部的解剖形态得以恢复 ,遗留的鼻畸形更加突出。我们采用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唇裂鼻畸形二期修复 2 1例 ,同期修复 2例。年龄 13岁至 2 2岁。男性 10例 ,女性 13例。二期修复者在 1岁前已行唇裂修补术 ,同期修复者为腭裂修复术加咽后壁瓣成形术加唇裂修复术 2例 ,已行唇裂修复术 ,同期行咽成形术加腭裂修复术 7例。二、手术手法1.采用V字形切口 ,两侧延伸至鼻翼缘外侧 ,仔细彻底解剖分离两侧鼻翼软骨 ,切除两侧鼻翼软骨穹隆部间多余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前已完成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在初期唇裂修补术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术对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69例,均采用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实施手术。术中根据患侧外鼻形态恢复状况,确定是否行鼻畸形矫正术,其中32例行鼻畸形矫正术,37例未行鼻畸形矫正术。2组均采用术后第4~5年面容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唇裂修复术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组和未行鼻畸形矫正组患儿,术后第4~5年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为70.66±10.89和64.14±10.63.鼻畸形矫正组术后鼻外形显著优于未行鼻畸形矫正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唇裂修复术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术的患儿,其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进一步改善,且对外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术中,用自体鼻中隔软骨重建鼻软骨性支架结构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鼻整形术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41例.术中行横跨鼻小柱切口和双侧软骨下切口,内侧脚间切开,显露切取偏曲的鼻中隔软骨,以之为材料修复重建鼻支架结构,整复鼻外形和鼻中隔偏曲.术前术后摄取正侧位面像和头颅CT检查,评价鼻形态变化和鼻中隔偏曲情况.结果 41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通过手术,鼻形态明显改善,术后主观评价手术前后分值平均为2.80;CT扫描显示鼻中隔偏曲程度30例(73%)矫治效果有效,11例(27%)矫治无效,即鼻中隔偏曲程度无改善.结论 以自体鼻中隔软骨为材料重建鼻软骨性支架结构可有效改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并同期矫治鼻中隔软骨性偏曲.  相似文献   

17.
单侧Ⅲ度唇裂鼻畸形肋软骨移植整体修复术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自体肋软骨植入和整体复位术,对Ⅲ度唇裂术后鼻畸形进行综合修复,以获得较为完美的鼻唇形态。方法24例患者均为单侧Ⅲ度唇裂术后鼻畸形。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形后,植入已完全松解、复位的患侧鼻翼软骨上。固定后将患侧鼻翼软骨和软组织整体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经1~2年随访,外形良好,植入物无移位。结论应用自体肋软骨移植整体复位术修复Ⅲ度唇裂术后鼻畸形,提高了术后鼻唇部的美学形态,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纠正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新术式。方法 在回顾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中各种软骨悬吊、移植等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外鼻畸形的硬三角软骨支架的植入整复方法。结果 经15例临床病例的验证,该法可以较好地一次整复唇裂术后患侧鼻翼塌陷、鼻堤缺乏、鼻小柱偏斜等。结论 硬三角软骨支架植入能矫正单侧唇裂术后鼻翼塌陷畸形,术后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鼻小柱过短畸形和上唇过紧畸形是双侧唇裂整复术后的常见畸形。作者近年来采用上唇肌皮瓣和Abbe瓣法同时整复鼻小柱过短和上唇过紧畸形 ,获满意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双侧唇裂整复术后鼻小柱过短畸形伴中度或重度上唇过紧畸形 13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6~ 32岁。用上唇肌皮瓣整复鼻小柱过短畸形和用Abbe瓣整复上唇过紧畸形。2 手术方法(1)上唇肌皮瓣整复鼻小柱鼻尖畸形。以鼻小柱基部为蒂 ,鼻小柱皮肤为宽 ,纵向切开上唇皮肤及唇肌全层 ,下达皮肤唇红交界处 ,形成一条皮肤肌肉瓣 ,沿双侧鼻小柱皮肤粘膜交界处…  相似文献   

20.
华西法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华西法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华西法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和方法 ,对49例单侧唇裂患几行唇裂修复术并同时行前鼻孔成形术.术后7d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49例患儿除2例近鼻底处皮瓣部分坏死外,余47例患儿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49例患儿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效果,鼻畸形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 华西法单侧唇裂修复术式设计简单,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靠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