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特征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简称HIE)系指围产期窒息及产伤所致的脑部病变,是新生儿智力发育障碍及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HIE的临床和CT‘诊断已有报道,但对HIE的CT追踪观察及预后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2例HIE,其中21例进行了CT追踪复查作一介绍。资料与方法本组52例中,男婴34例,女婴18例,年龄自出生后1小时~15天。症状52例均为新生儿窒息,其中轻度窒息12例,中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22例、窒息原因:胎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HIE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轻度HIE9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合并颅内出血10例。结论:HIECT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平行,颅内出血倾向随CT分度增高而相庆增大;CT能明确HIE诊断、分度及预后判断中不可缺少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以来出生时有新生儿窒息或官内窘迫史75例进行CT检查。结果:按脑水肿的范围分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9例,中度35例,重度31例。结论:CT对HIE的诊断具有早期,快速,准确等优点,有利于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观察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以下简称HIE)的发展规律及其预后情况。材料与方法: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头颅CT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83例,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岁、2岁和4岁以前进行头颅CT和临床复查。结果:3个月时56%病例有头颅CT异常,大部分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28%病例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6个月时33%病例有CT异常,33%病例有临床表现。1岁以后约20%病例有CT异常,表现为局限性脑软化灶和脑萎缩,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结论:(1)HIE所致脑质低密度灶在生后2~3个月内吸收消散。(2)HIE在3个月时有半数病例头颅CT表现异常,大部分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1岁以后,外部性脑积水愈合,约20%病例留有局限性脑软化和脑萎缩等严重后遗症。(3)HIE的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轻度者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有围产期窒息史、CT诊断为HIE的27例患儿分别于3个月、1岁、1岁半进行了CT复查和临床智能发育随访。结果:CT复查4例有外部性脑积水,5例幕上脑室扩大,其中3例伴局限性脑萎缩,另2例死亡;余16例CT表现正常。临床智能随访,8例有发育异常,占存活病例32%。结论:1、HIE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轻中者预后良好,重患者预后差。2、早产窒息儿颅内病变重,如脑质弥漫性低密度灶伴有出血或脑室内出血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原藏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及颅内出血的关系和低氧环境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对26例藏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HIE轻度4例,SDH4例,SAH3例,ICH1例;中度8例,SDH6例,SAH7例;重度HIE14例,SDH13例,SAH10例,ICH2例。结论:(1)HIE由轻度到重度的发生率越高,SDH及SAH发生率也相应增高;(2)SDH发生率高于SAH的发生率;(3)高原低氧环境可加重HIE和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并行CT,EEG和临床分度,分别给予纳洛酮0.1mg.kg^-1,d^-1治疗1周和一般常规治疗。结果:两组平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EEG好转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对HIE的疗铲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治疗,中、重度HIE的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rCBF断层显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rCBF断层显像的临床价值谢昌辉龙桂芳祝文峰谢家骠温辉对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了局部脑血流(rCBF)断层显像,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正常新生儿5例,年龄15~28天;HIE...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88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住院创伤病人738例,其中危重者469例,占同期住院患者63.5%。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8例,女81例,年龄10月~76岁,18~50岁406例占83%,其中交通事故伤294例占63%,煤矿井下塌方...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塞(HI)的CT表现,探讨发生HI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经CT平扫诊断为出血性梗塞患者20例,观察CT表现及临床变化。结果:心脏病致脑栓塞10例,钩回疝后枕叶梗塞3例,其他7例。HI发生于缺血性中风后48至15天,以5 ̄7天多见(16/20例)。HI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时间有关,早发者临床症状加重或不缓解,CT上出血灶多呈片状或团状,晚发者临床症状加重不明显,CT上多呈条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12例;年龄15-76岁。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人院时GCS6-8分34例,3-5分22例。术前脑疝41例,其中单瞳孔散大者29例,双瞳孔散大者问例。全组均于伤后24小时内行CT检查:脑挫裂伤或伴脑内血肿17例,脑挫裂伤伴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1例,脑挫伤伴脑室内出血12例,脑肿胀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结构向病变对侧移位7-16mm。全组均于伤后36小时内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加额肌下减压术。方法与结果:(1)方法:选择额额顶马鞍型皮瓣约6cmxscm,常规清除…  相似文献   

12.
隐蔽型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不能触及肿块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隐蔽型)于手术前进行超声、CT与磁共振检查,以确定原发肿瘤的部位。材料与方法:本组共71例,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外科与眼科,5岁以下者57例。均做过超声检查,22例曾做CT检查,25例曾做磁共振检查。结果:71例中52例超声于肾上腺或后腹壁显示实质性肿块,检出率73%;CT检查22例,12例检出肿瘤,检出率545%;磁共振检查25例,19例检出肿瘤,检出率76%。39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对照,超声38例符合,诊断符合率97%;其中12例曾做CT检查,仅6例符合,诊断符合率仅50%;其中16例曾做磁共振检查,全部与手术一致(16/16)。结论:影像学难以对本病作出定性诊断,而手术前影像学定位诊断,应以超声检查为主,必要时再对部分病例进行磁共振检查,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老年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6例脑梗塞患者行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CT、MRI、对照。其中4例行Diamox脑血流负荷检查。结果:46例脑梗塞患者45例脑血流灌注异常,占97.8%.33例同时做过CT,其灵敏度96.7%.25例做过MRI,灵敏度96%。SPECT脑血流显像灵敏度与CT及与MRI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SPECT图像上出现"交叉性小脑神经失联络征"。4例行Diamox脑血流负荷检查,1例原梗塞灶血流明显改善;两例显示病灶范围更广泛;另1例除小脑血流分布改善外.余处未见明显改变。4例中3例有"交叉性小脑神经失联络征",使用Diamox后小脑血流改善。结论:本组病例SPECT灵敏度与CT及MRI无显著差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探测梗塞后存活的脑组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合Diamox脑血流负荷检查有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正常新生儿脑质密度及脑室的CT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T问世以来为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的缺氧缺血性疾病 (HIE)以及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有关新生儿脑组织密度 (CT值 )正常的范围、脑室正常测量值等数据国内外文献鲜见报道 ,为此我院CT室从 1993 -0 1~1998-12月共收集足月新生儿颅脑CT扫描检查 35例 (排除HIE和其它颅脑疾患后确认为正常新生儿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收集 35例足月生产的新生儿 (出生后 10h~ 10d)行颅脑CT扫描。产妇孕期健康 ,生后 1minApgar评分为 ,8~ 10分 ,其中男性 19例、女性 16例。扫描方法 :使用G…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SPECT脑显像与CT扫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流(CBF)减少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重要原因之一。头颅CT检查可显示HIE患儿脑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反映正常新生儿和HIE患儿脑CBF的情况[13]。为了解HIE患儿脑部组织形态学变化与CBF的关系,对3...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在头颈部癌治疗后复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用于头颈部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38例头颈部癌患者,放疗或手术3个月-3a,临床怀疑复发。均行^18F-FDGPET显像,其中28例行CT检查,PET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与半定量分析法,将肿瘤区^18F-FDG摄取分为4级,0级;无摄取;I级,轻度摄取,Ⅱ级:中度摄取,Ⅲ级;重度摄取。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 以肿瘤区^18F-FD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SPECT评价高压氧(HB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34 例新生儿,分为正常新生儿组3 例,HBO 组HIE患儿20 例和对照组HIE患儿11例。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5~8 天内进行1次SPECT检查作为比较。两组HIE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接受一次SPECT检查。结果 治疗前31 例HIE患儿SPECT示有46 个大小不同的局灶性血流灌注低下区和功能缺损。HBO组HIE患儿经1~2 个疗程的HBO治疗后,脑内原有局灶性血流灌注低下区和功能缺损缩小或消失。对照组的HIE患儿虽也有一定好转,但恢复程度不及HBO组,两组之间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HBO治疗HIE患儿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和含氧量,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激发脑细胞的活性,促进损伤脑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在临床各种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体会作一介绍。方法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检查共计16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18氟脱氧葡萄糖(370~555MBq)后40分钟进行代谢显像,其结果与同期的CT、MRI和(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例肿瘤病人中,正电子发射体层显示所有病灶的18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均明显增高,与CT、MRI诊断相符者占73%,进一步肯定CT、MRI的结论者占27%,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1例脑梗死病例临床、CT和MRI诊断为乳腺癌术后脑转移,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诊断为脑梗死,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初步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在全身各种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一种严重危及新生儿健康,甚至引起新生儿致残或死亡的疾病,在临床和诊断工作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其病因主要与围产窒息有关,由于宫内窒息引起的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的占40%,而生后肺部疾病、呼吸暂停、先天性心脏病及循环衰竭则占10%。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害包括脑水肿、颅内出血及脑组织坏死,存活者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能低下、癫痫、脑瘫、共济失调等,故对此病的诊断和病程监测尤为重要。颅脑CT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颅脑CT平扫评价本病的主要优势在于①确定病变的大小、范围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